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长江大保护 央企展担当——中国一冶水系治理重点工程侧记,大家是否对长江大保护 央企展担当——中国一冶水系治理重点工程侧记感兴趣呢。
正在抓紧建设中的鄂州樊口江滩
武汉青山江滩美如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一首《长江之歌》,传唱三十余载,激荡亿万情怀;一条万里长河,孕育千年文明,再掀发展波澜。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横亘东西,绵延湖北境内千余公里,滋养并见证了荆楚大地的发展巨变。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建钢厂”到“护生态”,从“海绵城市”到“生态滨江”,从武汉青山江滩到鄂州樊口……在鄂央企中国一冶正贯彻“长江大保护”战略,用智慧和汗水,擦亮水系治理“金名片”,唱响新时期长江之歌。
打造最美江滩 连摘国际国内两项大奖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今年10月,长江右岸的武汉青山江滩,江水如缎,满眼绿草如茵,环境宜人,一场世界级的体育赛事——军运会男子沙排比赛激情上演。
谁能想到,几年前,青山江滩还是困扰地方发展和群众生活的一大“难”,当时的武青堤年久失修,土坡雨天泥泞,垃圾成山……近年来,武汉青山区(化工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系列成果。
2013年10月,中国一冶承建的武青堤堤防江滩综合整治及临江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启动。2015年6月,一期2公里江滩公园率先迎客。2017年6月1日,二期5.5公里主体工程也全面建成对外开放。
2039亩滩地公园、透水铺装率60%、总绿化率超80%、绿化每年增加碳汇量723.8吨、释放氧约2400吨……一连串数字背后,是中国一冶打造武汉面积最大、“会呼吸”江滩的智慧与匠心。
放下“千钧锤”,拾起“绣花针”,一冶人细细雕琢起青山江滩的一草一木。“确保防汛需要,是进行长江大堤改造的底线。”项目经理鲍黎明介绍,在改造过程中,中国一冶首次在长江一级干堤,采用“似堤非堤”的微地形手法,在确保防洪功能的前提下,打造生态园林景观。
“我们将原有陡地方改造成宽高比3:1的缓坡结构,并以堤顶中轴线为基准,在缓坡内,采用高压旋喷技术施工的一排13.5米深、60厘米厚的连续防渗墙,可以加强新老堤防处的衔接,有效抵御洪水冲击及渗漏。”据介绍,缓坡结构不仅没有降低堤顶高度,更有效缓解了堤身对观景视线阻挡,为坡面绿化带来更大的空间。
加强新老堤防处的衔接,有效抵御洪水冲击及渗漏。在此基础上,中国一冶在江滩内建设了多个下沉式生态草溪和雨水花园,大量铺装透水步砖,将“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全程,实现“会呼吸、能喝水”,打造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样板。
改造也不是一味的拆除。曾经的重件码头、大型塔吊作为工业遗迹得以保留,160多年历史的武青堤留下印迹。
如今,青山江滩蝶变国内首个“海绵”江滩:功能完备、生态宜人,引得游人如织,成为“十里钢城”新名片,化身城市会客厅、网红“打卡地”、市民休闲好去处。据统计,青山江滩改造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达239万人次。
2017年,青山江滩从全球17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2018年,又喜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实现园林景观类国家级奖项新突破。
落实长江大保护 承建单体最大投资项目
河底清淤已基本完工、水上抛石已完成80%、二级水源保护区景观绿化正抓紧施工……12月5日,初冬时节,鄂州樊口区域沿江路及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现场,机器轰鸣,施工热火朝天。
“这里将成为长江沿岸最宽的江滩公园,由岸线向内延伸达420多米。”据介绍,建成后的鄂州樊口江滩将开创长江流域的“三个第一”:长江第一宽滨江生态风貌带,长江沿岸第一个水上植物园,长江第一个自然式鱼类洄游通道。未来,这里还将建成多个主题公园、湿地公园。
鄂州樊口,梁子湖入江之口,天赋自然美景之地。这里因水而兴,也一度因水而患。
作为鄂州城市内湖唯一的防洪排涝通道,近年来,樊口江滩区域水闸站排涝能力不足、河道过流能力有限的问题日益突出。更为严峻的是,区域内长江岸滩分布众多非法砂石码头,随意倾倒的垃圾不仅妨碍长江行洪,而且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导致水生态不断恶化,波及鄂州城区内的防洪排涝通道。
