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首个“绿氢”标准出台,弥补制氢环节“碳足迹”核查空白

2021-01-12 11:45:14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首个“绿氢”标准出台,弥补制氢环节“碳足迹”核查空白,大家是否对首个“绿氢”标准出台,弥补制氢环节“碳足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首个“绿氢”标准出台,弥补制氢环节“碳足迹”核查空白,大家是否对首个“绿氢”标准出台,弥补制氢环节“碳足迹”核查空白感兴趣呢。

微信图片_20210112114529.png

核心阅读

氢能产业目前处于“从无到有”的商业化初期阶段,而实现“从有到优”则需要进一步从产业用氢源头上对制氢工艺路线进行界定,更加凸显氢能的绿色环保属性。

近日,由中国氢能联盟牵头制定的《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能源氢的标准与评价》正式发布实施,首次通过标准形式对氢的碳排放进行量化。

据悉,该标准建立了低碳氢、清洁氢和可再生氢的量化标准及评价体系。业内分析认为,这一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国内制氢环节从碳足迹的角度界定标准的空白,有利于从源头上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为氢源提供界定依据

根据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氢气分为低碳氢、清洁氢、可再生氢气三种类型。标准明确指出了在单位氢气碳排放量方面低碳氢、清洁氢和可再生氢的具体阈值,可再生氢同时要求制氢能源为可再生能源。

同时,该标准运用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低碳氢、清洁氢和可再生氢的量化标准及评价体系,这意味着包括氢气生产原料的获取、运输、氢气生产制造及现场储运等四个阶段都将纳入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氢气按照生产来源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TüV南德意志大中华地区氢能业务拓展经理姚健表示,目前产业用氢仍以石化能源来源(含工业副产氢)的“灰氢”为主,但“绿氢”缺少定量标准,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较少,且各种来源的氢气之间缺乏从碳足迹角度出发的定量界定标准。同时,如何从生产“灰氢”过渡到“绿氢”缺乏一定引导,此次出台的“绿氢”标准用更为严谨的量化方式对氢源进行界定,有利于从源头推动氢能产业的绿色发展。

“与此前考察氢气纯度和品质的标准不同,此次‘绿氢’标准从制氢过程中碳足迹的角度考察制氢过程的工艺去碳程度,且只和上游制氢环节相关,标准的认定范围到氢气产品出厂为止。”姚健补充称。

弥补“碳足迹”核查空白

氢的核心优势是无污染、零排放,而氢的来源是决定氢能产业能否实现零排放的关键,但事实上,相关专家均表示,在现阶段的氢能产业链中,制氢环节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日前,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长李毅中在公开场合表示,“绿氢”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在氢能产业链中,制氢是源头,需相关部门组织调研,并编制合理、务实的规划,同时根据应用场景、市场需求制定相应标准、规范。

姚健表示,氢能产业目前处于“从无到有”的商业化初期阶段,而实现“从有到优”则需要进一步从产业用氢源头上对制氢工艺路线进行界定,更加凸显氢能的绿色环保属性。此前行业对氢的来源关注较少,而是更关注用氢环节的应用,“绿氢”标准的出台对制氢绿色工艺路线的形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推进、以及推进石化制氢添加CCUS装置方面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本次‘绿氢’标准的制定,弥补了国内制氢环节碳足迹核查的空白,不仅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同时也将制氢的来源界定清楚,明确氢的低碳属性,引导高碳排放制氢工艺向绿色制氢工艺转变。后续标准也会在各参编单位的合作下,以一些示范项目的认证为模板,为氢能产业提供实际参考。”姚健表示。

将获“政策+市场”双重鼓励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事实上,在去年9月五部委发布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补贴政策中,对氢源的碳排放量就做出了相关政策鼓励。在补贴政策附件《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目标和积分评价体系》中,氢能供应及经济性关键指标明确鼓励清洁低碳氢气的制取,争取实现每公斤氢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小于15公斤。其中,每公斤氢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若小于5公斤,将给予3分/百吨的奖励。

一位氢能行业资深专家对记者表示,“绿氢”标准的出台为上述政策中的鼓励举措提供了更好的执行支撑,让制氢企业有明确、科学的生产依据,同时为“绿氢”的规模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实现氢能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绿氢”的能源价值,对“绿氢”碳交易价值的挖掘也尤为重要。

日前,生态环境部宣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化手段。姚健认为,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及“绿氢”规模的增长,“绿氢”或将成为碳排放市场中重要的交易内容。生产低碳氢的企业既能拿到国家直接给予的政策补贴,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配额还可以进行交易,清洁氢和可再生氢的制取将获得“政策+市场”的双重鼓励,绿色低碳氢能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编辑:逍遥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