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融资规模与透明度问题困扰气候谈判,大家是否对融资规模与透明度问题困扰气候谈判感兴趣呢。
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第一周进展极度缓慢,资金僵局或将威胁此前取得的成果。
图片来源:cop24.gov.pl
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2月2日至14日在波兰南部小城卡托维兹召开。然而,如果想要保证《巴黎协定》在2020年正式生效,与会各方就必须停止在本次会议第一周时的无休止争执。
过去几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全球科学家们对气候行动不作为的后果提出了警示;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医生们也描述了疾病因气候变化而加剧,以及它们将如何进一步恶化的;而联合国则发布报告称,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与《巴黎协定》减排目标之间的差距正日渐扩大。
与此同时,从喀拉拉邦到加利福尼亚,从奥里萨邦到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加剧了风暴、干旱、野火等灾害,造成人类死亡,经济遭受重创。
但是这一切还是改变不了一个现实——在每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简称UNFCCC)峰会上,政府官僚们都会不厌其烦地讨论着各国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费用问题。自1995年会议成立以来就是如此,而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情况进一步恶化。美国代表团已经决定要来“捣捣乱”。
由于美国放弃了气候运动的领导地位,并准备刻意阻挠卡托维兹谈判,因而在谁来接过气候运动领导重任这个问题上,中国和印度都变得犹豫谦虚起来。
印度环境部长哈什·瓦德汉在讨论气候领导事宜时告诉中外对话:“我们认为行动远比言语更有说服力。”而印度驻本次大会代表团团长阿伦·库马尔·梅塔也表示:“我们希望达成一个公正的协议。”
中国在公开声明中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谨慎。中国气候变化特别代表解振华拒绝就卡托维兹峰会具体问题发表评论。他表示:“我们将与印度环境部长会面,并对事态进行评估。”
《巴黎协定》规则手册
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是气候运动史上难得的一缕曙光。但是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份协定将无法在2020年正式生效。目前,195个国家政府的谈判代表还未就实施细则的几个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各国环境部长将在大会第二周到达卡托维兹,届时事态是否会出现转机,各方都在拭目以待。
从过去几届大会的经验来看,希望并不大。《巴黎协定》的前身——《京都议定书》签订于1997年,然而直到2005年才正式生效。
12月7日星期五,本次大会结束了第一周的会议,透明度问题成为了会议进程最大的绊脚石。工业化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向大会报告他们采取的所有绿色举措。
而发展中国家则表示,只有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从富裕国家能够获得多少资金援助后,才会开始环保(去碳化)行动。然而工业化国家自始至终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于是,僵局仍没有被打破。
“行动援助”(ActionAid)全球气候变化负责人哈吉·辛格告诉中外对话:“《巴黎协定》的成功取决于财政援助。我们必须制定明确的气候融资细则。”
好消息是,气候融资的资金筹措已经有所进展,这些资金主要来自私人资本领域。但获得这些资金的都是大型发展中国家。那些最穷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拥有的可融资项目最少,目前还没有得到什么资金援助。而这正是公共财政发挥重要的担保人责任的地方,但是目前并没有信息显示这类公共资金的数额到底有多少。过去一周,作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明显、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拉丁美洲一直在呼吁发达国家对气候融资作出更多的承诺。
而这个透明度僵局甚至有可能影响其他已经取得的进展。饱受热浪、干旱、风暴、洪水和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呼吁富裕国家重启曾经一度破产的适应基金(AdaptationFund),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对抗气候变化的种种影响。然而,由于美国政府代表团的反对,目前各方还未就如何在《巴黎协定》规则手册中落实这一要求达成一致。尽管特朗普已经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但退出行为要到2020年才能正式合法生效。
损失与破坏
尽管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极力反对,那些因气候变化影响而造成的损失与损害也被提到了议程上。虽然对于这类损失和损害的补偿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是目前一些最贫困的国家已经开始接受一项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上述这些自然灾害。
“气候变化与适应性”组织(ClimateChangeandResilience,简称CARE)的全球政策负责人斯文·哈梅林表示:“到底该如何应对这些损失和损害,以及如何通过资金援助这些贫穷国家,我们也并不是完全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我们必须马上开始行动。欧盟、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已经承诺遵守《巴黎协定》的发达国家应该积极与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合作,尽快制定强有力的行动规划,而不是躲在美国后面无所作为。”
棘手的“绿色技术”转让问题也取得了进展,较贫穷的国家将无需支付全部专利费用。
一个单词引发的争吵
卡托维兹是一个被火力发电厂包围的煤矿小镇。而会议的前景就像这里的天气那样冬雨绵绵、晦暗阴沉。今年10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份特别报告震惊了世界。报告通过图表详细解读了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超过1.5摄氏度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但是各方谈判代表在用“欢迎”还是“注意到”这两个词中的哪一个来表达对这个报告的态度上仍然有所分歧。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欧盟都想用“欢迎”一词,但是却遭到了美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美国代表团表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接受这份报告并不意味着美国也表示支持。”来自不止一个发展中国家代表的泪眼恳求也依旧没能动摇美国人的“铁石心肠”。
更大的野心?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巴黎协定》签约国的承诺无法保证全球平均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全球平均气温甚至有可能上升3摄氏度。鉴于目前全球已经升温1摄氏度带来的种种影响,可以想见,我们将要面对的会是一个怎样恐怖的前景。
有关方面要求政府在非正式的“塔拉阿诺对话”中进一步提升气候行动目标。而在正式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进程中,有一项规定是各国要在2023年时对《巴黎协定》中的承诺进行盘点。
而在本次峰会的第一周,各国代表甚至连这项机制的运作模式都无法达成一致,更别说提高目标了。发展中国家希望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却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
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并没有达成共识。最贫穷的那些发展中国家,以及小岛屿国家都希望采取更强硬的气候行动,而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则对此表示反对,理由是如果《巴黎协定》解体,那么就很难再达成任何协议了。与此同时,大多数气候承诺都被认为无法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
而在工业化国家中,欧盟与美国的立场完全不同,但是却不敢公开表态,尤其是考虑到近日由于油价上涨导致的巴黎骚乱和会议东道主波兰的亲煤立场。
特朗普以最近的法国骚乱为理由,公开发布推特表示,《巴黎协定》“荒谬至极”,“代价昂贵”,应当立即终止。
当代表们周六晚上离开峰会会场时,有人不禁问道:“就‘欢迎’这么一个词都能惹出这么大麻烦,那轮到讨论《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时候该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翻译:Estelle
(编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