改造势在必行。2017年9月30日,中国一冶承建的鄂州樊口区域沿江路及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是全省长江大保护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核心区面积5.06平方公里,总投资愈70亿元。
中国一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江滩综合整治、水系综合治理、沿江主干路(桥)建设、生态景观工程和市政及其他配套工程等,立足于防洪及环境整治,依托樊口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资源优势,努力将樊口区域打造成彰显水利核心功能、注重生态环境改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鄂州城市新名片。
按规划,“四大工程”将对现有岸坡进行改造、加固,实施江滩平整、恢复生态滩地面貌;对樊口大闸、电排站及在建的樊口二站外侧河道进行扩挖,对新港、长港、薛家沟等河道岸坡进行防护、设置亲水步道,拆除重建抔湖通江涵闸,进行坡面生态修复和湿地、环湖绿道建设;修建桥梁跨越樊口大闸出口及樊口电排站出口缓解区域交通压力;还将对整个樊口区域进行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及景观建设等。
中国一冶迎难而上,在水系治理中开出“新药方”,告别以往末端治理的旧思路,实行既治标又治本的全过程综合治理新模式。项目部组建专业清淤队伍,制定“加减乘除”四字治水良方。“加”的是环保药剂,“乘”的是淤泥变废为宝成为富含营养的种植土,“减、除”的则是消除一切与生态环保相违背的人类活动。
一座便民桥、一条沿江路、一段生态江堤。破茧化蝶的樊口,正沐浴着新的发展春风,翩跹起舞。生态秀美、功能完善、宜业宜居的樊口江滩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冶金“老大哥”转型 擦亮水系治理“金名片”
今年9月20日,武汉市化工区腾飞大道与八吉府大道交会处,中国一冶承建的武汉北湖污水处理厂关键节点工程,国内最大、最深水处理单体建筑之一——深隧泵房工程历经48小时连续浇筑,正式“封底”,形成一个深达48米,直径43米的巨型深坑。
武汉北湖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工程是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与大东湖深隧相连,周边200平方公里的污水通过一条长逾17公里的深隧传输至污水处理厂内,按照高于国家标准(一级A标准)的方式处理后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大东湖地区的污水处理等水环境难题。
作为整个工程的“咽喉”部位,深隧泵房是国内一次成型的最大深隧泵房。据介绍,泵房工程基坑面积约2000平方米,最深处达48.3米,基坑周长约210米,外围墙壁最厚达2米,整个施工采取“逆作法”,从上往下分14层依次施工,一层一层地开挖浇筑,一次性成型。如此大而深的永久性基坑在国内水处理项目上没有先例,施工难度达到最高等级。
这是中国一冶市场转型、向水系治理领域拓展的一次实力之举。
作为冶金行业“老大哥”,中国一冶从1954年主体承建“共和国钢铁长子”武钢工程开始,在半个多世纪里参与全国四十多个钢铁企业的工程建设,建成全国十分之一以上的钢铁产能。直到2008年前,90%的业务集中在冶金行业。
2009年,伴随武汉加快“城建攻坚”步伐,中国一冶迈出向非冶金市场转型的第一步,拿下了武汉二环线汉口段及金桥大道建设工程。面对全新的领域和复杂的环境,一冶人创造了国内同类工程多项“第一”和“之最”记录。
探索不止步。2016年初,中国一冶又承担武汉青山“海绵社区”54个改造项目。经过三年海绵改造,青山城区面貌为之一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兴水治水,绿色发展。从武汉青山江滩惊艳首秀,到引领鄂州樊口生态转型;从一片荒芜的长江岸线,到如今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中国一冶正以实际行动,著好“水文章”,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不断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编辑: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