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微课(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023-05-27 17:17:24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微课(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微课(

最近很多人关心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微课(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微课(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由于回收的塑料制品各不相同,有存放过石油类产品,有表面带油漆的,因此塑料加工过程中清洗、酸洗、粉碎等环节产生的废水含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大家好,我是天津绿领环保组织的董健,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组织在参与北方“散乱污”企业的一些污染治理以及塑料污染的一些经验。

讲到“散乱污”这个概念,可能有些朋友并不是太熟悉,所以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什么是“散乱污”。这个概念是环保部在2017年的时候提出的一个针对于中小型污染企业的一个概念。

“散乱污“企业有几个特征:

第一,是指不符合城镇土地产业规划企业,比方说这个地方本来不应该再新上一些污染型的、或者是资源型的一些企业,如果这样一些企业还在当地生产、存续或新上马,就属于不符合城镇土地或产业规划;

第二,是指它的建设经营手续不全,比方说工商营业执照或者说环保、消防之类的一些手续不全,那么可能是属于符合“散乱污”的特征;

第三,最重要的是它环境保护的一些设施不全,而且违规排放、排污特别严重。

基本上符合这三个主要特征的一些企业,我们可以定义它为“散乱污”企业。

“散乱污”企业,一般来说都是以生产制造型的企业为主。

大家看到下图中,这是我们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拍了一张当地的一个石材开采的一个矿坑,这两个矿坑旁边有很多的蓝色的房子,这些都是当地的石材加工企业。这就属于“散乱污”企业。我们统计了一下,在当地至少有1000多家。

“散乱污”企业既然不符合产业规划,排污严重,那么我们的政府是怎样去应对这样的企业进行治理呢?

我们看到这个PPT里面有很多政策。这些都是从2017年开始,所以说2017年是整个“散乱污”企业治理的最重要的起点。

2017年,发布了《关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这个方案为起点,每一年环保部都会发布类似的督查方案或者污染防治综合行动方案,甚至包括渤海综合治理的一些计划方案,以及传播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些方案,当中都提到了对“散乱污”企业的大力整治。

那么如何大力整治呢,其实很简单,他们会把“散乱污”企业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关停取缔类。这样的企业,属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且没有环保手续和设施,基本上可以定义,想转型其实是很困难的、治理无望的一些企业,国家会直接关停。

从目前来看,关停量是非常大的,可以有很多“散乱污”企业都在这两年之内逐渐地关闭了,这也是一个主要的一个类型。

第二类叫做限期搬迁类。就是说一些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什么叫产业政策?国家其实有一个很清晰的一个名录,哪些产业是属于被限制或被淘汰的“散乱污”企业名录。

那么,凡是不在这个名录里面,还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但是,并不符合布局规划,就是说你虽然是干这个行业,但是你这个企业并不在工业园里面,或者说你并不在我们规划的区域内,就需要把你搬迁到指定的工业园或工业区,也会逐渐地要求进行一些环保治理和整改。

第三类,就是停产整治类。就是说你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可以继续发展的,而且符合目前的一些布局。

比如说你是在指定的一些工业区和工业园范围内,是符合布局的,但是环保设施不达标,或者环保排放不达标,这样的一些企业依法要求停产,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整改合格才能够继续生产。

所以说,对于“散乱污”企业,国家在从2017年开始做了很多次政策调整。

一开始是以关停为主,关停的总数或者比例来说是非常大的,但后来发现,关停并不是非常客观的一个政策,因为关停会涉及到很多社会问题,包括就业、整个产业的一些影响。

后期在关停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有些限期整改,有一些逐渐搬迁,这也是在后续的政策调整当中的一些具体的举措。

那么,为什么“散乱污”治理是目前环境治理的关键呢?

