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循环无染可降解,“绿色纤维”站上风口你把握住了哪个?,大家是否对循环无染可降解,“绿色纤维”站上风口你把握住了哪个?感兴趣呢。
“时势造英雄”。不同的发展时期,会涌现出不同的“风口”。对于置身其中的“弄潮者”来说,当风口来临,练好内功就能更好把握住机会。近期,《中国纺织报》记者在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期间通过采访多家化纤企业相关负责人后发现,无论是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还是原液着色化纤产品或可降解的生物基化学纤维,近两年下游的需求量都快速增长。在全世界都追求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这几类“绿色纤维”都当仁不让地站上了“风口”。
原生龙头开吃再生“蛋糕”
作为全球差别化涤纶的领军者之一,盛虹集团在秋冬纱线展上重点展出了其再生涤纶。记者在盛虹集团的展位上看到,其展位的外墙面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再生”字样;在其展位的中心区域,几个透明的玻璃容器里陈列着回收来的矿泉水瓶、饮料瓶、再生切片等原料,给采购商直观地展示再生纤维对于循环经济的贡献。记者了解到,盛虹集团的多款产品此前已经通过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
用再生纤维织成的地毯。
盛虹股份营销副总监计国良向记者介绍,盛虹集团从2018年5月开始生产再生涤纶,1年多时间来,下游需求和公司再生涤纶的产量增长很快。公司刚开始生产再生涤纶时,每天的产量大约为5吨。2019年春节期间,外贸客户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当时,盛虹再生涤纶每天的产量增长至25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月的天产量基本有10吨的增长量。
从今年开始,沃尔玛、宜家都成为盛虹再生涤纶的使用客户,其中,沃尔玛一般是指定面料织造商采购。在下游需求的快速带动下,今年以来,盛虹再生涤纶每天的产量增加到了80吨,今年全年,其再生涤纶的总产能预计将为25000吨。据了解,宜家已制定相关规划,到2020年前,使用的涤纶纤维中将有70%为再生涤纶。
“2019年春节期间,公司接到的再生订单主要来自外贸客户,来自越南的订单量很多,来自韩国的订单量也较多。我曾去过韩国釜山的一些面料织造厂考察,他们的面料企业规模虽然不大,但使用的设备比较先进,管理水平也比较领先。可以说,2019年春节过后,公司再生涤纶的订单量呈爆发式增长。目前,用‘全球环保、全民再生’这8个字基本能够概括大环境的需求。同时,下游零售品牌对再生化纤使用量的快速增长,也促使公司大力开发和生产再生涤纶。”计国良说。
计国良进一步介绍,盛虹集团一直在原生涤纶的差别化方面具有很强竞争力,但其实,在较大规模的原生涤纶产量之外,公司一直有一条年产10万吨的切片纺生产装置,用来生产客户需要的差别化小众涤纶产品。目前,公司采用物理法生产再生涤纶,就是用了这条切片纺生产装置。公司对外采购再生切片,自己进行纺丝。
国内多家锦纶龙头也开始进军再生锦纶领域。记者采访的两家锦纶龙头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示,目前,不少国外客户对再生锦纶非常关注,因为再生面料在他们的产品构成中要占据一定比例。部分国内织造商对再生化纤也开始关注,因为他们的面料要销往国外市场。
总部位于福建的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锦纶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旗下拥有锦江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锦纶企业。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尼龙事业部营销副总经理黄永春介绍,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的再生锦纶可以实现量产,年产量预计为8000吨~1万吨,产品将主要用于出口。
永荣控股展位上的模特。
“再生涤纶的生产技术在国内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再生锦纶的生产技术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看,再生纤维是个大发展趋势,这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目前,国外一些大品牌客户对我们提出要求,要有一些再生锦纶产品。可以说,面对大趋势,企业迟早都得走出这一步。”黄永春说道。
上市公司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我国锦纶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其部分锦纶产品此前也通过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该公司副总经理谭延坤表示:“公司正在研发再生锦纶,已有不少下游客户来公司询价,如果产品生产出来,客户马上就可以下单。公司生产再生锦纶的原料,都是利用自身产生的废丝,采用物理法制成。”
据介绍,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华鼎股份的再生锦纶可以实现量产,预计年产量将为2000吨~3000吨,公司为此采购了新的造粒设备。“如果再生锦纶研发、生产顺利,公司将把自身产生的废丝全部变成再生锦纶。公司先期只上了一套设备,如果顺利的话,接下来上的设备将增加到3套。”谭延坤说。
记者通过采访两家锦纶企业的负责人还了解到,该公司之前产生的废锦纶丝一般都是对外销售给造粒厂,造粒厂买了废锦纶丝后制成工程塑料。而通过研发、生产再生锦纶,废锦纶丝基本能得到循环利用和“消化”,也能更好地控制产品品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资源使用率和产业链运行效率,也使公司的再生锦纶成本更具优势,有利于公司整体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记者还在另一家锦纶龙头企业新会美达的展位上发现,该企业展示了多款再生锦纶面料。据了解,新会美达的再生锦纶目前已实现量产。
新会美达展示的再生锦纶面料
当再生化纤的风口已至,当多家原生化纤龙头都瞄准再生化纤这一新风口,下一步,是否会引起国内再生化纤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是否会加速再生化纤市场的洗牌?预计再过5年,市场将会给出一个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他们为何都“好色”?
