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再生资源回收价格表(上海再生资源回收点)

2022-11-10 17:17:23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海曙区再生资源回收价格表(上海再生资源回收点)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海曙区再生资源回收价格表(上海再

最近很多人关心海曙区再生资源回收价格表(上海再生资源回收点)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海曙区再生资源回收价格表(上海再生资源回收点)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呼童小区居民在新建的垃圾房投放可回收物。(陈朝霞 姚苏桓 摄)

“双十一”过后,各类纸板箱、塑料等可回收物的数量日增,在位于古林镇郭夏村的海曙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分拣区的工人们忙着对纸类、塑料、饮料瓶、纺织物、玻璃五大类回收物品做进一步精细化分拣。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自今年1月投运以来,日分拣回收物从最初的12余吨增加到目前的近50吨,这个月以来更是持续攀升。

海曙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为海曙全域约60万人提供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分拣服务,其可回收物来自设在海曙区各机关、学校、商圈、居住小区等处的搭把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回收物数量的不断攀升,说明随着居民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加,海曙不仅从源头高效地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减量化,更从末端分拣设施的完善、处置能力的提高上稳稳地保障垃圾分类质量的提升。

源头“精细化”:从“撤桶并点”到“桶长把关”

和全市其他区域一样,海曙垃圾分类工作中可回收物的回收最初遭遇了难题。由于早期规划原因,各小区普遍存在垃圾房设施老旧、垃圾桶投放点位分散等设施设备不规范情况。因此,在垃圾分类推行之初,居民前端分类“大杂烩”,厨余和其他垃圾桶内混杂着大量的瓶罐纸盒等可回收物的情况司空见惯。

为此,从2017年6月开始,海曙区统一开展了居住小区垃圾房改建工程,在垃圾房内专门开辟出可回收物“聚集地”。随着一个个陈旧垃圾房的“华丽转身”,四分类引导图、垃圾房管理细则不断加码,可回收物的分拣量不断增加。

“但是,毕竟居民们长时间习惯将垃圾放在一起扔。大多数情况下,居民会将那些大纸板箱收集起来卖给再生资源企业或‘破烂王’,而对酱油、米醋玻璃瓶之类的都随手扔到其他垃圾桶里。”海曙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引导居民垃圾分类习惯,海曙区从2018年5月起,在全区居住小区推进“撤桶并点”工作,整合优化垃圾分类投放点位,还专门设置了低价值可回收物暂存点,“我们还在全市率先实行桶长指导跟进模式,对没分类、分类不准确的居民进行面对面指导,让更多的可回收物从其他垃圾里分离出来。”

据统计,海曙区居住小区共撤除了3709个垃圾桶点位,604位桶长也配套培优上岗,“撤桶并点”“桶长把关”两驾马车的驱动,实现了垃圾分类质量逐步提升。

在源头下绣花功夫,换来了小区的美丽“蝶变”。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鼓楼街道中山社区呼童小区是成功开展“撤桶并点”的小区之一。中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管斌斌感慨道,过去呼童小区每个楼道口都有一组垃圾桶,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混投其中,分类质量差,“我们逐户做工作后推行了‘撤桶并点’,还在改造后的新垃圾房内,专门开辟了可回收物暂存点,小区的卫生环境更洁净了,垃圾分类质量明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也随着提高。”

海曙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工人在分拣可回收物。(陈朝霞姚苏桓摄)

分类“智慧化”:从“桶边人防”到“智能技防”

随着垃圾分类源头“桶边人防”等精细化举措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普及率、参与率、正确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可回收物也有效地从其他垃圾内分离出来,成效明显,而下一步完善可回收物的处理途径也必不可少。“桶边督导主要集中在投放高峰期,单靠人力宣传和引导有局限性,我们还需要探索可回收物实现源头分类、有效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智慧化路径。”

在南门街道柳锦社区,打造了全市首个废玻璃资源再生试点站,居民可将用剩的各类玻璃制品拿到社区兑换奖品,社区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废玻璃后,运往专门的玻璃制品企业,完成废玻璃回收利用,打通玻璃制品等低价值回收物从居民家到再回收企业之间的资源利用渠道;在西门街道胜丰东苑小区,则开设了“我要换糖”回收服务平台,鼓励社区和居民加入“垃圾分类+资源回收”项目,将小区周边的资源回收站和末端处置企业联系起来。

而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搭把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的出现,则为可回收物实现智能化、系统化管理提供了新途径。海曙区垃圾分类办回收利用督导组组长汤炎军介绍,“搭把手”再生资源回收平台体系由前端回收、智能物流、集约化分拣中转和大数据平台四大板块组成,系统打造了从居民源头分类投售、物流清运、分拣中心专业处理、直达终端利用的去“中间化”回收体系,实现了可回收物的全链式智慧化管理。

目前,海曙各机关、学校、商圈、居住小区等处设有435个搭把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笔者在南门街道文化家园小区看到,靠近垃圾房几米处就设置了搭把手智能回收柜,将可回收物分为饮料瓶、纸类、塑料、纺织物、玻璃五大类。不时有居民通过手机扫码来投放纸箱、塑料瓶等可回收物,自助完成可回收物投置,可兑换现金的资源币也实时到账,操作十分简便。

终端“循环化”:从“两网融合”到“分拣中心”

汤炎军表示,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海曙一直秉承“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理念,而实现“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分拣中心,“通过高精准的智慧物流系统将源头精细化分类投售的可回收物快速运送至区域配套分拣中心,经过分拣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分拣打包,最后分别运至全国各地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利用,解决了垃圾从哪儿来、到哪去的问题。”

经过前期规划、选址建设,今年1月,占地10391平方米的海曙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正式运营。该中心由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600万元建成,是宁波市5个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之一,日分拣能力达50吨。

笔者日前在现场看到,车身上标明“可回收物收运车”的厢式货车鱼贯而入,在地磅上称好重量后,司机将车开往卸货区,卸下车厢内大捆的垃圾袋;随后,分拣员破袋将这些垃圾分门别类分拣,再输入传送机器压实;很快,一个个长约2米、宽约1.1米、高约1.2米的长方体垃圾包被打包“出炉”;叉车再将它们一个个运至仓库中,全程不到半小时。

“我们搭把手智能回收柜不仅回收纸箱,居民不再需要的衣物、毛绒玩具、瓶瓶罐罐都可以投放,基本上解决了居民家中可回收物的投放问题。”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徐丽娜介绍,“这些可回收物经过分拣中心精细化区分、再处理,将分门别类运往再生地企业,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可回收物要实现最优化再生资源利用,从源头上有效分类是关键。”汤炎军表示,海曙区下一步将依托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的平台,对搭把手智能回收柜使用率低的小区进行重点跟进,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为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夯实保障。

记者手记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庞杂的社会和系统工程,涉及收集、运输、投送、处理、回收等众多环节,其成效如何,考验着基层精细化治理的能力。

垃圾分类的前端源头治理,直接决定垃圾分类成败。海曙区抓住垃圾分类源头这一关键环节,借力基层志愿者,多了耐心和引导,加上宣传和监督,实现了群众满意度和垃圾分类正确率提升的双赢。

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海曙区并不是只注重形式、为分类而分类,而是巧借资源回收站、回收企业和末端处置企业等社会资源,并搭上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顺风车,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可回收物的末端循环利用,实现了社会和企业效益的双赢。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多方努力,久久为功。海曙从源头到末端的精细化管理,不失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好做法。也期待各地涌现更多“金点子”,扎实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节约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目的。

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姚苏桓郑水萍

来源:中国宁波网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