现在,生态环境部在环境治理方面,在很多围度上都在做工作。

首先,“散乱污”企业都是属于中小型的、或者说环境违规比较严重的一些企业,和“散乱污”相对的就是正规企业。

正规企业的工商、消防或者土地手续是齐全的,环保方面,有些设施也是在正常运转的,我“散乱污”企业相对来说是一些不合法的。

一般来讲,是处于一个相对灰色地带的,或者说它是其实是触犯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这样一些企业,他的获利也好,他对于国家税收的贡献都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

第二,“散乱污“企业容易反弹。一些正规的企业进行查处和治理之后呢,企业的法人、责任人、相关的一些人员是可以找到很具体的人的,进行处罚之后,他也考虑到做一个正规企业长期发展,会有一定的积极性去整改。

但是”散乱污“企业如果没有做到很彻底的整治,只是勒令停工之类的,没有对他进行两断三清,就是说断水、断电、原料跟设备都清掉,就会反弹,因为本身成本不是特别高,而且利润非常可观,比如塑料行业的一些”散乱污“企业利润是非常可观的,这样的话,反弹就很容易。

你把这个地方土封停了,他可能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又可以继续生产,他的成本不高,利润很好,而且是小型的,比如家庭式的作坊,比如几个院子或者很小的区域,就可以再生产。

第三,因为”散乱污“企业本身也确实是存在着一定的民生问题,大量”散乱污“企业背后是大量的劳动就业,这种劳动就业,都是一些村里的、镇里的,收入并不是特别高,对于这样一些企业的关停,影响的面更基层,影响的人群可能是非常非常庞大的,这也会阻碍一些”散乱污“企业的治理过程。

而且,“散乱污”企业在国家大的政策里面,也是属于这个要逐渐淘汰的,或者说要逐渐提升的。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它面临的就只有关停,对于绝大部分的”散乱污“企业来说,结局只有送信这条路,因为他基本上不太可能去花钱上设备去做环境整治,所以他不像正规企业一样,正规企业可能会有一些钱去做环境治理和环境整治,那么很多人可能会铤而走险,继续来做这种生产。

我们以塑料为主要的一个切入口来讲“散乱污”。简单分析一下,大家平常的生活用品当中,都会用的塑料。

塑料分为很多类型,比方说我们最常见的塑料就是矿泉水瓶,平常喝的饮料瓶,都是塑料,这种塑料叫PVP,它是可回收的。

还有一种塑料,就是有些塑料的地板、水管、还有电线电缆,它的外表皮有白色的那个东西,叫PVC,这种也是最常见的塑料,它也是可回收的。

还有一些常见的,比方说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还有洗发水,或者说洗涤剂的瓶子,也是一些常见的塑料。

这几种都是不同的类型的塑料,这些塑料被丢弃之后,被拾荒的人拾走,会进入到下一轮分解和分类当中,拾荒的人把这些分类之后卖给回收商,回收商再卖给做废旧塑料再加工的厂商,形成一个简单的循环。

塑料厂商在加工之前,要把这些塑料分得非常非常清晰和细致,因为分类越清晰,后续加工纯度就越高,再生的质量就越好。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是可以回收的。

有些塑料回收后可以进行加温,加温之后会软化,最后,当温度再降下来,塑料变冷了之后它又会变成硬的塑料。这种塑料我们统称为热塑性塑料,这种是可以回收的,它有可塑性,我们叫热塑性的塑料。

还有一种叫做热固性塑料,这种塑料是没有办法回收的。比方说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比较硬的、颜色比较深的、包括我们炒菜用的那个锅把,或者说我们平常机械用的一些塑料,就属于热固性的塑料。

只能在第一次的加工中进行加热塑形,再加热的话,是没有办法融化的,如果温度太高,它就直接分解掉了,是没有办法再冷确塑型的,所以这种热型塑料是没有办法去回收的。

讲完了塑料的一些基本的概念之后,我们再讲能再生回收的这些塑料从哪儿来。

之前有一些数据统计,中国绝大部分的再生塑料,在2017年底之前,都是来自于国外,就是我们俗称的洋垃圾。洋垃圾里面很多都是塑料制品,这其实是中国再生塑料很主要的一个来源。

2017年年底,中国禁止洋垃圾的进口,现在,塑料垃圾主要来自于废品回收渠道,这些废旧塑料到了塑料加工厂,再生塑料企业会做一个很细致的分解,要把不同类型的,比方说一瓶子,瓶身是一种塑料,瓶盖儿是一种塑料,表面的包装也是一种塑料,不同的塑料,都要分拣出来的,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再生料产品是比较纯净的。

