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项目融资政策(再生资源行业政策)

2023-05-19 10:18:26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项目融资政策(再生资源行业政策)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项目融资政策(再生资源行业政策

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项目融资政策(再生资源行业政策)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项目融资政策(再生资源行业政策)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导读: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2年经济工作。

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年度会议,本次会议的调整部署将对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和金融市场走势产生深远影响。会议突出强调了生态文明,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中的碳中和和绿色发展,涉及的一些措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释放货币政策宽松信号,加快扩大绿色信贷规模。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货币政策层面,用“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来释放明年货币宽松的信号,但这种宽松很可能是方向性的,正如会议中提到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微观、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绿色发展仍然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支持领域之一,因此预计绿色信贷规模将加速增长。

预计明年央行将继续通过创新工具和直达工具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绿色经济领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低碳生活经济转型,规避全面宽松和过度宽松风险。金融机构要加快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立足实体经济和企业需求,优化绿色金融资源配置,这就要求提高绿色投资的精准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选择和评价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的过程中,要提高专业知识和定义,通过切实可行、可操作的指标、方法和工具,更好地评估和防范风险,准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二、绿色金融如何支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有序推进

会议指出:“要立足煤炭基本国情,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吸收能力,促进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评估,新型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能源消费不应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以免简单的层层分解。”

从会议的介绍可以看出,碳减排领域的资金支持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二是绿色低碳技术;第三,是可再生能源。

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应从绿色项目的评价方法和激励机制入手。

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精神,要实现“双碳”目标,不能盲目判断高能耗的传统能源项目不绿色。当前要更加聚焦“双碳”目标的落实,聚焦项目的减排贡献。在具体的评价方法上,我们建议更多地利用“碳足迹”指标来计算一定时期内单位融资减少的碳排放强度。如果单位融资的碳排放强度降低,说明融资是绿色的,越降低越绿色。绿色融资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需要考虑项目收益能否覆盖成本加风险。但一些绿色金融项目投资回报率较低,部分社会效益无法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目前已出台了央行绿色再融资、绿色MPA考核等一系列激励措施。一些地方政府也对绿色项目进行了担保和补贴。

三、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的供给保障。必须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动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必要加强国内资源生产支持能力.加快垃圾回收体系建设。”

初级产品是整个经济最基础的部分,是关系全局的战略问题。中国对初级产品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有些还在上升,比如石油、铁矿石、铜、金矿、大豆等。而对外依存度在70%甚至80%以上。要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支撑能力。这些都需要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资源产业在资金投融资、债券投融资、银行信贷等多方面不断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未来时期将是重塑可再生资源产业链和生态链的黄金时期。随着循环利用效率、处理技术和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以及国家支持循环经济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无废城市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将迎来爆发期。按照《“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资源循环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随着政策支持的恢复和行业的繁荣,中国的绿色金融应该在这一领域做得更多。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积极采购再生资源产品;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对循环经济相关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