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为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搭建舞台,大家是否对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为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搭建舞台感兴趣呢。
摄影:姜洪伟
摄影:戚悦
演讲比赛 摄影:丁威
环保艺术节上的打击乐儿童剧 云摄影
云摄影
摄影:王希宝
摄影:吴超英
“让绿色融入生活,用自然感动心窝。美丽北京,天地人和。”6月1日上午,由“中国三大男高音”演唱的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主题曲《天地人和》在美丽的永定河畔园博园里唱响,嘹亮的歌声中,第五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同时拉开序幕,24项线上线下公众参与活动相继启动。
2014年以来,每年6月1日至6月7日,北京市环保局都会联合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等相关单位,围绕六五环境日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已连续举办五届,累计推出“聘任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辟除环保谣言”“北京市环保儿童艺术节”等富有特色、为公众量身定制的生态环境主题活动92项(次),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和参与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千万市民群众参与其中,分享绿色智慧、体验绿色生活、践行绿色行动,畅想绿色未来。
绿色生活 每天都是行动者
什么叫绿色生活?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繁华的首都北京,有一群普通的上班族,上班前,把垃圾分类放进了小区的垃圾桶,然后骑着共享单车搭乘地铁到达公司,上午开视频会议、发电子邮件全程无纸化办公,午餐不点外卖,到单位餐厅吃饭,夏天办公室空调持续保持26度,发现环境违法行为拨打12369环保投诉举报热线……这是第五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启动仪式上,“嗨!北京——绿色生活每一天”活动发出的绿色生活倡议,憨态可掬的漫画形象“京环君”,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向市民展示日常可做、随手可为的践行绿色生活的点滴小事。
“向全体市民朋友发布绿色生活倡议,就是希望通过形象具体、便于践行的行动指南,引导公众践行节能减排、绿色生活,身体力行为美丽北京加油。”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主任张立新说,前期,为了配合“嗨!北京——绿色生活每一天”绿色生活倡议的发布,主办方还利用新媒体发起了“为生活添绿,你为北京做过啥?”图文有奖征集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为接下来的倡议发布活动制造话题,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文化周紧扣绿色生活主题设置活动内容,从各个层面和维度让绿色生活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6月5日环境日当天,北京环境交易所、北京市环保联合会、北京绿色金融协会联合发起成立绿色出行联盟,通过凝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金融等企业,以市场化手段为个人参与绿色出行提供更多的内生动力,营造全民参与绿色出行的社会风尚。
北京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王辉军介绍,市民通过关注“绿行者”微信公众号,可自愿安装一部用于记录汽车使用状态的自动设备,用于实时记录个人汽车停驶情况。爱车每停驶一天,用户就会获得金额不等的奖励,每月提现一次。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测算,绿色出行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市的能耗就降低7.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30万吨的碳排放和减排50吨的氮氧化物。
绿色出行联盟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公众搭建一个开放的绿色出行合作平台,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绿色出行阵营中,鼓励大家减少汽车使用频次,并通过市场化激励机制实现常态化,将公众的绿色出行减排行为变成长期的习惯,为北京蓝天保卫战做贡献,王辉军说。
此外,文化周期间,主办方还发布了“绿色家园 绿色奥运”全民行动微活动倡议书,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新版“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开展了微博有奖转发、我来解读新规范等线上活动。
环境教育 诙谐幽默寓教于乐
6月5日下午2时,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北京市教科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小学部、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的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聆听“绿色生活,为美丽北京加油”生态环境保护课。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同学们观看《P在囧途》动漫短片、阅读环保绘本,用小风扇、蜡烛、卫生香、塑料盆等模拟不同地形中雾霾流动的过程,了解雾霾如何产生、会不会消失、去了哪里。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环保课,让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感和使命召唤。
