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为新能源汽车“指明路径” 不等于干预技术路线,大家是否对为新能源汽车“指明路径” 不等于干预技术路线感兴趣呢。
为新能源汽车“指明路径” 不等于干预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发布
辞旧迎新之际,处于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期的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吃下定心丸,我国长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变。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全球汽车产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说。
在这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为我国汽车行业未来15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放开对具体参数指标的约束 留给产业和技术更大的发挥空间
经过第一轮各地方各部委征求意见后,《规划》发展目标有升有降,更加聚焦和务实于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这一核心诉求。
《规划》提出了“力争经过15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我国进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的发展意愿。届时,纯电动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商用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提升。
《规划》对公共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给出明确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制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
与此同时,《规划》明确为暂时处于低谷的新能源汽车提出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此外,《规划》减少了对动力电池寿命、能量密度、续航里程等参数的目标,仅剩电耗和油耗两项: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kwh/100km,混插(含增程式)平均油耗降至2.0L/100km。资深汽车媒体人陈小兵说:“《规划》对新能源汽车的具体参数指标约束的放开,留给产业和技术更大的发挥空间。”
从《规划》“保障措施”章节中可以明显看到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呵护,如新能源车不限行、建立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完善新能源车购置税等税收优惠、为市场普及提供政策支持等。而继续完善“双积分”管理办法尤其令人期待,它将为新能源汽车财政退坡和退出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撑。
聚焦五项战略任务 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
《规定》明确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将聚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开放合作”五大战略任务。
针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规定》强调坚持整车与零部件技术创新并重,推动电动化、网联化的并行发展,重新定义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为强化整车集成技术的创新,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为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
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和技术发展处处长左世全表示,与此前的网传版本相比,“三横”中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加了“增程式”的内容,充分体现出我国鼓励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的整体思路。而在曾经的“电池、电控、电机”三电定义中加入智能化和网联化内容,是相关政策根据新技术变革做出的适应性调整。
加快车载操作系统的开发应用包括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的发展,被写入“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为支撑,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利益共享的新兴产业生态”这一战略中。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保障,为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规定》对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智能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等给出明确指引。
而“深化开放合作”战略,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这其中,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的对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建设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等政策性条款的推动,将使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外开放脚步加快的同时,护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从政策推动转向以市场推动 鼓励市场主体创新发展
虽然《规划》还处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但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行业纲领性政策,《规划》旗帜鲜明提出要与国家的能源战略、交通战略、强国战略以及网络建设相结合,推动汽车产业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建设。
左世全表示,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预期目标基本可以实现,开放竞合的良性发展产业生态逐步形成,我国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但是,左世全也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包括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及产业生态不健全等问题尚待解决,从政策推动向以市场推动为主的转换中,行业发展动力亟待转换。
罗俊杰说:“《规划》主要衔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旨在为行业发展明确方向、确定目标、指明路径、坚定信心。但是,‘指明路径’并不是说要干预企业的技术路线,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插电混动,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我们鼓励市场主体创新发展。”
《规划》对智能网联汽车给出了重要指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公维洁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各汽车强国的战略发展重点,我国在政策支持、产业推动、技术创新、标准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智能网联汽车涉及跨部门的合作,不同行业有各自的理解,未来仍需要在政策法规的完善、跨产业的协同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应用推广、安全保障等方面继续努力。
罗俊杰强调:“我们将继续坚持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新动能的培育上,不仅汽车产业在努力,能源、交通设施、通讯等各方面都在为汽车产业未来的‘四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战略性机遇。”
(编辑: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