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的作文(资源回收利用作文)

2023-01-09 14:18:06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回收的作文(资源回收利用作文)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回收的作文(资源回收利用作文)相

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回收的作文(资源回收利用作文)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回收的作文(资源回收利用作文)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对“强制”垃圾分类的看法作文训练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因此这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所谓“强制”垃圾分类,就是通过立法明确垃圾分类是居民的一项义务,居民如果不按照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分类,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强制’垃圾分类”,人们反应不一,有人叫好,有人表示难以理解,也有人陷入沉思……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本作文题关注现实,紧扣社会热点,时效性强。社会舆论对垃圾分类的新政策存在争议。支持垃圾分类新政策的人认为:对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而言,垃圾分类是一项必须推进的工作。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既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如果成功推行垃圾分类新政策,所有人都将是受益者。而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如此严格的规章制度突然实施,难免给公众带来诸多不便,违规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冲突将会经常出现,社会很可能要为此付出很高的成本才能维持新规的有效性,因此,实施新规未必是很好的方法。

这两种观点看似矛盾对立,但在逻辑上有着一定的内在一致性。两种观点的持有者其实都认可同一件事,那就是垃圾分类确实有好处、有价值、有必要,只不过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有不同的意见。双方有着共同的认识,就意味着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已经达成了共识,尽管存在不同的观点,但不论这些观点如何此消彼长,公众的观念都会逐步向更好地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的方向靠拢,而这正是最终实现严格、有序的垃圾分类的必要条件。

【立意引导】考生可以结合社会现实,着重谈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可以谈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施,谈如何培养全社会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可以谈对一阵风似的形式主义的担忧;可以谈对单纯治标、忽视治本的思考。若驾驭能力强,考生可以综合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入探讨。

【素材链接】

理论素材:

①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佚名

②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在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

——[美]托夫勒

事实素材:

①据统计,全上海2400多万人,每天会产生2万多吨生活垃圾,这些垃圾12天就会堆满一座东方明珠,23天就能堆满一座环球金融中心,这些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在北太平洋,30%的鱼会吃下塑料,这些塑料垃圾对动物来说是致命的,但塑料中的毒素最终会回到人类的餐桌上。其实,这些塑料垃圾是可以回收的,而且回收后可以成为再生资源。

②据统计,每回收加工一吨废塑料,相当于节省5—6吨原油;一吨废线路板、113手机,可提炼出200—300克黄金;5000多万台废113家电,可拆解出250万吨铜、铁、铝、塑料、橡胶、玻璃等可用资源;个人电脑除了能提炼出金银,还能提炼出其他稀有金属……

【佳作展台】

治标莫如治本

七月的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全民向垃圾宣战的声音,令人欢欣鼓舞。但我觉得,凡事治标莫如治本,要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

多年来,我们受垃圾之害可谓深矣,从繁华的城市到偏远的乡村,从发达的沿海地区到稍闭塞的内陆,到处可见肆意堆放的垃圾。据统计,上海市每天会产生2万多吨生活垃圾,如果要用装载4吨的卡车运输,至少需要5000辆。这些能让我们惊掉下巴的数字,其实仅是冰山一角。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应该为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负责。

是的,垃圾本来就应该分类,而且必须分类,如此,才便于后期分门别类地处理,才可有效阻止一锅煮式的填埋或简单化的焚烧。但简单地强制垃圾分类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垃圾分了类依旧是垃圾?并不会因为分了类就自行减少。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垃圾产生?可不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一些本不该有的垃圾呢?

比如商品过度包装。不久前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位老先生激动地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收到的一份礼品,最外层的一半空间被加垫的泡沫占据,第二层是一个精美的硬纸盒,纸盒里铺着金黄色的绸布,绸布包的是一个铁盒,铁盒里面才是塑料袋包装着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茶叶。除茶叶之外,这些外包装全都变成了垃圾。现如今,生活中还有多少商品没有被过度包装?由过度包装产生的垃圾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窃以为,过度包装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这些年,一些地方形成了这样一种惯性思维:地方要发展,首先要扩建,而扩建的第一步便是拆除,甚至不论是不是危房,都一拆了之。这种大拆大建产生了很多建筑垃圾,它们会长久遗留在土地上,其危害是无穷的。.窃以为,遏制城乡发展过程中的随意拆建行为,减少建筑垃圾造成的硬污染,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限制危害环境的塑料的生产,控制有害环境的农药的生产,遏制疯狂的拆建,严惩无良企业“三废”的排放,才是真正从源头上整治的措施,它们远比垃圾分类来得重要和紧迫。如果忽视源头,只是从下游用劲,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困扰我们的垃圾问题,反而会使垃圾“生产者”变本加厉。而从源头治理,需要我们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需要我们有不厌其烦宣传环保理念和环保生活方式的决心和耐力,更需要我们有为子孙后代负责的良知和担当。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立论深刻的议论文。作者在充分肯定了垃圾分类必要性的前提下,采用追本溯源法,分析垃圾产生的根源,然后得出“治标莫如治本”的结论。这样的立论,不仅有新意,而且有深度。具体行文时采用例证法,举了过度包装及大肆拆建产生了大量垃圾等例子。所举例子来自我们的生活,使人有切肤之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