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满世界看下来,还是日本垃圾分类最适合我们借鉴,大家是否对满世界看下来,还是日本垃圾分类最适合我们借鉴感兴趣呢。
【2019年春节前,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2019年的两会上,上海市长、人大代表应勇也提到,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市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努力使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对于上海市如何开展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工作,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在演讲时提到,可以参考东京的处理方式。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与东京相比,上海垃圾分类和处理现状。第二,东京如何实施垃圾革命,哪些经验值得上海借鉴,并挖掘某种后发优势。第三,垃圾革命的更高目标是建设循环经济社会,上海需要确立更长远的目标。
一、与东京相比,上海存在两个落差:垃圾排放量高、处置结构落后
2006年至2014年,中国生活垃圾处置的现状表明,一方面,垃圾总产量持续增加,人均垃圾产量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垃圾处理结构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这一情况也反应了上海的基本现状,也是上海的生活垃圾处理与东京相比存在的两个落差,这都与今天的垃圾处理仍然以混合为主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将垃圾从混合处理转变为分类收集,这是实现“垃圾革命”的第一步。
图片来源:演讲PPT
以焚烧为主导,填埋为终端的处理手段更适宜东亚国家
我作为核心专家参加《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研究咨询,曾经看到环卫部门提供的一份数据,截止2015年左右上海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占比36%,填埋处理占比50%,包括堆肥等方式的循环利用占比低于10%。2018年,上海制定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现在按照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推算,上海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占比40%,填埋占比40%,循环利用或成为资源化垃圾的占比在20%左右。
2015年东京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高达75%,填埋处理占比3%,这个数据已经相对稳定。这种情况与上海的情况不同,东京将焚烧作为生活垃圾的中间处理手段,填埋作为终端处理手段,不是直接填埋垃圾,而是对焚烧过后的灰烬进行填埋。东京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占比20%,事实上,这一比例与欧洲国家相比并不算高。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上海与东京的落差之一是,垃圾处理尚未转变为以焚烧为主导、填埋为终端处理的模式。而对东亚人多地少地区的超大城市来说,这是一种具有适宜性的垃圾处理模式。
图片来源:演讲PPT
欧洲各国生活垃圾的处置结构与亚洲差异较大。欧盟28个国家2013年生活垃圾处置结构显示,德国、英国与荷兰垃圾回收的占比最高,28个国家总体循环利用的比例也比东京高。
总体上,全球垃圾处理结构包括三种情况,一类是人少地多,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导。另一类人口密集、土地面积小的国家多以焚烧为主。第三类是那些垃圾循环利用率较高的国家,则与它们垃圾结构中的餐厨食物较少有关。
1998年我写最早的循环经济论文的时候,参照的对象主要是德国,后来我越来越觉得日本特别是东京的做法对上海有强的借鉴比较意义。
图片来源:演讲PPT
人多地少、厨余垃圾较多……多种相似性决定东京为对标对象
上海2035要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瞄准国际最好水平和最高标准,因此上海城市发展经常对标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为什么上海对标东京更加合适?因为上海与东京具有三方面的关联性。
第一,都是东亚人多地少的国家,无法利用大规模的土地填埋垃圾,所以不得不选择焚烧垃圾的方式。东京垃圾革命的第一步就是用焚烧替代填埋。
第二,都素爱美食,生活习惯与消费结构有相近性,厨余垃圾比较多。因此,需要攻克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进行区分处理的难题。
第三,东京的人口结构、城市空间架构与上海非常相近。东京的垃圾经验主要源于东京都23区,相当于上海外环线内的中心城区。在大都市中心城区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空间有限的地方如何处理垃圾问题,东京经验可以为上海提供许多启发。
垃圾产量高低:人均日产垃圾1公斤为界,东京为0.8,上海1.1
2018年的数据显示,上海每年的垃圾总产量约为900万吨,除以2400万常住人口,得出人均垃圾总产量约为400公斤,即人均每日垃圾产出约为1.1公斤。这一峰值还在继续攀升。未来,上海年生活垃圾总量可能会达到1000万吨。一般来说,1公斤的尺度常被用来判断人均日垃圾产量的高低。人均每日垃圾产出高于1公斤是高垃圾排放,低于1公斤是低垃圾排放。
1989年,东京人均年垃圾排放量达到最高值人均600公斤,日人均1.6公斤,当时的人均GDP约为2万美元,与上海2018年相当。此后随着强制推进垃圾革命,人均垃圾排放量开始进入下降通道。目前这一数值已降低至0.8公斤,为历史最高点1.6公斤的一半。
图片来源:演讲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