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保百科带来浙江全域推进康养体系建设 2025年将有千家康养联合体,如果您想了解浙江全域推进康养体系建设 2025年将有千家康养联合体,请往下看。
全域推进康养体系建设
2025年,浙江将有千家康养联合体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当下,浙江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形势、满足老年群体快速增长的康复养老需求?10月14日,全省康养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宁波市海曙区召开,提出要全域推进康养体系建设,到2025年建成1000个康养联合体,形成覆盖全省的康养服务网络。
省民政厅数据显示,目前全省老年人口已超过1200万人,其中失能、部分失能老人及失智老人群体约100万人。为破解这一养老难题,我省2019年开始探索康养体系建设,去年底正式启动康养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康养联合体建设目前有何成效?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康养服务能力建设?这场推进会给出了答案。
多方协同,打造三级康养联合体
“简单来说,康养体系建设是为了打通医养康养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与医疗服务相衔接的康复护理、生活照料一体化的养老服务。”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康养联合体是我省康养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省各地已陆续建成200余家康养联合体。以海曙区月湖街道康养联合体为例,该联合体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阵地,联合省荣军康复医院、海曙区老年大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组织中心及综合文化站等多家单位共建,可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出院后的鼻饲护理、康复按摩、用药管理等个性化、专业化康养服务。
据介绍,康养联合体建设由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省残联共同负责,主要包括省、市县、乡镇3个层级,分别以专业康复养老机构、大中型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同时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参与。
会上提出,到2025年,我省将陆续建成1000个康养联合体。为规范化建设各级康养联合体,现场还印发了康养联合体建设规范,对服务场所功能、康复设施设备、专业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标准、信息平台数据等五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数字赋能,居家康养服务触手可及
在浙江,98%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探索康养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我省多地通过开发“智慧养老”应用,让老年人便捷享受居家康养服务。
以西湖区“一键养老”平台为例,自今年6月9日上线“浙里办”以来,已有660家社区服务机构入驻,注册用户数量达4.28万人。平台目前提供的12大功能模块中,就包含了“老有所养”服务,打通民政部门养老数据和卫健部门健康档案数据,可为不同健康程度的老人分类提供健康知识宣教、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等康养服务;在率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嘉兴,当地民政部门通过“嘉兴长护”应用可实现对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质量进行全流程可溯化管理。
推进会上,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互联网医院平台有314家医院接入“互联网+护理服务”,共计备案7437位护理人员,截至目前已开展11.5万次线上护理专科门诊和1.3万次居家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作用逐步显现。
下一步,我省将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加快照护机器人、高精度监护设备等产品研发,同时进一步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智慧化改造,依托省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养老云”数据库,到2022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一家智慧养老院。
完善激励政策,加大护理人才培育力度
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养老服务问题的关键所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浙江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要提高到25人。
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培育力度、打通人才供给渠道,我省各地亦有探索。今年,宁波民政部门会同人社部门率先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试点,今年4月以来新增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人数超过1000人,目前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超过20人;在养老护理员入职奖补基础上,长兴县还出台了相关就业补助,由县人才专项资金给予大学生购房、安家和就业等补贴,最高可补贴10.5万元。
据介绍,未来我省将进一步推进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康复护理类专业,支持和康养类企业通过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开设康复治疗、养老护理定制班,定向委托培养康复治疗、养老服务人才。
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鼓励各地根据养老护理员工作年限、技能等级等情况给予适当奖补,鼓励对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按需给予奖补,将养老护理列入新时代“浙江工匠”遴选和各级技能大赛项目,鼓励养老机构对获奖人员优先给予晋职任用。(记者 黄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