在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小学部的生态环境课上,来自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媒体应用研发部的雷翔主任给孩子们带来了《P在囧途》这部5分钟的动画短片。他说:“我们把PM2.5作成小P的形象,告诉同学们这是一个活生生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怎么去消灭他们?通过哪些方式,通过哪些生活习惯的改变,能达到减少PM2.5、减少雾霾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传递给同学们的概念。”
推动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是提升广大青少年生态环境意识的重要抓手,也是近年来北京市环保局持续推进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从今年3月开始,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专门为中小学生开发定制了环保课程,并率先在东四九条等3所小学进行试点教学。第五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期间,结合动画短片和彩色绘本,定制课程在丰台二中高中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等推扩使用,并计划于下半年在全市范围更多的学校进行试点。
东四九条小学的任立鹏老师说,学校的语文课、科学课等也会讲授环保知识,而让同学们观看动画片、阅读绘本、观摩实验、联系生活,自己探索答案,而不是主题先行,像这样的通识教育同学们会更有兴趣。
“我们希望通过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的持续开展,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教育的普及化、常态化、制度化,从而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主任张立新说。据悉,截至目前,北京已成立环境教育基地38家,每年举办生态环境主题活动上百场,为市民参与环保活动、接受环境教育提供了广阔舞台。文化周期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环境教育基地和环境保护设施开放单位,也都因地制宜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环保主题活动。
稚子童年 绿色环保心
“去年4月份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性学习,题目是探究校园草本植物种类多样性。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校园草本植物种类少,多样性水平低。”在6月2日举办的2018年北京市中学生环保主题演讲比赛中,来自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孙泽文同学,凭借其“要美观还是可持续”这一充满独立思考精神的精彩演讲,获得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本次比赛第一名。
从3月到6月,“我爱地球妈妈”北京市中小学生环保主题演讲比赛历经赛前培训、初赛、复赛和决赛等环节,小选手们围绕今年的演讲主题“美丽北京 绿色未来——我的环保故事”,表达自己的环保观点、畅谈绿色未来,用个人的奇思妙想和聪明才智,演绎出一首首动人的绿色“歌谣”。
1997年至今,“我爱地球妈妈”小学生环保主题演讲比赛已经连续举办22届,中学生环保主题中英双语演讲比赛也已经走过十八载,成为北京市环保部门开展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
22年来,演讲比赛参赛范围从中心城区扩大到全市各区,参加学校从首届的12所增加到现在的600余所,参加人数从当年的80人增加到每年两万人。演讲内容从“防治白色污染”到“还京城蓝天”,从“留住一桶水”到“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涵盖了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
未来世界会是怎样一幅图景?是绿水青山、鸟语花香,还是垃圾遍地、荒芜凋敝?环保打击乐儿童剧《寻找最后一滴水》告诉我们,这主要取决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6月1日下午,北京环保儿童艺术节的保留节目《寻找最后一滴水》,在中华世纪坛剧场再次上演,同时也拉开了第三届北京环保儿童艺术节的序幕。
2016年至今,北京市环保局联合北京演艺集团共同举办北京环保儿童艺术节已三届。每年推出戏剧选拔大赛、创意美术大赛、环保小课堂、儿童剧展演、惠民演出等近百场精彩活动,每届历时8个月。“将环保知识与艺术形式相结合,寓教于乐开展环境科普,这是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年龄特点,创新推出的一项公众参与活动。”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社会工作部主任秦芳芳说,少儿环保戏剧选拔大赛和少儿环保创意美术大赛包括网络征集、海选、专家评选、作品展示等环节。参赛选手既有幼儿园小朋友,也有中小学生。征集作品以环保为主题,类型涵盖话剧、舞剧、京剧、儿童剧以及创意美术、书法、国画、创意手工等。
大熊和小白兔捉迷藏,房前溪水潺潺、锦鳞游泳;森林被砍伐,大象在哭泣;汽车像一个个烟斗,不断喷吐着浓烟……每年美术大赛中,孩子们用灵动的画笔,表达着对环境的欢喜与隐忧。获奖作品都会在北京环保儿童艺术节的闭幕式上进行展演。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更让现场观众身临其境接受生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北京环保儿童艺术节举办三年来,累计征集戏剧、美术等作品近4000幅(个),参与、覆盖人群近10万人(次)。
环保群星闪耀 引领绿色风尚
“要用我们最擅长的歌声,号召每个人从点滴小事做起,节能减排,践行绿色生活。”
“我们要留给子孙真正的青山绿水!”
