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保百科带来产业收入稳步上升,如果您想了解产业收入稳步上升,请往下看。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发挥文化和旅游业扶贫优势,高质量助推脱贫攻坚。扶贫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就业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居民增收水平大幅提高,乡村治理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明显提升,扶智扶志效果逐渐显现,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提升。这是记者3月3日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据了解,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提质提速;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值增速明显,产业扶贫优势不断显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完成了脱贫攻坚“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转变。全省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和旅游业人员达106万,其中刺绣行业从业人员30万,“青绣”已经成为农牧民和城市社区群众家门口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全省文化和旅游业累计带动10.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涉及文化和旅游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产业收入稳步上升,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带动贫困人口年均收入达1.23万元。同时,通过民族手工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层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省实现了“文化进村工程”、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艺演出设备和文艺演出活动村庄全覆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文化站建设覆盖率达到小康社会标准。持续加强扶贫题材艺术创作,累计创作大小型剧目共20部,35个集体和个人获国家、地区、省级奖项,现代平弦戏《魂系金银滩》参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广泛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50支“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赴全省各地开展下基层主题演出。同时,有效落实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2019年以来帮助7个精准扶贫村建设游客中心、游览体验线路等基础设施。(记者 王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