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保百科带来黑龙江省紧扣关键节点推动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如果您想了解黑龙江省紧扣关键节点推动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请往下看。
康复,于残疾人来说如同一扇门,通往声音、色彩、律动的世界。如果说,命运为残疾人关闭了一扇窗,那么过去几年来,龙江的一桩桩暖心工程、一项项务实举措,则为残疾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将其纳入健康龙江战略,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核心目标,以精准康复为主要抓手,大力推动相关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提速赶超、转型跨越,康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获得基本康复服务,残疾预防理念入脑入心。
精准施策 打通残疾人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
鸡西市恒山区的王洁今年24岁,因幼时双侧小腿冻伤截肢,使她一度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没有生存技能,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
鸡西市残联工作人员在深入摸排中发现了她,为其开出精准康复“处方”:通过辅助器具适配,补偿身体功能,通过心理疏导,重拾生活信心。
取模、测量、制作、调适、训练,假肢适配技师一次次帮王洁做身体康复;沟通、倾听、户外郊游、参加各种活动,心理康复师一直陪伴她左右。半年后,笑容终于在王洁脸上绽放,她渐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当地残联帮助下,王洁又掌握了一技之长。如今,王洁不但能养活自己,还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王洁,只是我省精准康复服务受益者中的一个代表。2016年,省残联会同民政、人社、教育、财政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黑龙江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按“精确化识别、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采取“问需响应式”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精准化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
几年来,残疾人精准康复数据管理系统逐步建立,需求实时更新、服务实时录入、档案实时管理,康复服务实现线上管理。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展UFE精神障碍试点工作,创新社区康复服务模式。打造“因人施策式”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品牌,拓宽康复服务方式,由“普惠式”基础性服务到“因人施策式”个性化服务,我省打通残疾人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
应救尽救 从项目化运作跃升为制度性保障
0-6岁是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黄金干预期”,在此期间加强康复训练,不仅能减轻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而且孩子未来有很大机会走进学校、参与社会生活。
朱金源,2015年出生于大庆市肇州县兴城镇杏山村毕家围子屯。在出生常规测试中,医生发现朱金源听力较弱,建议家长复检,但朱金源父母并没在意。2017年夏,家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带她去了医院。朱金源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双耳听力90分贝。这一诊断犹如晴天霹雳,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残联组织为朱金源免费佩戴了助听器,送她进入大庆市残联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康复训练。2018年1月,朱金源又接受了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经专业评估,她的听觉康复级别为一级,言语最大辨识度为0基础。
朱金源命运的逆转从康复开始。康复中心的教师团队从察知声音入手并配合发音练习,从“a”开始,一个字母、一个词语、一个短句,十遍、百遍、千遍……两个月过去了,朱金源仍然一声不吭。家长放弃了,可是老师仍坚持不懈,努力唤醒那无声的世界。终于,朱金源喊出了第一声,“妈妈”。
现在,朱金源在人工耳蜗辅助下可以像健听儿童一样听和说。她,聪明、可爱、动手能力极佳,即将步入幼儿园开启新的生活。
为提高贫困残疾儿童生活质量,重建其生活自理、学习及社会交往能力,2017年6月,省残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春蕾圆梦儿童康复行动,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0-6岁残疾儿童提供手术及康复训练补助。
2018年11月30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出台,囊括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截至2019年11月,全省13个市(地)、125个县(市、区)均在门户网站公示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办人和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残疾儿童监护人可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残联提出申请。康复费用经残联组织审核后,由同级财政部门与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直接结算。
至此,我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从项目化运作跃升为制度性保障。残疾儿童康复,真正实现了“康复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群人”。
关口前移 大力营造残疾可控可防社会氛围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