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是不是循环再生资源(制冷剂是不是循环再生资源的)

2023-05-21 10:17:52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制冷剂是不是循环再生资源(制冷剂是不是循环再生资源的)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制冷剂是不是循环再生资源

最近很多人关心制冷剂是不是循环再生资源(制冷剂是不是循环再生资源的)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制冷剂是不是循环再生资源(制冷剂是不是循环再生资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项目1:适用于低温工业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

项目2:三维电极处理废水技术

项目3:含磷污水综合净化处理技术

项目4:烟煤胶质层全自动智能测量系统

项目5:煤粉低尘洁净燃烧技术-高效低污染多通道固体燃料燃烧器

项目6:基于近体微环境控制的节能型空调座椅

项目一:适用于低温工业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

1项目简介

采用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工业余热回收动力装置是工业余能回收的一种有效途径。而ORC系统发动机(透平)是影响整个系统技术经济性能的关键设备。本项目主要对一种低成本、结构紧凑、流体适用范围广的带叶盘式附面层透平技术开展研究。

图1盘式透平实验台

图2盘式透平测试样机

图3ORC系统实验数据采集界面

图4ORC系统盘式透平数据采集界面

2创新点

与常见的向心透平和双螺杆透平等相比,盘式附面层透平具有结构简单、机械加工要求低和成本低廉等特点。此外,盘式附面层透平主要依赖于粘性流体与盘片间摩擦力矩实现热转功,而ORC系统一般采用的有机工质相对于水、空气等具有更高的粘性,这也使得盘式透平应用于ORC系统后,可能具有更佳的热力学性能。

3主要技术指标

1、系统工质:有机工质;

2、发电功率:10-200 kwe;

3、发电效率约为:8%~12%。

4知识产权

申请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及关键设备技术相关专利3个:

1、车载烟气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复合动力系统及方法;

2、带叶盘式附面层透平;

3、一种非接触传动式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5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有工业余热的各个行业。

6技术成熟度

正样级

7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项目二:三维电极处理废水技术

1项目简介

三维电极技术降解氨氮废水时,同比相同条件下二维平板电极,氨氮去除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氨氮去除率随初始浓度增加而降低,但去除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2创新点以及主要技术指标

氨氮去除率提高了45.3%;在槽电压为7.0V,导电介质浓度为 0.20mol/L,初始pH值为7.00的条件下降解4h,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6.4%。采用超声协同三维电极降解氨氮废水, 同比相同条件下的二维电极和三维电极,氨氮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6.8%和28.5%;最佳条件下,氨氮去除率达到99.0%。同比二维电极,CODCr 去除率提高了86.4%,在槽电压为9.0V,导电介质浓度为0.20mol/L,pH为4.00的条件下降解150min,甲基橙和 CODCr 去除率分别达到95.7%和84.3%。

3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可用于会产出氨氮与甲基橙和CODCr等污染物废水的企业,如化肥、焦化、石化、制药、 食品、垃圾填埋场等,处理工业废水。

4技术成熟度

初样级

5合作方式

整体转让、技术许可、合作开发

项目三:含磷污水综合净化处理技术

1项目简介

针对目前污水中含磷量偏高,而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求不断提高(GB18918-2002中一级(A)的总磷≤0.5ppm)的现状,研发出全新的、特色分明的“超声耦合电化学催化氧化(混凝)含磷废水综合净化技术”:

1、超声耦合强化了电化学除磷技术;

2、将有机磷矿化为无机磷;

3、对有机污染物有一定程度的降解作用;

4、能部分分解水体中的氨氮;

5、可杀灭如大肠杆菌等微生物。

图1 电极表面形态图

图2技术设备示意图

2创新点以及主要技术指标

1、处理速度快:废水流程约10分钟;

2、处理效率高:总磷去除率大于95%;

3、污染物去除范围广: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磷及氨氮;

4、建设安装简便、设备占地面积小:约需 20㎡ (200T/d);

5、本技术设备应用范围广: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业水体等;

6、可用太阳能提供部分电能以降低能耗。

3知识产权及获奖

1、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项)资助。

2、获国家发明专利。

4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本技术已在印染、电镀等工业废水试用,还可在城镇生活污水、水产品养殖业水体净化、城市景观水体的处理等领域应用。

5技术成熟度

正样级

6合作方式

整体转让、技术许可、合作开发

项目四:烟煤胶质层全自动智能测量系统

1项目简介

煤胶质层指数是烟煤煤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煤在受热过程中生成胶质体的数量,近似地表征了工业炼焦的过程。

2创新点以及主要技术指标

目前,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的测定主要靠人的经验(或感觉)判断,具有主观性。本产品为一种自动实现烟煤胶质层的高精度自动测量的系统。通过在实验室测定烟煤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分析测定过程中烟煤体积曲线形状、焦块特征和焦块抗碎能力等指标来判断烟煤的结焦性。本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479-87中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实现自动测量,该自动测量装置适用于国家标准中的各种烟煤,测量误差小于0.7mm, 低于国家测量标准中允许的误差。

