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资源率(可再生资源利用率)

2022-12-03 10:18:50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中国可再生资源率(可再生资源利用率)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中国可再生资源率(可再生资源利用率)相关内

最近很多人关心中国可再生资源率(可再生资源利用率)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中国可再生资源率(可再生资源利用率)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这是废塑料新观察公众号的第9242篇文章

责编 / 子昂

看原文:文章精选丨中国废塑料回收再生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请关注“废塑料新观察”微信公众号!

— 1 —

我国废塑料回收情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球塑料展望数据库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率位于全球前列,如图 1 所示。

图1 废塑料管理份额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统计数据也显示:中国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20 年中国废塑料末端流向(理论数据):填埋1092 万吨,焚烧1681 万吨,泄露 54 万吨,回收 4059 万吨,再生 3653 万吨。如图 2 所示。

图2 2020年废塑料末端流向占比情况

(来源:《中国废塑料物质代谢末端流向与细分成分占比》;单位:万吨)

— 2 —

我国废塑料加工利用情况

1)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分布

中国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多选址于上游废塑料回收集中的区域或下游制品企业集中的区域。因此,再生塑料加工区域分布与废塑料回收区域分布基本一致,多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

同时,受环保政策、成本及废塑料回收体系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不断向内陆的华中、西北、东北、西南地区延伸。近年来再生塑料规模型加工企业更倾向于在华中、西南区域选址建立分厂。

图3 全国具有排污许可证的塑料再生企业聚集区

2)再生塑料主要品种的产量

据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统计和测算,2020年废塑料加工利用总量为3653万吨。

图4 2020年中国再生塑料主要品种再生量

(来源:《全国规范塑料再生企业分布及其产量调研报告》;单位:万吨)

— 3—

中国废塑料回收再生率提升的原因分析

1)持续推进塑料污染治理“1+N”政策体系的建立

2020 年 1 月 1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2020年 11 月 25 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

图5 禁止进口“洋垃圾”

2021 年 7 月 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部署了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

2021年 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

图6 “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发布

2021 年 12 月 31 日,财务部为推动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公示了《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

2)持续推进再生塑料国家标准体系的建立

本着为行业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由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推动编写的《塑料再生塑料 第 1 部分:通则》、《塑料 再生塑料 第 2 部分:聚乙烯(PE)材料》、《塑料 再生塑料 第 3 部分:聚丙烯(PP)材料》于 2021 年 5 月 21 日发布。

图7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部分:通则》

同年 10 月 11 日,《塑料再生塑料 第 5 部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塑料 再生塑料 第 6 部分: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材料》、《塑料 再生塑料 第 7 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塑料 再生塑料 第 8 部分:聚酰胺(PA)材料》、《塑料 再生塑料 第 9 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5 个标准也正式发布,并将于 2022 年 5 月 1 日正式实施。

3)持续推进塑料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体系的建立

自 2020 年 8 月起,协会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并结合国内各地回收再生行业的实际情况,去反向制定中国化的《塑料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系列的设计原则。

协会历时三年,于 2022 年3 月正式发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容器包装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和《高密度聚乙烯( HDPE )容器包装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团体标准。

同时,协会已在工信部立项公示四个可回收再生设计行业标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高密度聚乙烯( HDPE )硬质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聚丙烯( PP )硬质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聚乙烯( PE )用于膜及软包装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持续推进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在中国落地实施。

4)持续推进可再生塑料分类回收体系的建立

2017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图8 垃圾分类

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5)持续推进塑料再生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的建立,打造再生塑料循环经济产业链

2021年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就是促进“6个转型”,“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就是其中之一。

图9 循环经济产业园

在“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中,“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工程”明确提出“落实塑料污染治理要求,实施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鼓励开展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

遴选发布一批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名单,建设 50 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培育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跑者’企业。”

6)持续推进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

工信部在 2016年年底就建立了废塑料综合利用企业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出台了《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图10 《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第五批)

对废塑料综合利用企业的规模、环境保护、劳动保护、污染控制、能耗水耗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将行业进入门槛提高:

(1)PET 再生瓶片类企业:新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 30,000 吨;已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 20,000 吨;

(2)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新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 30,000 吨;已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 20,000 吨;

(3)塑料再生造粒类企业:新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 5,000 吨;已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 3,000 吨。

7)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与高新的生产装备体系

中国塑料回收再生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废弃塑料回收网络覆盖广且规模庞大的回收体系,构建了完整的塑料生产、使用、废弃、回收、再生以及再生产品的应用产业链。

