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化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吗)

2023-05-21 10:18:05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化石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化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吗)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化石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化石是不

最近很多人关心化石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化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吗)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化石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化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吗)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能源安全事关发展安全和国家安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继续增长,根据相关预测,2030-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保持在2%的水平,预计到2050年达到16万亿千瓦时,与2020年相比翻倍。

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在此背景下,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意义重大。对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面临的能源安全挑战,我们国内总体思路是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逐步退出传统能源。

6月24日,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在绿色金融60人论坛、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主办的“新形势下的能源安全挑战及发展路径展望”主题研讨会上表示,要采用多目标平衡,多渠道增加能源供应。在减污降碳的同时需要充分保障能源总量供给,减少对外依存度,逐步降低高碳能源比例;要关注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安全问题以及转型成本。

立:绿色金融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6月1日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对于远景目标,《规划》提出2035年我国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2亿千瓦的基础上,指标还要进一步的提高,到2035年,预计将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式的发展新阶段,呈现出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利用、市场化消纳和高质量发展这四大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意味着巨额的投资。根据测算,从2021年到2030年间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相关的投资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

“最终所有的能源转型的成本,必然是要用户承担。传统能源的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稳定的基础上,要与整个社会对转型成本的承受水平相适应,这也是必然的。”王志轩表示。

在可再生能源“立”的过程中,绿色金融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兴业研究绿色金融高级分析师杜譞介绍,绿色金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设立投资基金。

她具体介绍,自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现有的绿色金融的标准中,可再生能源相关的项目是非常重要的支持领域。银保监会在《绿色信贷统计制度》中也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两类指标,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包括太阳能、风电、生物质、水电、智能电网等项目;另一类是在战略新兴产业提到了新能源制造端的贷款。去年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也将清洁能源作为重要的支持领域,且删掉了燃煤发电机组调峰灵活性改造工程和运营,实现了国内和国际绿债标准的接轨。

在通过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主要是绿色信贷、绿色债券、REITs(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绿色信贷方面,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是我国绿色信贷支持的第二大领域,且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绿色信贷的余额达到18万亿,其中清洁能源产业的绿色信贷余额,保持了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末同比增长将近40%。

绿色债券方面,可再生能源相关领域是绿债募集资金投向最大的领域,去年我国境内发行的6000亿贴标绿债中,募集资金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比例达到了38%,排在了所有绿色产业的第一位。

“虽然REITs目前还在试点阶段。,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REITs,将有助于盘活可再生能源存量的资产。随着当前可再生能源补贴的退出,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REITs将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拓宽资金来源。此外,通过设立投资基金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截至今年5月,我国新能源相关的产业投资基金达到了372个。”杜譞进一步介绍。

她表示,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推出,新能源发展也不断提速,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绿色投资仍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还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来引导社会资本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破:电力系统节能降碳需要坚持底线思维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双碳”背景下,能源消费在近20年左右快速提高,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但依旧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2020年主要国家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结构中,中国占比为85%,化石燃料中煤的占比高达57%,在主要国家中属于最高比重。截至2021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52.4亿吨标煤。随着“双碳”政策的逐步落地,煤电占比将进一步下降,截止到2021年末,煤电虽然依旧占总发电量的60%,但是煤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了18%和22%。

“虽然目前低碳电力发展迅猛,但是我国的电力系统仍然处于高碳水平,未来随着我国煤电机组效率不断提高,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会逐步下降。未来煤电占比能否下降需要在能源结构安全、供应链安全、技术安全、生产安全等方面做好保障。”王志轩表示,能源消耗不会突然下降或者突然升高,能源结构的转变也不会一蹴而就。以煤为主是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实现碳达峰也必须立足于此。煤电发展的前提就是立足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如果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不是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就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冲击。

降低煤炭消费是能源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一环,降低煤电占比是电力系统降碳的重要方式之一。王志轩提醒,我们对煤电的看法应有准确的定位,既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虽然我国新型储能的建设正在兴起,但是和煤电的作用不能完全等同;同时也要十明确,不能因为煤电是目前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就认为需要无限制的建设煤电,而是要严格控制煤电的新建。”

王志轩表示,总体而言,电力系统节能降碳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系统性、全局性、因地制宜原则。他具体介绍,底线思维是指最低限度地新建煤电或者不新建不必要的煤电;系统性是指煤电装机增减要系统考虑电力供需平衡、热力供需平衡、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以及煤电机组运行年龄等四个系统维度;全局性是指煤电装机增减要全面考虑投资者利益,还有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是指煤电项目的建设应考虑该项目对于项目所在地的影响。

“能源安全问题具有系统性,能源结构的调整需要‘一厂一策’、甚至‘一机一策’,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同时还需从管理制度上予以实施保障。”王志轩强调。

编辑 | 齐琛冏

审核 | 牟思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