与循环再生一起站上风口的,现在还有原液着色产品。
环保问题可以说是当前工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解决好的头等大事,事关企业能否生存。传统的印染具有耗水、耗能的特点,这几年,因污染问题而被关停的织造和印染企业的新闻时有发生。这让能省去或减少印染环节的无染(原液着色)纤维火了起来。
原液着色法,是指在纺丝溶液中加入适当的着色剂,经充分混和、溶解和过滤,也可在进入喷丝头之前定量地注入着色剂或有色原液,经静态混和器混和后纺制成有色纤维。“无染色、更出色”——可以用这6个字简单明了地概括它最好的一面。
也因为其突出特性,这两年,无染纤维在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聚酯等各子行业快速发展起来。多家企业的无染纤维都获得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不过,风口已来,企业发展的节奏却各有不同。
多家企业的无染纤维获得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
盛虹股份营销副总监计国良介绍,在盛虹10万吨/年的切片纺生产线上,目前还生产原液着色纤维,包括黑色和彩色涤纶,其年产能约为2.5万吨。
据介绍,不包含黑色,目前盛虹的色丝每年的订单产量约为2000吨,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订单生产。
“原液着色纤维的这些订单对原料的要求比较高,其面料产品主要用在汽车内饰和户外领域,比如宝马汽车座椅的外套。所以,这就对原液着色涤纶纤维的色牢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高要求,公司会采购来自德国或者美国企业生产的进口色母粒。”计国良说。
总部位于福建的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部分原液着色锦纶此前也通过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
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尼龙事业部营销副总经理黄永春介绍,公司2018年原液着色彩色锦纶的产量约为2000吨~3000吨,包括“锦康纱”,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等市场,应用在针织、经编领域。其中,新兴集团是主要采购商之一。
永荣控股展示的尼龙终端产品。
据介绍,新兴集团的部分产品上已逐渐用上了“锦康纱”吊牌,这是表示其产品具有绿色环保特点的一个“身份凭证”,也成为其下游客户采购其产品的一个重要理由。今年7月,锦江科技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使用“锦康纱”吊牌的资质。
“2017年我们刚开始做彩纱,2018年的产量增长得很快,今年前9个月的产量已经有约4000吨,产量增长非常明显。”黄永春说,“我们已经买了十几台母粒添加设备,下一步,将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决定是否继续再买。”
同时,永荣控股原液着色黑色锦纶2018年的产量约为5000吨,主要是出口到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其中,出口的黑丝中POY占比约为80%,然后再在这些国家进行加弹,织成面料;DTY的占比约为20%。此外,在国内市场销售的FDY黑丝每年还有约1000吨~2000吨。
“各行各业追求低碳环保已是大势所趋。不少织造商,以及各大零售鞋服品牌商目前都在追求绿色、可持续和低碳环保。由于能够省去或减少下道染色工序,在后加工环节用水更少,COD排放更低,具有环保属性,使用原液着色纤维将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其市场销量将会继续增长,原色着色工艺也会逐渐进入各大细分品类中。”
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原液着色锦纶,主要是黑丝产品,还包括部分彩色丝,2018年,其原液着色锦纶的总产量约为3000吨。
华鼎股份使用进口的色母粒,采购切片,自己纺丝。虽然2018年公司生产的色丝主要销往国内市场,但从今年开始,国外客户的需求开始增多。
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延坤介绍:“今年,一些来自南美客户的色丝订单陆续走起来了。从大趋势来看,发展色丝是一大趋势,其需求量未来肯定还会继续增长,下游客户基本都对色丝比较认可,只不过是缓一点还是快一点的问题。”
不过,在采访中,几位嘉宾也普遍表示,目前,由于用色丝织成的织物颜色与用传统染料染出来的织物颜色仍存在一定差异,且色牢度也有待提高,比如在后整理过程中,原液着色涤纶织物在高温条件下会产生色迁移。同时,下游对色丝的用量有限,化纤企业生产小批量色丝的成本也偏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色丝的应用。
但接下来,随着色丝在下游的应用愈来愈广,目前存在的这些技术难题都会逐渐得到解决。到那时,色丝的需求量将会迎来快速增长。
“只要下游企业有需求,化纤企业就会有投入。随着时间推移,色丝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被克服掉。”谭延坤对色丝未来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谭延坤还表示,华鼎股份一直把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战略在执行,在生产绿色产品的同时,公司还在节能减排、绿色生产方面不遗余力,对于废水、废气的排放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
“说到绿色产品,可以说具有蓄热功能的纤维其实也是一种绿色产品,因为采用蓄热纤维制成的服装会更保暖,消费者可以穿得更薄,这也是绿色低碳的一种体现。总体来看,化纤产业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升级,企业如何通过对自动化、信息化和新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价值链的效率,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是产业升级的一个方向。”谭延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