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

2019-04-18 15:00:15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大家是否对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感兴趣呢。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地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大家是否对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感兴趣呢。

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地势北低南高,年降水量800毫米,年内年际分布都比较均匀。德国河流众多,水资源丰沛,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20万人。工业高度发达,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三。其地形多样,从北到南分为北德低地、中部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山区。地势南高北低。

国际上雨水管理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尽管德国水资源充沛,不存在缺水的问题,但为了维持良好的水环境,德国不仅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对污水进行治理,同时还要求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金开展雨洪利用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整的雨水收集、处理、控制和渗透技术以及配套的法规体系,成为国际上雨水资源利用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从规划、设计到应用,不但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而且制定了配套的法规和管理规定。

“雨水费”制度

1988年,德国汉堡最早颁布了对建筑物雨水利用系统的资助政策,在后来的7年时间里,先后有l500多个私有住宅的雨水利用系统得到州政府的资助。柏林每年降水量会达到580mm,出于环保和经济目的,政府倡导合理利用雨水,实施了“雨水费”制度,这项制度规定,不管是私人房屋还是工厂企业,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交纳每平方米1.84欧元的费用。但是采取雨水利用设施的用户就可获得减免和优惠。

不同开发区雨水利用技术

1、大面积商业开发区雨水利用技术

德国联邦和各州有关法律不但规定了受到污染的降水径流必须经处理达标排放,还规定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必须考虑雨水利用系统,且规定考虑了雨水利用,可减免雨水排放费。因此,开发商在进行开发区规划、建设或改造时,均将雨水利用作为重要内容考虑,尤其在大面积商业开发区建设时,更是结合开发区水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将雨水利用作为提升开发区品位的组成部分。

例:慕尼黑新机场

慕尼黑新机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于1992年由现国际展览中心处搬迁至此。由于机场建设前为农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因此,要求机场建设不能破坏原水量及水质平衡系统。为此,机场范围内屋顶的雨水收集后通过管道排入下游排水系统,跑道、停车场及机动车道上的雨水收集后进入雨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排水系统。为不截断上游来水的通道,在各机场建筑物基础之下修建了排水管道系统,保证了上游地下水流可顺利穿越机场建筑物。同时跑道与滑行道间修建地下渗水系统,以保证降水的快速入渗。

2、居民小区雨水利用技术

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是1990年代开始在德国兴起的一种综合性雨水利用技术。该技术利用生态学、工程学、经济学原理,通过人工设计,依赖水生植物系统或土壤的自然净化作用,将雨水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其具体做法和规模依据小区特点而不同,一般包括屋顶花园、水景、渗透、中水回用等。

例:汉诺威Kro2nsberg居住小区

Kronsberg居住小区是为2000年汉诺世界威博览会而开发的居民小区,总面积150公顷。博览会期间用于接待参会人员,会后销售给当地居民。该小区是采用全新概念建设的绿色环保小区:能源方面,全部采用太阳能和风能,无外来电力供应;供水方面,首先利用雨水满足灌溉和环境用水需求,不足时采用自来水补充;建筑材料全部采用新型保温隔热环保材料。同时采用节能、节水技术,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和用水。雨水的利用除采用绿地、入渗沟、洼地等方式外,透水型人行道也被广泛应用,同时,还经过特殊设计,利用贮蓄径流的地下蓄水池与径流进入蓄水池的撞击声模拟海浪的声音,增添了小区的气息。观测证明,小区建成后,径流系数几乎没有增加。

大型滞水区域

坡地雨水绿道

停车场和屋顶雨水汇入雨水渗滤沟

雨水渗滤沟

3、单户家庭雨水利用技术

德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住房多为独门独户的单户家庭。其雨水利用技术也非常成熟。由于很多柏林家庭都安装了雨水利用设施。他们在自家庭院地下安装一个与屋顶面积相当的蓄水器或储水罐。从屋顶流下的雨水,一些树枝和树叶杂物被拦截下来,雨水则流入蓄水罐。经过自然沉淀,上面干净清洁的水则通过压力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可以用来洗衣服、冲厕所、浇花园、洗汽车等等。

生活废水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