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垃圾再生资源去向(大件垃圾回收)

2023-06-09 11:17:26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大件垃圾再生资源去向(大件垃圾回收)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大件垃圾再生资源去向(大件垃圾回收)相关内

最近很多人关心大件垃圾再生资源去向(大件垃圾回收)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大件垃圾再生资源去向(大件垃圾回收)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继上海启动“垃圾分类大考”后,北京也传出修法推动垃圾强制分类的消息,垃圾分类成为近一段时间线上线下热议的话题。

当你纠结于猪大骨和鸡骨头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千辛万苦分好的垃圾最终会去向哪里?将来又有什么命运呢?其实,一个小小的分类举动,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贡献了大力量。

2009年起,北京朝阳区就在辖区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已在19个街乡开展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涉及居民小区1055个,社会单位约3600个,居民77.4万户、约201万人,形成了从前端投放、收集、转运到末端处理消纳全过程的垃圾分类模式。各种各样的垃圾在经过一段“旅行”后,重新变成了可用资源。到2019年年底,朝阳区计划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旅行准备:源头为垃圾找“归处”

“前端投放”就是如今天天在聊的“垃圾分类”。简而言之,垃圾分类就是要人们改掉“一锅烩”的坏习惯,为垃圾找到合适的归处。说起来简单,要养成习惯就很难,但有合适的引导,就会让事情变得容易些。

2011年,朝阳区劲松街道劲松五区开始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作为试点社区,劲松五区尝试用积分方式,让小区每一个居民都积极加入垃圾分类的大阵营中。分好类的垃圾可以到指定地点投放,换取积分,积分则可以兑换相应服务。随后,劲松五区的模式在整个劲松街道推广复制。截至目前,劲松街道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达到3.5万余户,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参与率达到60%。劲松街道用事实证明了“积分模式”的可复制推广性。

2019年1月,位于高碑店北路白领家园小区同样选择了“积分模式”引导居民参与。朝阳环卫中心在社区内设立了“厨余垃圾积分投放点”,并向社区居民发放了可降解的厨余垃圾分类垃圾袋,居民在家分类完成后,可以在早、晚固定时间前来投放,投放点设专人值守为居民积分。“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接受度很高,现在每天有近300公斤的厨余垃圾通过积分兑换得到回收。”朝阳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关鹏介绍。

在“积分模式”的基础上,白领家园小区还引入了将垃圾现场“变废为宝”利器——堆肥箱,居民只需将有机垃圾倒入堆肥箱,同时加入垃圾量1/3的垫料,将垃圾与垫料充分搅拌,静置6-8周发酵完全后,垃圾就会在堆肥箱里变成活性肥料,用于小区绿化或居民种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朝阳区的“积分模式”也实现了“互联网+”。目前,朝阳区正在推广“互联网+垃圾分类”,在双井、潘家园等7个街道办事处引入第三方企业,通过“分一分”APP打造小区垃圾分类全新产业模式,积分奖励、有偿兑换,引导居民分类投放。

线路选择:性质不同的“分开走”

俗语说,物以类聚。不同性质的垃圾不能呆在一起,自然在运输过程中,也要选择不同的线路。从在源头分道扬镳的那天,不同性质的垃圾就再也不会“相聚”了。

生活垃圾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朝阳区的生活垃圾主要采取“街(乡)收集,区转运,市(区)处理”的模式,区环卫中心采取定点转运和上门直运两种收运方式,清运至市区垃圾处理终端设施进行处理。环卫中心走街串巷,将分好类的垃圾分别转运到垃圾楼、中转站等地,在这里,垃圾们得到进一步分拣。

据统计,朝阳区有280座垃圾楼,包括街道系统133座,农村地区147座,全部由环卫中心负责管理。此外,朝阳区还规划了17座垃圾中转站,由全区统一设计建设,环卫中心统一管理。垃圾中转站主要涉及14个乡,负责清运农村地区生活垃圾。

农村地区的垃圾以往采用直运模式运输生活垃圾,运输路程较远,前端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而到了末端垃圾处理厂在高峰期又会出现车辆排队现象。例如,高碑店乡原垃圾运至高安屯垃圾焚烧厂路程及排队时间超过3小时。高碑店中转站投入使用后,运输路程将减少至半小时内,并大大减少排队时间。截至目前,10个垃圾中转站已经建成通过验收,即将投用,剩余中转站也已基本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场内道路、草坪铺设等收尾工作。

不同于生活垃圾,由餐饮企业等产生的餐厨垃圾是由区环卫中心、市环卫集团负责免费收集、运输,直接运输至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目前,朝阳区共有98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纳入规范管理台账。2019年1至5月,规范收运餐厨垃圾5.3万余吨,日均352吨、占全市的 21.2%。

在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上,朝阳区各个小区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了装修垃圾或大件垃圾集中堆放点,或预约上门实现大件垃圾不落地,通过增值服务,让居民逐渐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目前,朝阳区共有357处装修垃圾、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所有垃圾由有资质企业负责收集运输,并送到处理设施进行资源化处理。

此外,再生资源则通过委托第三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行初分拣,经分类后再进入相关设施利用处理。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建立了占地面积7.5万平米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配合街乡设立的再生资源回收转运站及居民区、社会单位设立再生资源回收交投点及暂存点,朝阳区已经初步形成我区再生资源回收三级体系。

到达终点:垃圾重新变成有用资源

一段旅程总要有一个终点,垃圾们旅行的重点便是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了。2002年,位于金盏乡南部的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落成,朝阳区探索垃圾资源化向前迈进一步。历经18年建设发展,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已成为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环境优美,集固废处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科教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这里是朝阳区垃圾资源化的最后一站,从朝阳区不同地方、走过不同道路赶到这里来的“垃圾们”将在这里变成有用资源。那么垃圾是通过什么设施变成有用资源呢?

持续处于行业标杆位置的两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比邻而建,是最早的垃圾资源化设施。亚洲单线处理规模最大的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集先进处理技术于一身的朝阳清洁焚烧中心与2016年落成。焚烧发电厂占地70亩,设计日处理能力1600吨;焚烧中心占地80亩,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被列入国家清洁焚烧唯一案例。两厂2018年共处理垃圾134万吨,发电5.3亿度。烟气排放标准严于国家和北京市地方标准,且部分指标优于欧盟2000标准。

国内规模最大的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建于2010年,并于2018年底改造完毕。该厂可将餐厨(厨余)垃圾进行固、液、油三相分离,分离出的固相送入焚烧厂发电,液相处理后回用,油相提纯至95%的粗油脂,再深加工为生物柴油。

北京首个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固废处理项目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建于2018年底,中心包括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焚烧炉渣处理系统、资源化产品生产系统及配套设施,可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路基砖,透水砖等。

率先实现膜覆盖的高安屯卫生填埋场建于2002年,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最先实现了全场膜覆盖,2011年2月1日,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废旧物资回收中心建于2013年,通过人工分拣除杂,以及高效打包设备完成再生资源的原料化工作。中心分为废钢铁分切打包线、废纸分拣打包线、废塑料分拣打包线和废玻璃加工分选线。

另外,也有垃圾在没开始旅行之前,就地变成了资源。为有效消纳处置拆违、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朝阳区提出了“前段拆迁—中端处理—后端再利用”的理念,共建设8个临时资源化处置设施,对拆违、拆迁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实行就地消纳、原位处置,目前已经处理建筑垃圾600余万吨、生产再生产品约490万吨、销售利用约260万吨。

来源:识政

流程编辑:丁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