图11 塑料分选设备

庞大的产业链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中,废弃塑料回收环节以灵活就业为主,从业人数约 80 万人;再生环节以企业就业为主,从业人数约 10 万人;二者合计约 90 万人。

8)庞大的再生塑料应用产业

再生塑料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来制造袋、桶、盆、玩具、家具、文具等各种塑料制品;

图12 再生塑料制品

在服装工业方面,可用来制造衣物、领带、纽扣、拉链等;

在建筑材料方面,可用木塑型材制造各种建筑构件、塑料门窗等;

图13 木塑制品

化学工业方面,可用来制作反应釜、管道、容器、泵、阀门等,还可应用在解决腐蚀磨损的化工生产场所;

在农业方面,可用来制农膜、棚膜、滴灌带、农机具、肥料包装袋等;

此外,再生颗粒还大量应用在电子电器工业、汽车工业中。

图14 再生塑料管道

9)大量的低收入群体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其中位数水平更低,为29975元。与此同时,我国仍有6亿人(包括老人与小孩)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

再加上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那些没有稳定收入的老龄人就加入了拾荒者大军,而拾荒者又一直是我国再生资源前端回收的主力军。

图15 拾荒者图集

10)大量的“小、散”塑料再生企业

据天眼查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国内与塑料再生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超过10万多家,在过去的5年中,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5.89万家,2021年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0407家,仅2022年1月至4月,新注册的与塑料再生相关的企业就达2557家。

然而,到目前为止,全国具有排污许可证的塑料回收再生企业仅3800多家。

图16 企业生产现场

非规范再生企业不考虑纳税、工人社保、环保、手续办理等一系列成本,自然可以把收货价格提高,售货价格降低,在抢占市场的同时,每吨利润还高于正规的再生企业。

11)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和文化传统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墨子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到荀子的“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再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都义正词严的告诫后人,切不可丢弃节俭的美德。

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更是道出了节俭的历史与民族意义。从硝烟战火中一路走来的中国人,更是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哲理。

节俭,还是一种坦然的生活方式。相信大家也常会看见这样的新闻:身价千万的大妈沉迷捡垃圾。

图17 一种生活态度

— 4 —

我国塑料回收再生的挑战与展望

1)面临的挑战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国外有大量可再生塑料亟需得到合规处理,而我国塑料加工企业又为了低成本获取原材料提高利润率,于是,国内企业不断以较低成本从国外回收可再生塑料,导致废塑料进口量居高不下。

直至2017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令禁止进口固体废物,这一现象才得以改善。

但,该时期先后有数万家庭作坊式企业进入可再生塑料综合利用业,而这类家庭作坊式企业运用的处理工艺较为简单,除杂分选技术不成熟,再生塑料的附加值较低,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图18 “小、散、乱”企业

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大中型规模企业崭露头角,主要生产高品质的再生塑料粒子和再生塑料制品,运用的处理工艺也较优,对环境影响较小。

但,现阶段市场参与者仍以小厂为主,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不高。

同时,现阶段废弃塑料回收再生的主流途径是物理回收,即将废弃塑料破碎、清洗,然后加工成其它塑料制品。

但这种模式无法真正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物理回收只是把废弃塑料中价值比较高的部分(如 PET 瓶)挑出去回收再生了,而那些低价值的部分(如高污染的废塑料、塑料薄膜材料、复合塑料材料),都无法在技术和经济上进行有效地物理回收。

图19 废塑料物理回收

即便中国的塑料污染治理还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废弃塑料的回收再生率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未来几年,中国政府若是出台强制使用再生塑料的相关政策,并配套相应的监管体系,定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展望未来

再生塑料是国家政策鼓励倡导的绿色产业,承担着为全社会解决大量废塑料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的任务,是塑料废弃物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因此再生塑料自身承担的不仅是弥补中国资源短缺的资源(经济)属性,还有其自身特有的环保属性,而这一属性,未来将凸显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图20 展望未来

从发展路线来看,未来再生塑料行业发展路线将是以回收站、网点为基础,以规模化的分拣中心及加工中心为节点,资本涌入,大型品牌企业赋能,区域性的连锁经营、终端利用品牌企业参与,最终形成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网络体系和闭环产业链条,全面推动废塑料回收再生技术更新迭代。

从加工利用企业来看,渠道多元化、专业化、环保化、标准化、技术创新以及现代化管理是企业生存之道,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是行业主要特征,而园区化、规范化和绿色发展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看原文:文章精选丨中国废塑料回收再生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请关注“废塑料新观察”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