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毛里求斯漏油案再掀海洋事故善后问题 联合国指法源不一

2020-08-27 11:18:21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毛里求斯漏油案再掀海洋事故善后问题 联合国指法源不一,大家是否对毛里求斯漏油案再掀海洋事故善后问题 联合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毛里求斯漏油案再掀海洋事故善后问题 联合国指法源不一,大家是否对毛里求斯漏油案再掀海洋事故善后问题 联合国指法源不一感兴趣呢。

船舶污染威胁小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经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撰文指出,有效的国际法律制度可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小岛和沿海国家通常靠近全球航道,特别容易受到石油外漏的威胁。这里的居民靠旅游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维生,依赖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多样性。当水域发生漏油事故,生计就可能受影响。

50265636746_dfd3166ac8_b.jpg

毛里求斯海域近日因货船搁浅发生漏油事故。图片来源:IMO(CC BY 2.0)。

各国参与国际公约状况不一 全球缔约才能保护脆弱国家

近期毛里求斯海域发生漏油环境危机,让人们开始思考像这样的船舶环境灾难发生时,国际法律框架究竟能否发挥作用。

有数个国际公约被用来约束“使用海洋的方式”以及“海洋”本身。但是,有些公约尚未被所有利益相关国批准,有些公约根本还没生效。

当发生漏油事故时,各方的责任和赔偿资源并不相同,造成污染的船舶类型、利益相关各方是否已签署现有公约等问题,都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UNCTAD技术和物流主管斯里曼(Shamika N. Sirimanne)表示:“所有国家都必须是缔约国、参与现有的国际法律框架,如此一来,当发生此类事件时,脆弱国家才能受到保护。”

斯里曼说,此类漏油事件对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特别严重,对小岛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4项呼吁保护水下生命,应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将污染降到最低,包括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来处理环境灾难,例如发生石油外漏时。”

不同种类船舶适用不同法规 赔偿金额可差到四倍

UNCTAD的文章指出,毛里求斯漏油案中,最重要的是厘清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赔偿。但是,不同种类的船舶受不同的国际法律公约管辖,而毛里求斯漏油案不适用赔偿金最高的法律,因为搁浅的船是货船而非油轮。

管辖货船污染的是《国际船用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Bunkers Convention),责任财务上限较低,取决于船的大小或总吨位。

对于毛里求斯漏油案的肇事船只若潮号(MV Wakashio)而言,经济损失和恢复环境的最高赔偿约为6517万美元。如果是油轮污染则适用国际油污赔偿基金制度,可能会提出高达2.86亿美元的赔偿,是前者的四倍多。

UNCTAD文章的作者阿萨里奥提斯(Regina Asariotis)和普雷米蒂(Anila Premti)强调,船舶污染事故的成本极高、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层面广泛,所有国家都必须采用最新的国际法令。

货轮“若潮号”搁浅始末

这次漏油事件是毛里求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已经严重危害珊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让该国已受新冠肺炎冲击的经济、粮食安全、健康和价值16亿美元的旅游业更雪上加霜。

7月25日,货船若潮号在毛里求斯东海岸附近一处环境敏感、高生物多样性地区的珊瑚礁上搁浅,当时船上没有货物,搁浅原因仍然未知。该船只属日本企业所有,船籍为巴拿马。据报道,搁浅时该船上载有约3894吨燃油、207吨柴油和90吨润滑油。

8月11日,据悉有1000至2000吨燃油从储油罐中漏出,并扩散到周围的潟湖和红树林。

8月15日,持有该船的日商宣称,该船于15日断成两半,此时船上大部分燃油已被回收。

8月17日,根据转角国际,15日船身断裂后,船舱中发现还额外残留将近100吨的燃油,也因此再度流入海中。截至8月17日统计已超过1,000公吨、溢油面积约达27平方公里。

8月18日,当地警方以涉嫌违反安全航行原则为由逮捕了一名印度籍船长和一名斯里兰卡籍副船长。印度籍船长在接受审讯后承认,偏离航道靠向毛里求斯的原因,是为了用斯里兰卡船员的SIM卡连网,以了解疫情。

(编辑:Frank)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