垃圾:818联运环境的垃圾分类生意经

2019-08-22 11:32:37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818联运环境的垃圾分类生意经,大家是否对818联运环境的垃圾分类生意经感兴趣呢。数据显示,在2019年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818联运环境的垃圾分类生意经,大家是否对818联运环境的垃圾分类生意经感兴趣呢。

数据显示,在2019年6月到7月,全国新成立经营范围覆盖“垃圾、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垃圾处理”的企业数量近万家。仅在刚过去的7月里,相关注册成立的企业超过1000家,已披露的注册资本从几十万到数亿元不等。当这些初创企业还在跃跃欲试开始布局时,一家转行进军垃圾分类领域的企业早已在市场中积蓄力量,正有厚积薄发之势。

自7月1日上海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后,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也纷纷跟进。2019年的这个夏天,“你是什么垃圾”的拷问,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垃圾分类市场也被推上风口,吸引了整个行业的目光。

据E20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垃圾分类市场空间将达200亿元。一批涉及与垃圾分类业务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数据显示,在2019年6月到7月,全国新成立经营范围覆盖“垃圾、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垃圾处理”的企业数量近万家。仅在刚过去的7月里,相关注册成立的企业超过1000家,已披露的注册资本从几十万到数亿元不等。

当这些初创企业还在跃跃欲试开始布局时,一家转行进军垃圾分类领域的企业早已在市场中积蓄力量,正有厚积薄发之势。

据公开数据显示,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运环境)2018年净利润为2813万元,增长幅度为135.97%。目前联运环境全国运营垃圾分类项目超过了600个,用户超800万,日均回收各类垃圾6300余吨。依托“互联网+”科技,实施精细化、智慧化、全面化的运维管理服务,可以实现人力投入减少 33%,垃圾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 30%,总体垃圾减量达到50%以上。在厨余垃圾方面,在全国共建末端处置879个,年处理厨余垃圾量约为1688.9吨。

据中国固废网粗略统计,2019年联运环境的垃圾分类项目已经达到十余个,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标王”。

联运环境2019年部分中标项目

目前联运环境环卫、垃圾分类项目覆盖了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省市地区,总业绩突破2亿元。

收运处置一体化运营 实现“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两网融合

联运环境成立之初是一个以工程设备、环卫设备为主的制造业企业,2014年,联运环境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运知慧),开始转型进军智慧环卫、垃圾分类、环卫云平台等领域。依托多年来设备制造业打下的基础,联运环境在涉足垃圾分类领域时,已经拥有自主研发的智能垃圾分类箱,如今在硬件方面,联运环境几乎涵盖了垃圾分类前端所有产品线。

联运环境首先在项目小区建立多样化收集回收网点,配置三大硬件设备: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垃圾分类可回收箱,系统针对可回收物实现全天候线上预约,实现自动称重、智能投放,同时配备“智能防夹”、“满溢报警”等人性化功能,通过技术手段大大降低前端投放的难度。

通过二维码、GPS、IC卡技术,联运环境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联运环境介绍,智检人员的手持终端扫描二维码,即可对用户投放准确与否给予判断,同时通过积分兑换等奖惩手段,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人脸识别”、“自动定位”等技术,建立起全网垃圾分类征信体系,加以专业人员宣传,有效的提升了垃圾分类的精准率。

垃圾分类整体解决方案

除了前端的垃圾分类业务,中端的收运环节也是联运环境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力求“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两网融合。联运环境在全国成立30余个可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统一将分类好的垃圾运输到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处置,精细分拣处置后的垃圾作为再生原料进入后端可处理的企业,有效避免垃圾的二次污染,并真正将垃圾“变废为宝”。

联运环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垃圾分类云平台 大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在联运环境分布全国的600个项目中,每个项目的运营管理工作都接入了控制中心后台――由联运知慧自主研发的“垃圾分类云平台”。平台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垃圾分类管理”、“积分管理”、“数据分析”、“商铺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系统管理”七大模块。

垃圾分类云平台与“智慧环卫平台”、“智慧城管云平台”一体化运作,将“前端收集”与后续的“中端收运”及“末端处置”各个环节通过云计算、数据管理,运用40多款传感及物联网设备,将过程精确采集,运用后端大数据进行串联、综合分析,结合阿里巴巴“城市大脑技术”,对分类投递、收运调度、车辆管理、人员管理、预约回收和积分兑换等内容做出实时判断监控,保障垃圾分类前后端有序运行。垃圾分类云平台有效促进了垃圾分类产业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同时成为追溯问题根源、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联运知慧垃圾分类云平台

持续投入研发 形成全产业链能力

多年来,联运环境持续投入信息化的研发成本,研发团队从最早的十几个人,增加到目前的200多人,其中有近半是博、硕士学历,有5名国家级专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研发是成系统的,硬件、软件、测试,分成很多具体工种,技术上要用到地理信息、视频监控、大数据、云平台等等。”,联运环境董事长王永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任何一方面的技术开发没跟上,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研发的滞后,智能化就很难做好。”

依托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系统研发,联运环境将通信、互联、物联三张网络融合。王永表示,“只有技术成体系,才能整合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产业链能力,打造成联运环境的一张王牌。”

同时,以“大数据、云平台”等高科技手段为依托,联运环境打造了一套独特的“联运四化全服务”模式,即“前端分类多样化”、“过程管理数据化”、“因地制宜减量化”、“处置利用资源化”。以硬件设备为基础,“大数据、云平台”等高科技手段为依托、环境项目运营为载体,垃圾转运及后端处理等内容覆盖垃圾分类前中后端作业,联运环境形成了垃圾分类软硬件服务的闭环。

2018年11月中旬,联运环境运营的杭州市余杭区智慧垃圾分类一体化项目通过了国家住建部验收,成为了目前首个国家级智慧垃圾分类示范项目,联运环境力争将杭州打造成智慧垃圾分类标杆城市。今年3月,在与阿里巴巴“城市大脑”项目基础上,联运环境与支付宝达成合作,让支付宝接入联运环境垃圾分类现有云端大数据,并连接支付宝线上端口,建立完整的全民线上回收体系。今年6月,联运环境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陆续开展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这一分类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垃圾收运效率,避免垃圾乱倒二次污染问题,还有助于加快建立科学分类、定时投放、集中收运的长效管理体制。

随着联运环境业务的开展和智能垃圾分类箱的投放,联运环境的最终目标是在2019年底将“联运模式”辐射出去,实现全国共享。即将于8月30日举办的“2019(第七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联运环境还将针对“系统化技术助力智慧垃圾分类”的话题进行深度分享,邀请您聚焦固废热点,共议行业未来。

(编辑:小虫)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