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可再生资源的激励机制(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可再生资源的激励机制(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本报记者郭锦辉
推动“高效使用能源”与“多用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大势所趋。《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业内人士看来,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制度,既坚持了必要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又对加大可再生能源消费形成有效激励,为未来重塑能源消费形态奠定基础。
能耗双控利好可再生能源消费
可再生能源发展再获支持。结合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实施,此次能耗双控政策提出,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等情况,对超额完成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
全球太阳能巨头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全球市场部副总裁张含冰在接受中国经济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完善能耗双控政策意味着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机会都会大大增加,这对清洁能源的稳定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发展新能源意味着为地方经济提供发展新动能,西北区域可以把新能源电力卖到东部沿海区域来;对于高能耗企业来说,自投新能源既可解决考核问题,也可以增强企业用电的稳定性。”张含冰说。
能耗双控,既是机遇,又是考验。全球最大的科技服务企业启迪控股副总裁、启迪清洁能源集团董事长文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没有大量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和应用,很难实现绿色转型。未来,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将有助于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一方面,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可以依靠科技手段,通过产品迭代或者替换,实现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调整,例如电厂余热回收、工厂烟气回收等;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发展一些颠覆性技术,例如压缩空气储能等,新技术将会极大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文辉说。
目前,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源革命、能耗双控已成为很多企业抢先布局的重点领域。例如,启迪清洁能源集团深入研究挖掘先进成果,在能源智慧大脑、能源区块链、零碳电力网、零碳热力网、零碳动力网、零碳农村生物质网等领域全面布局零碳产业,正分层次地加速零碳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尚须进一步完善
在此次能耗双控的政策发布之后,不少绩效预警的地区以停产、限电等方式控制能耗,力求完成年度目标。多晶硅、光伏玻璃、光伏支架的上游材料工业硅、纯碱、钢铁、铝材等行业的部分企业开始减产、停产,由此带来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开始蔓延。例如,自9月13日云南能耗双控消息传出后,工业硅市场价格连续走高,两个工作日累计上涨2500元/吨左右。工业硅价格上涨带动市场对多晶硅价格调整的预期。
成本压力困扰行业发展已有一段时间。据张含冰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快速上升,已经影响到光伏行业一些企业的生产运营利润和投资光伏电站的利润。企业除了加强内部各环节的成本管理以及工艺创新,尽最大努力降低部分成本,减少库存,其他方面,企业能应对的也不多,只能面对高涨的材料价格。
“近期的能耗双控在短时间内会对企业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助长材料供应的短缺和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年末很多订单的交付可能会受到影响。”张含冰说。不过,大型企业往往早已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客户资源,市场抗压能力较强。张含冰表示,在能耗双控目标下,阿特斯能够积极响应市场的需要,在产能规模、出货量和销售额等方面都会有长足发展。
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早在2019年,《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就提出,加大储能项目研发实验验证力度。重点推进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等重大先进技术项目建设,推动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实现验证示范。
然而,目前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据文辉介绍,压缩空气储能涉及电力、热工、材料等多个领域,而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采用压缩热代替燃料补燃,不受地理条件和资源的约束,具备冷热电三联供的能力。由于国内缺少储能支持性政策及补贴机制,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基本成熟,但需要建设示范项目以探索政策及机制制定。
“大型压缩空气储能研发及示范基地的建设将会极大地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希望有关部门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文辉呼吁。他建议,第一,在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匹配相关政策支持,协调电网、新能源企业,共同探索储能技术研发应用;第二,希望政府财政对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进行资金补贴,同时积极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作用,促进示范项目建设;第三,建议参照抽水蓄能电站的电价标准,制定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电价政策,促进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