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贵州聚力推进旅游业大提质

2021-03-09 11:26:00
导读今天,环保百科带来贵州聚力推进旅游业大提质,如果您想了解贵州聚力推进旅游业大提质,请往下看。桃红李白,万物生长。这是贵州

今天,环保百科带来贵州聚力推进旅游业大提质,如果您想了解贵州聚力推进旅游业大提质,请往下看。

桃红李白,万物生长。这是贵州旅游从复苏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在贵州,随着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聚力推进旅游产业大提质,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被提上新时期的日程。

做好顶层设计 牢固资源基础

2月23日,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举行2021年第一次会议,听取了《贵州省旅游产业化目标体系及考核评价暂行办法》起草情况、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统计口径调整等情况汇报。

作为实施旅游产业化的起步之年,通过做好顶层设计,细化量化工作目标,是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首要任务。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的印发,关于《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2021年旅游产业化行动方案以及评价工作优劣好坏的衡量标准、尺度和办法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

“十三五”期间,贵州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旅游资源大普查,新发现优质资源5万多处,总数达8万多处。对于这些新增优质资源,如何在保护中开发、科学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贵州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立全省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全省旅游资源数据库、保护名录库,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为一种感应资源,旅游资源是土地价值、资源价值与体验价值的综合估值。”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认为,通过建立评估体系、交易市场,建立起旅游土地流传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保障,现有的旅游资源才能真正盘活,为产业化奠定基础。

除了摸清资源、夯实基础,在旅游产业化的进程中更要增强对资源的认识度。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执行秘书长、贵州旅游协会会长傅迎春眼里,贵州的旅游产业化不是孤立的产业化,而是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融合驱动、协同发展,是贵州发展的特色之路。

夯实交通体系 开拓客源市场

从赤水佛光岩景区大门不远的山道驱车前行半个小时,便来到了深藏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五柱峰村柏杨坪组。要是过去,从山下到村里单程就要走上3个多小时,但随着通村通组路的修建、硬化,村民们在家门口搞起杨梅经济。现如今,每到杨梅成熟的季节,山上清风徐来、空气清爽,成了黔北、川南、重庆一带小有名气的“秘密”纳凉地。

日前,记者在柏杨坪组见到了村民张克花一家。随着近年来家中农家乐的生意火爆,张克花家除了地里的杨梅不愁采摘,家中的腊肉、香肠更是通过游客们的口口相传销量激增。她说:“现在大家都想着如果能够把上山的路再扩宽一点,到旅游旺季就不会堵车了。”

作为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西南连接华南、华中的枢纽,交通的巨变让贵州旅游的消费需求被极大地释放。近年来,贵州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举措,实现持续“井喷式”增长。统计显示,从2016年至2019年,全省接待外省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跃居全国第3位,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增至11.6%。

规模扩张是产业化的基础。入黔游客、过夜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等数据的增长,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旅游产业化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实现量变到质变,蓄势到起飞的发展过程。

随着旅游逐渐复苏,贵州一面以“贵人黔行”深耕本地市场,一面马不停蹄地奔走于长三角、珠三角、高铁沿线展开旅游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加大重点客源市场的开拓力度。数据显示,跨省旅游恢复后,全行业力求“三增一降”,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和过夜游客恢复态势逐月向好,2020年第三季度贵州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接待人数、天数居全国前列。

培育市场主体 创新产业业态

作为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是市场主体,企业兴则经济兴。对于贵州来说,旅游市场主体的“低、小、散、弱”,缺少综合性龙头企业和上市文化旅游企业,是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痛点。为此,贵州始终将项目带动和市场化主体培育摆在重点位置。

“十三五”期间,贵州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460家,新增5A级景区4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2020年面对战疫大考,贵州积极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全省调剂近2亿元资金扶持1246家文旅企业渡过难关,使得旅游市场主体不减反增。

“走全社会办大旅游的路子,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联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发展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