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绍兴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绍兴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最新)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绍兴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绍兴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最新)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近两年,“绿色低碳”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为了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绿色低碳发展指导意见紧密发布,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推进落实。
这些热点政策不禁令人深思:这些政策的指向是什么?他们在强调些什么?未来将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呢?
笔者梳理了近两年环保行业的相关政策,发现“可回收物”一词被频繁提及。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可回收物规范管理,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转变。
不难看出,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可回收物成为绿色发展之路的新生力量,可回收物回收发展前景继续向好,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将持续加温。
那么如何更好地推进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呢?笔者发现,在众多政策中,“两网融合”被反复强调。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各地推进落实的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两网融合”,推进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回收领域应用。
事实也证明,“两网融合”是破解垃圾围城,实现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化目标最为有效的模式。
例如在浙江绍兴,近年来,绍兴市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工作之一,积极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通过与再生资源头部企业联运环境合作,利用“两网融合”创新型模式,实现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两张网的高度融合。
据统计,2020年绍兴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3.71%,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7.42%,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90.93%,垃圾总量实现负增长。
“两网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两网融合”面临着一个关键难题:源头分类不到位,给后端加工利用造成困难。那怎样培养居民主动分类投放意识呢?智能投放设施很有必要。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修改《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修改中增加一条:鼓励企业采用“互联网+回收”、投放智能回收机等技术和方式,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推广便捷的交投方式。显然,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深度融合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今年,杭州市临平区的“两网融合”有了新发展,辖区企业联运环境通过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技术手段,投放无人化分类投放设备,鼓励居民主动进行可回收物投递回收。
无人化分类投放设备具有AI人脸识别、视频监控、智能称重、满溢报警、积分奖励、数据采集、投放溯源等功能。居民可以通过刷卡、扫码、AI人脸识别等方式实现快速开箱,设备可以通过语音提醒有效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并结合积分兑换激励机制鼓励居民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
“一日之事易成,百年之功难守。打绿色低碳发展持久战就要建立长效机制。”有专家表示长效管理机制是治理的关键。
近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联组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针对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也提出,要建设长效机制,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和全过程监管机制。
由此可见,长效管理机制才是“王道”。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核心是可回收物的全链条管理,前提是建立信息化监管。一直以来,如何有效监管是政府及职能部门乏善求解的问题,《“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中也提到要健全监测监管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全过程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在杭州市临平区,小区投放点通过前端智能分类投放设备数据采集,借助视频监管、AI行为分析等技术,结合数字化平台,通过中台管理,形成集成图像、数据化表单、异常警报、大数据库等监管行为,从而细化到每户从垃圾分类投放到中间收运到末端处置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形成了资源回收再利用链的数据管理和跟踪。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这更充分体现了再生资源回收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唯有深入推进“两网融合”、积极推动智能化信息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助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