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关于2019冠状病毒病的六大「自然」事实

2020-04-17 16:57:38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关于2019冠状病毒病的六大「自然」事实,大家是否对关于2019冠状病毒病的六大「自然」事实感兴趣呢。你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关于2019冠状病毒病的六大「自然」事实,大家是否对关于2019冠状病毒病的六大「自然」事实感兴趣呢。

1.jpg

你知道吗?在所有传染病中,超过60%的传染病和75%的新兴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疾病。换句话说,病毒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的。

近年来新兴或再发的人畜共患疾病包括埃博拉、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尼帕病毒、裂谷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西尼罗河病毒、寨卡病毒、以及当前正在肆虐的冠状病毒。它们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发,根源在于森林砍伐导致野生动植物与人类住区的距离不断缩近;禽流感的出现与密集式家禽养殖有关;尼帕病毒的产生源于马来西亚养猪业和水果生产的集约化发展。

2.jpg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科学家和专家一直在收集有关冠状病毒的最前沿科学事实——我们已掌握的和尚未掌握的冠状病毒相关信息。

尽管病毒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但以下6点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1. 人或牲畜与野生动物的密切接触,使他们暴露在潜在病原体溢出的风险之中(spillover,溢出指的是病原体从旧有种群库传染到新的宿主种群)。对于许多人畜共患疾病来说,牲畜通常在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搭建起病毒传播的桥梁。

2. 环境的改变是导致人畜共患疾病产生的一大重要驱动因素,而环境的变化通常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比如土地用途的改变、气候变暖加剧。此外,动物或人类宿主的变化也为病原体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空前的机会。病原体还会不断进化并发生变异,入侵新的宿主,适应新环境。

3. 例如,与蝙蝠相关的病毒的传播,源于森林砍伐和农业扩张导致了蝙蝠自然栖息地的丧失,迫使它们离开原来的生态位。蝙蝠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它们捕食大量昆虫,有些还是植物授粉者、种子传播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4. 生态系统完整性与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紧密相连。人为引起的环境变化正在迅速改变野生动植物的种群结构,使生物多样性锐减,创造了有利于特定宿主、媒介和/或病原体生存及繁衍的条件。

5. 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越能调节并控制疾病的产生,使某一种病原体难以溢出、跨越种群传播或占主导地位。

6. 我们无法预测下一次疫情会在哪个时刻,哪个地点暴发。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流行病将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复杂。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说:“如今病原体从野生动物和家畜传播到人类的几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我们对自然栖息地的持续侵犯和过度开发,使我们与野生动植物之间的距离不断缩近,从而将我们自身暴露在未知病毒的威胁中。”

联合国环境署的同事们仍在就以上关键领域进行探索。

3.jpg

大自然处于危机之中,面临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丧失、全球变暖和有害/有毒污染的威胁。不即刻行动将导致人类的失败。对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以及保护我们自身免受全球未来诸多威胁的影响,要求我们对危险的医疗和化学废物进行健全管理;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开展强有力的全球管理;致力于“重建更美好”,创造绿色就业机会并推动全球向碳中和经济过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具有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而这有赖于我们即刻采取行动。

(编辑:逍遥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