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绿会成立“中华野大豆保护地·沈丘”,推动国内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家是否对绿会成立“中华野大豆保护地·沈丘”,推动国内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感兴趣呢。
(相互缠绕而生的野生大豆)
大豆,古称菽,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起源于中国、原产于中国,在《诗经》、《史记》等古籍中均对其有提及,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而中华野生大豆即野大豆(GIycine soja),即是栽培大豆(GIycine max)的近缘、祖先种。野大豆系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数万年的生长史,是我国特有的原生豆科植物。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约占世界总数的90%。野大豆具有喜水耐湿、耐贫瘠、耐盐碱的生长特性,对病虫害有超强的抵抗力,其种群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优秀的遗传变异可为人类所利用,是当今培育大豆新品种的优势基因。此外,野大豆还是优良的牧草,种子及根、茎、叶均可入药。此外,野大豆还具有强力绞杀作用,早期拔除杂草,使野生大豆形成“先发优势”,可以成为抑制薇甘菊、葎草等入侵物种的“天敌”。
(攀爬缠绕而生的野生大豆,对其它植物形成绞杀状态,利用这个特性可绞杀某些生物入侵杂草)
(沿柳树枝攀爬而生的野生大豆)
近年来由于农业耕作、大规模开荒、放牧、农田改造、兴修水利等原因,以及化学除草剂滥用影响,野大豆自然生长种群、分布面积正在急剧萎缩,面临消失,正在由常见、多发状态向少见→罕见→渐危→濒危的方向发展。现已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二级保护植物。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将不同的稻种与野生稻种进行杂交,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为解决数亿人的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曾经生长野生稻种的二十六个地方如今大多都已消失,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野大豆如今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已经成熟的野生大豆)
2001年淮河卫士(全称:淮河水系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及其周边地区发现有野生大豆种群生长。淮河卫士经过多年持续开展跟踪调查、观测和保护工作,已在沈丘县及周边辐射地区累计发现零星生长的野生大豆点100多处,其中尤以沈丘县中华槐园数量最多。近日,淮河卫士向绿会提交成立“中华野大豆保护地·沈丘”的申请,希望通过建立中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地,加强对野生大豆自然种群的保护,形成野生大豆活体种质资源库。淮河卫士认为建立保护地不仅有利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自然保存,而且对今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非常有益,这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以抢救的态势建立中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地已经刻不容缓。
已开展的工作:
目前,淮河卫士已建立8个自然生态保护站(2007年),在开展河流巡护的同时,也保护沿岸生长的野生大豆;已经和农科所及有关植物学专家取得联系,并得到其专业指导;同当地公园、林场、部分工厂、污水处理厂、学校共同开展保护工作,得到积极响应;在中华槐园人工湖开展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已形成规模优势,沿湖水边缘3.3公里都有野生大豆植株分布。
(成熟的野生大豆豆荚与豆粒)
收到申请后,绿会积极与淮河卫士交流沟通,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现正式成立“中华野大豆保护地·沈丘”!助力中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推动国内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编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