3知识产权及获奖

国家发明专利2项。

4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使用领域为炼焦厂、炼钢厂和煤矿等

5技术成熟度

初样级

6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合作开发、技术入股

项目五:煤粉低尘洁净燃烧技术-高效低污染多通道固体燃料燃烧器

1项目简介

多通道多燃料燃烧器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污染煤粉燃烧器。其采用的直流-旋流复合风道结构增强了空气与燃料的掺混,各风道可以根据燃烧特性和火焰形状灵活调整配风量。对燃料适应度更高,可以掺入生物质燃料与煤粉混燃,对不同煤质煤粉的适应性更好。精确组织的燃料-空气流场使得燃烧效率更高,性能调节更方便,节电、节煤,进一步延长寿命,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工业炉窑系统。

2创新点

1、燃烧适用性和灵活性好:根据燃料特性,精确匹配空气-燃料燃烧场,实现高效洁净燃烧,可以燃用贫煤与无烟煤,或掺入生物质燃烧混燃;

2、火焰形状可调性好:通过改变直流-旋流相对强度,结合新型拢焰罩结构,实现对火焰形状的准确控制;

3、高效低污染:通过对风道风量精准控制,实现高效燃烧。避免峰值高温区域,结合局部欠氧技术进一步降低NOx;

4、使用寿命更长:优化设计的流场降低了颗粒冲蚀效应,对关键部位喷涂耐磨耐热层,提高使用寿命。

3主要技术指标

直流风速:140~250m/s

风压:大于等于0.014 MPa

旋流风速:110~240 m/s

风压:大于等于0.014MPa

煤粉风速:20~35 m/s

一次空气总量:5%~7%

4知识产权及获奖

1、2011年获教育部留学基金与澳洲阿德莱大学联合研究。

2、2013年获校企联合研发项目。

3、国家发明专利。

5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该成果性能指标国内领先,技术具有专利性,在同类产品中性能优越,可替换同类燃烧器在水泥转炉燃烧器、电石炉尾气燃烧器、以及石化冶金炉窑燃烧器的节能应用。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制造燃用油、气、煤及各种混合燃料的各型燃烧器,满足不同行业各类工业炉窑对燃烧器的性能需求。

6技术成熟度

产品级

7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合作开发

项目六:基于近体微环境控制的节能型空调座椅

1项目简介

随着现代交通工业的迅猛发展,节能环保对现有交通工具空调能耗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调个性化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机舱调温系统的需求已经从整区调温开始向更节能更健康的个性化近体调温发展,以满足个体差异对控温的需求,提高个人的热舒适性,避免了贴体部位散热差、温差大、易吸入污染空气等整体空调无法解决的问题,又减少空调能耗。基于热电装置的个性化节能型近体调温系统,是一种主动制冷制热可控系统,可应用于车辆乘员近体调温——节能型空调座椅等。

图1近体调温装置应用在车辆空调座椅时的安装位置与结构示意图

图2近体调温装置应用在车辆空调座椅时的制冷制热空调气流示意图

2创新点

1、无噪音、无磨损、运行可靠、无需维护保养;

2、冷却速度快,其冷却速度可通过调节工作电流来控制,便于手动和自动控制;

3、体积小、重量轻,可大大节约面积;

4、可以在同一元件上完成冷却和加热的两种目的(即可以完成热循环);

5、不使用制冷剂,不污染环境;

6、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7、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小于 0.1 ℃);

8、可以使用在任意角度,无重力或高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

9、总体结构采用模块化、流程化、微型化、扁平化设计方案,应用模块化与流程化设计技术方案便于维修和更换,应用微型化与扁平化设计方案便于工程应用推广,优化设计方案在强度结构上避免了易损易坏,提高了系统可靠性,热流结构上避免了冷热流短路,提高了系统热效率性能;

10、冷端快速传送与热端快速散热系统一体化方案设计,高性能低流阻结构布置上能满、足系统的流程化,提高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性能又能满足系统的总体热效率性能。

3主要技术指标

1、额定电压:DC12V,DC24V;

2、额定功率:制冷:50~100W;加热:50~100W;

3、额定电流:2A—6A;

4、温度范围:制冷:座椅表面与环境温度≥7℃;制热:座椅表面温度范围30~45℃;

5、温度控制:5℃(下限)~48℃(上限),冷热三档手动自由控制;

6、噪音:20~30 分贝。

4知识产权及获奖

1、2012年某机舱乘员近体调温系统技术研究。

2、获国家专利2项。

5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近体调温系统是基于热电原理的半导体制冷制热装置(TED),利用半导体的帕耳帖效应,是一项新型无污染的绿色环保能源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电子,医疗及民用等领域。美国能源部可再生资源研究所(NREL)研究证明使用座椅空调系统后汽车空调负荷至少减少4%,带来空调油耗降4.5%。对于汽车产销第一的中国,座椅空调系统带来的节油效果将是明显的。

团队研发的近体调温系统技术先进,拥有技术专利,样机技术方案已经成熟,能小批量生产。国内市场需求量高,主要为空调座椅,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被国际金融市场评为座椅改装的新盈利点,产品应用广泛,其他应用如特种服装、头盔、野外帐篷、便携保温箱等。

6技术成熟度

正样级

7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合作开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