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毫厘不差的智能制造 打造现代木结构创新建筑

2021-05-26 22:32:00
导读今天,环保百科带来毫厘不差的智能制造 打造现代木结构创新建筑,如果您想了解毫厘不差的智能制造 打造现代木结构创新建筑,请

今天,环保百科带来毫厘不差的智能制造 打造现代木结构创新建筑,如果您想了解毫厘不差的智能制造 打造现代木结构创新建筑,请往下看。

近日,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本届园博会以“锦绣江苏·生态慧谷”为主题,打造了一场“永不落幕、永远盛开、永续精彩”的盛会。在这个世界级的山地花园群中,园博园配套酒店——南京丽笙酒店,凭借着“大圆若缺、深藏若虚”的独特造型,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其人工智能计算生成设计与机器人生产制造的协同数字化建造体系,更诠释了“物性有形、建造无形”的概念。

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为践行“永不落幕的园博盛会”理念,项目由承建方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更为绿色环保的木结构建筑形式打造。其中,多曲面木结构屋面是国内最大规模的胶合木屋面,共运用了3000根木檩条(大部分为弧形胶合木),每一根木条的走向都是独一无二的。

据介绍,屋面胶合梁单根最长23米、连接梁最长40米,存在极大施工难度,但从设计到施工,坚持“见山让山、见树让树”,避免周围植被破坏,减少污水排放、空气污染。

“化整为零”的智慧设计

面对复杂的结构计算,设计师们对项目所有建筑构件进行参数化定义,分析优化构件设计,并由程序根据编程逻辑拟合出屋面曲线。

而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北楼入口处的悬挑雨棚。该雨棚悬挑最远处达14米,跨度达35米,使用高钒锁替代原本悬挑需要的立柱和钢梁。设计团队首先通过理论设计确定加载点进行无胎架找形,增加找形的精度和现场施工的效率,接着通过反复试算模拟,解决索的伸长带来的边缘不整齐问题,最终使这一巨型雨棚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大家眼前。

毫厘不差的智能制造

由于屋面3000根曲线木条的走向都不一样,如果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加工、拼装,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为此,在建造上,利用BIM技术对木构件进行电脑预拼装,参数化编程生成加工程序,确保每个构件的精确度。在智能制造工厂,智能机器人再根据指令对木料进行切割、打孔等操作,生产出与模型一致的预制木构件,将大尺度木结构加工过程的耗时缩短了近60%。

传统建筑工地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名工人,规模庞大,但面临现场施工人员多、工期长、污染大等困境。昆仑绿建表示,通过多年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可精确统计出建筑构件的总量和统计各类建筑材料的用量,项目经理掌握施工项目清单与项目特征信息,施工人员配合机械快速吊装,只要在现场像拼积木那样把各个零部件组装起来即可。

据统计,80名工人仅花费了7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该项目1.3万余平米的木结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提前了50%以上。目前,该酒店已正式对外营业,给广大游客带来返璞归真的休闲体验。(何修祺 邹玉芬)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