他们进行很细致分解之后,第二步,就会进行一个手工拆解,比如瓶身,洗衣液的瓶子,或者说体积比较大一点的塑料,还会进行手工的一些拆解,把它切成相对小一点、块状的,容易机器粉碎的,再把这些塑料放在机器里面进行粉碎。

在粉碎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一个清洗的过程,一般粉和清洗是一起进行的,就是边粉碎边把塑料洗干净,洗的过程当中会加一些化学药剂,这就会涉及到很多水污染问题。

所以我们说,塑料加工当中最污染的环节就是在粉碎和清洗的过程当中。这种小型的加工厂,哪里有什么污水处理设施,很多都是没有经过任何污染治理,直接就排到了周边的河水、坑塘里面。

清洗和粉碎完之后呢,再进行一些过滤,把一些残渣过滤掉,过滤之后,再进行烘干干燥,有的是晒,有的是机器烘干,之后就可以进行融化了。

融化之后,变成胶状和液状的时候,再进行造粒,就是温度冷却一点之后,把它切成一小粒一小粒的,这种塑料粒我们俗称叫再生料。

这种再生料就是可以贩卖的。可以卖给不同的下游厂商和塑料加工厂,这就是塑料再回收之后的一些基本的流程。

这个流程一方面是在清洗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水污染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在融化造粒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会对身体或者对大气产生污染。这就是废旧塑料污染的一些状况。

我们拍的这张照片,是河北省的一个塑料加工区域,准确来说是废旧塑料加工区域,可以看到这里有很多废旧塑料都堆在土地上。这样的一些塑料加工产业在河北省包括保定、廊坊其实是很多的。

在下面这张图片里,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绿色的,一个我们俗称叫渗坑。也可以看到一些加工企业堆放的白色塑料。

这些都是从各地收上来的一些塑料废品,他们在冲洗、分解过程中也会把一些废料、废水排到周边的这些坑溏里面,就形成了我们俗称渗坑,这些渗坑的污染问题,很多是来自于这种塑料的中小型的“散乱污”企业。

既然讲到塑料行业会造成这样多的环境问题,那么作为NGO组织,或者说作为一个环保组织,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参与这些问题的解决呢?

这是一张我们叫舆情分析的一个界面。

什么叫舆情分析呢,就是我们在使用一些舆情分析的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在网上实时抓取到关于环境污染的一些关键字,这些键字会实时更新在这个系统里面。

我们通过舆情分析可以进行一些筛选,比如多长时间以内的一些新闻,可以筛选这个新闻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甚至可以筛选它到底是从哪些渠道来的,比如说微博,还是新闻网页,论坛、微信这样的一些渠道。

他收集的程度和能力比传统的搜索引擎要更强,这样我们就可以实时地掌握到很多的这种环境污染的线索。

因为很多人遇到一些环境污染问题,比如说“散乱污”等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就会把这些问题发到网上的各种平台,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时地看到,有哪些地方疑似有这种环境污染的线索。

下图就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导出这些环境污染线索,可以看到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环境污染线索进行筛查。

下图是我们使用那些卫星图,比如说我们看到有些区域可能涉及到一些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也不可能都会去到现场,那么我们就需要使用一些卫星图的分析。

有些区域的污染问题,如果够严重的话,是可以通卫星图去筛查和看到的,有疑似的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就可以作为我们的辅助的一个桌面工作,我们来确认这个地方是不是如网上所说的,一些污染问题比较多。

卫星筛查之后,一些疑似污染的点都标注在我们内部的一个数据库里面,在这个数据库,我们可以大概地分析到,哪个区可能是属于污染高发的,或者哪个区域的污染问题比较多,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行动基础。

做完桌面工作之后,接着就会去现场做调研。如果我们筛查的一些区域地点确实污染严重,就可能会去现场调查。我们会使用一些无人机,或者聘请专业的环境摄影师,跟我们一起去现场做拍摄。下图中,一些红色的渗坑,一些其他污染都拍得非常清楚,这些图片我们做传播也好,或者说后续做举报也好,都是很重要的证据。