“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一起为绿色北京、美丽北京添绿加油!”
6月1日上午,在第五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启动仪式上,“中国三大男高音”戴玉强、莫华伦、魏松,被北京市环保局聘任为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接过大使聘书,3位大使及大使代表纷纷表达了对环保的期待。
戴玉强、莫华伦、魏松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多次举办公益演唱会,近年来更是为呼吁环境质量改善积极行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聘任环保公益大使,目的就是要发挥名人的社会示范作用,传播环保正能量。”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主任张立新说,《天地人和》是为文化周专门量身打造的主题歌曲。歌词是通过网络新媒体开展征集活动,从近百首优秀作品中臻选出来的,参赛者来自五湖四海,有音乐家协会会员、诗歌学会会员、音乐文学会员及爱好者等等。经过3位大使的倾情演绎,表达了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美丽北京的向往。
自2013年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诞生以来,先后有6届13位来自于媒体、影视、文化、体育等领域的社会公众人物加入公益大使行列。他们拍摄公益广告、参加环保公益活动,身体力行倡导绿色生活。
聂一菁是北京电视台的新闻主播,自2013年担任首届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以来,她便投入到了忙碌的环保公益宣传活动当中,履行环保公益大使的职责。从主持环保公益活动到参加环保统一战线座谈会,再到拍摄公益广告,只要环保工作有需要,她从来都是亲力亲为、随叫随到。2016年,聂一菁荣获2014~201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小众不小” 精准传播是王道
6月7日下午,第三届北京环保动漫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同时也为本届文化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白色垃圾 不朽的棺椁》和《霾海》分获本届大赛漫画组和动画组一等奖。
将“动漫”这种时下流行的二次元表达形式,与环保主题相结合,反差之中彰显新颖和有趣,迅速吸引了青年群体中众多动漫爱好者和网友参与。本届大赛从活动征集到网络投票再到专家评审,前后历时6个多月。共计征集作品近1000幅(组),微博话题《北京环保动漫设计大赛》阅读量近180万次。
除征集线上作品外,主办方还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六所高校举办了漫画现场创作大赛。参与师生在2小时内,按命题创作形式各异的环保主题漫画作品。共计200余人现场参与创作,创作出165幅漫画作品。
用灵动的艺术之笔,唤起大家重视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重视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蓝天,这种方式值得提倡。担任决赛评委的著名画家欧京海由衷地说。
北京市环保部门针对历年环境宣传活动组织的一项课题调研结果显示,像动漫设计大赛、摄影比赛这些面向“小众”兴趣群体举办的环保活动,在公众中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反而是非常高的。正所谓,小众不小,精准传播才是王道。
相较于动漫设计大赛的“恰同学少年”,“牵手蓝天 你我同行”环保摄影比赛则是树大根深、历史悠长。2004年至今,环保摄影比赛已连续举办14年。在北京摄影爱好者中,有许多追随活动多年的铁杆粉丝。
80多岁的摄影爱好者陈仲德老先生退休后爱上了摄影。从2004年开始,他每年都会参加环保摄影大赛,年年不落,用自己饱含情感的镜头记录城市之美、生活之美。
本届文化周期间,举办了第十四届环保摄影比赛决赛的颁奖仪式,并拉开了第十五届摄影比赛的帷幕。摄影作品《归来》荣获第十四届摄影大赛一等奖。照片中,5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在巣中等待觅食归来的鸟妈妈。这样一幅温馨有爱的图片,背后有着深刻的环保寓意。正是因为北京生态环境的逐年好转,才给小鸟们营造了如此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
“在摄影爱好者眼里,通透、洁净的空气是拍出好作品的重要前提。前几年想多找一些通透的天,且得盼呢!通过人们的努力,这两年北京的天蓝了,水清了,公园里的鸟儿也多了,走到哪儿,哪儿都是景! ”《归来》作者王希宝说。
据悉,环保摄影比赛举办14年来,累计征集摄影作品12万余幅,近10万人(次)参与。
编辑: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