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首部《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发布,大家是否对首部《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发布感兴趣呢。
首部《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26日在潍柴发布。
“预计到2050,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越为10%,氢能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座以上。”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战略创新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在发布会上表示。
这部由中国氢能联盟先后组织30多家成员单位,百余位行业专家,组成6个写作组,召开30余次专题研讨会,历时8个月编制完成的《白皮书》,提出了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路线图。
氢能储运及加氢基础设施薄弱是第一产氢大国的“软肋”
《白皮书》认为,中国是全球第一产氢大国,初步评估现有工业制氢产能为2500万吨/年。我国已掌握了部分氢能基础设施与一批燃料电池相关核心技术,制定出台了国家标准86项次,具备一定的产业装备及燃料电池整车的生产能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同时,中国燃料电池车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形成自主特色的电—电混合技术路线,并经历规模示范运行。截止2018年底,累计入选工信部公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燃料电池车型共计77款(剔除重复车型),并在上海、广东、江苏、河北等地实现了小规模全产业链示范运营,为氢能大规模商业化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8年,我国氢能产量约2100万吨,如按照能源管理,换算热值占终端能源总量的份额为2.7%。同年,中国氢能联盟成立,标志着中国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开启。
去年,《白皮书》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氢能自主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近年来,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化逐步呈现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能源与制造大型骨干企业加速布局。与国外产业巨头积极介入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不同,中国该领域发展初期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随着中国氢能联盟的成立,大型骨干企业加速布局。截至2018年底,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涉及规模以上企业约309家,能源与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数量占比约20%。
二、基础设施薄弱,有待集中突破。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燃料电池零部件及应用环节,氢能储运及加氢基础设施发展薄弱,成为“卡脖子”环节。预计2020年、2030年中国加氢站数量将分别达到100座和1500座,整体规模将位居全球前列。
三、区域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纷纷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发布地方氢能发展规划,并先行先试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目前,上述六省市产业链相关企业合计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1%。2018年,广东、北京、河北三地的燃料电池车销售量全国占比高达79.56%。
预计2050年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接近10%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统计,预计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5%。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接近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可减排约7亿吨二 氧化碳。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比例19%,相当于减少8357万吨原油,工业、建筑等领域用氢3480万吨,相当于减少1.7亿吨标准煤。
《白皮书》认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事关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应逐步将氢能纳入国家战略管理体系,加快顶层设计,制定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
在技术路线方面,《白皮书》建议,发展初期,将以工业副产氢就近供给为主,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规模化、生物制氢等多种技术研发示范;中期,将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煤制氢等大规模集中稳定供氢为主,工业副产氢为补充手段;远期,将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为主,煤制氢配合CCS技术、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技术成为有效补充。各地将因地制宜选择制氢路线,预计2050年平均制氢成本将不高于10元/公斤。
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未来发展将有四个方向:一是持续开发高功率系统产品;二是通过系统机构设计优化提高产品性能;三是通过策略优化提高产品寿命;四是通过零部件优化及规模化效应持续降低成本。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实现“从0到1”的发展,急需提升产业系统水平。“最近韩国等几个国家的爆炸事故引起人们对氢能安全的关注,这也是系统性问题的凸显。”干勇说,此外,这一领域还面临价格高和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这也都与科技创新及整个行业的系统推进和规划有关。
因此,中国氢能联盟发出《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行动倡议》,呼吁坚持战略引领,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自主发展;完善标准体系,保障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探索试点示范,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有序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协同发展。
(编辑: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