下图是我们做的一些环境检测,有些环境、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的话,我们会去找一些第三方的环境检测公司,比如说CMA检测认证环境实验室,我们请他们来给我们做一些检测,看看这些环境、水质到底有没有一些重金属、一些有毒的物质,佐证我们去判断一些水污染是不是工业污染问题。

因为有很多的污染,单从外观上是很难判断出是工业污染还是生活污染。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工业污染,所以有时候会需要做一些检测。

下一步,如果我们发现这个地方确实属于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有些实质性的证据,就会向有关部门去举报。一般来说,打12369,还有直接向微信公众号或者官方网站去举报,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一些举报的手法。

同时我们也会撰写发布一些传播文章,指出这些区域内存在的这些深坑问题,或者说一些工业固体废弃物倾倒的问题。后续通过这个传播之后,也会引发很多公众对这样的事情的关注。

这个基础上,一般来说我们的举报和传播之后,政府有关部门都会主动来跟我们沟通。我们指出了些问题,首先他们要做一个核查,来确认这个问题是不是属实,或者说是不是存在。之后他们也要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打算如何去开展这个相关的治理,或者他们打算如何针对我们反映这个问题,举一反三的查处,就需要跟我们座谈。

下图就是我们跟政府部门去座谈的一些现场,我们会去详细地去沟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打算下一步怎么开展工作,怎么样去治理,也可以去跟他们做一个深入的交流。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调查报告和计划,基于这个计划,我们就可以再做一个更深入的、后期的监督执行。

在计划出来之后,我们后续再去监督这个计划有没有按时地执行,有没有落实地去开展治理,我们甚至也会再次去,比如说隔上一个月或者两三个月。

然后我们在他们承诺的完工日期之后会再到现场去回访,确认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有效整治,如果还是没有很好地治理,或者治理进度比较拖慢的话,后续我们还会向他们去反映,甚至向他们的上级部门去反映来督促他们进行进一步地进行整改。

这个也是我们目前最常用的一个方式。就是前期的调研,中期的举报和传播,后期的监督和跟进,以及回访,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全链条。

做完这几项工作,我们基本上就可以说,这个问题得到了一个基本的完成。

当然这个我们所谓叫“散乱污”企业的治理,肯定不是在短期内能够一下子就解决了,毕竟涉及到这么多的民生问题,涉及到这么大一个规模。

“散乱污企业”我们更多要关注的是,政府如何能够在后期引导好这些“散乱污”企业逐步地规范。

可以想象到,只要是小型企业,其实在环境治理方面几乎不太有能力去做投入的,后续可能慢慢就要淘汰掉一些特别小型的一些“散乱污”企业,慢慢把一些相对有一点规模、有整改可能的“散乱污”企业慢慢地改造升级,让他们进入工业园,或者进行合并,真正地能在生产过程当中,能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这些也投入进来,这样才能确保这些产业既不会被政府完全关掉,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生产,而不至于说最后为了环境保护导致大量的人失业,那也不是大家想看到的一个状况,这个也是我们目前来讲很主要的一个思路。

我们也是希望跟政府一起探讨,怎么样去把我们现在的产业园能进一步的规划出来,或者在一些具体产业上,标准能够更明确一点,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往一些合规的方向发展,而并不是仅仅关停这些企业,这也是我们一直来所倡导的一个理念。

虽然我们是监督污染,但是目的不是为了关掉它,或者说是为了打击它,而是为了引导政府能够长远地思考,引导这些企业能够长远思考,能够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的、完整的发展方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粗放式的、无序性的、污染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现在针对“散乱污”企业的一个状况。

从2017年开始,我们做这个工作大概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推动了很多“散乱污”的一些企业的治理,我们大概推动了二三十个县级政府,河北省、山东省二三十个县级政府,数以百计的“散乱污”企业的污染渗坑的治理。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有非常详细的数据,以及推动了数以亿计的污染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这些都是我们这几年来的一些成果吧。

了 解 更 多

致谢

本此微课是“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实施的“化学品管理民间网络与能力建设”项目的一部分,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负责管理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

-End-

撰文|董剑 校对|晚晴 排版|陈美君

无毒先锋 Toxics Free Corps

致力通过独立检测和企业倡导,为公众日常消费品去毒,以及通过培育和发展民间合作网络,推动化学品管理议题主流化。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