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的主流化为领先于"生物多样性"?2020后生物多样性框架思考

2019-04-07 16:50:12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气候变化"的主流化为领先于"生物多样性"?2020后生物多样性框架思考,大家是否对"气候变化"的主流化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气候变化"的主流化为领先于"生物多样性"?2020后生物多样性框架思考,大家是否对"气候变化"的主流化为领先于"生物多样性"?2020后生物多样性框架思考感兴趣呢。

4月4日早上,看到民促会一个“中国气候变化教育项目”在招募合作伙伴。这个项目我过去几年来一直在留意,他们这种坚持把“气候变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做法,值得敬佩。据介绍,这个项目的实施,已经使得来自20个城市的中小学校超过1000名教师和100,000名学生以及20家地方民间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从该项目中受益。

而刚刚前不久,《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长来华时,在一次CBD社会组织座谈会上,我听到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思考,为什么在主流化的道路上,“气候变化”比“生物多样性”做得好得多?

《生物多样性公约》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讨论文件(2019.2)中,把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放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来源/CBD

《生物多样性公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都是诞生于1992年6月的里约地球峰会上,加上《荒漠化公约》一起,并列被称为“里约三公约”。那次会议,不仅是人类环保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警示意义的大会。

一转眼,27年过去了。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姗姗来迟。它与人们生活不相关吗?No。生物多样性关系到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关系到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菜盘子”的安全,可以说是深入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今天,这个概念在老百姓听起来仍然是那么陌生和遥远。

正如Balakrishna Pisupati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为与认知方法 | Balakrishna Pisupati建言CBD COP15》一文中指出的: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仍然不被包括普通公众在内的非自然保护主义者视为对我们生存的威胁;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其战略计划和目标,需社会认可。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的主流化,在它的同伴“气候变化”面前,相形见绌?今天这个“中国气候变化教育项目”让我突然有所感慨。

而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昨天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可再生能源报告发布会上,遇到一个美国女孩,她中文讲得很好,现在正在清华大学因留学生交换项目来到中国学习一年。后来散会后我们一起一路聊天,我问她为什么对中国、中文这么感兴趣?她说原来在中学时,有一个来自中国老师,让她对于中文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奥运会期间第一次来到中国,去年又再次来华求学。

教育,本身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如果生物多样性也能融入到对于教师的培训中、对于儿童的教育中去,生物多样性主流化(mainstreaming biopersity)的道路还会遥远吗?

上两张图:对比输入“中国生物多样性教育项目”vs““中国生物多样性教育项目”的百度词条显示的排名前列的检索结果。差距一目了然。来源/百度检索,2019.4.4

(编辑:Nicola)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