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青岛打造“氢岛” 国际院士港布局氢能产业链

2021-02-23 10:10:00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青岛打造“氢岛” 国际院士港布局氢能产业链,大家是否对青岛打造“氢岛” 国际院士港布局氢能产业链感兴趣呢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青岛打造“氢岛” 国际院士港布局氢能产业链,大家是否对青岛打造“氢岛” 国际院士港布局氢能产业链感兴趣呢。

03_03_1524.jpg

青岛德先的氢动力系统为自卸车提供强劲的动能。

2月22日,在位于青岛国际院士港智能制造产业园里的青岛德先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工人正在组装氢燃料电池自卸车,为自卸车提供强劲动能的,是装在一个大箱子里的氢动力系统——“燃料电堆”。

“去年11月1日我来到青岛,11月24日公司正式挂牌成立,12月开始公司就投产了,目前已经接到330辆车订单,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总量约2.4万吨。”青岛德先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斌说,公司是青岛国际院士港“同清吉湖”协同创新中心孵化的企业,集燃料电池、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生产、推广和项目投资于一体。

曹斌介绍,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源最广阔的使用场景之一。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拉动包括制氢、运氢、储氢在内的氢能源全产业链的发展。与燃油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能源利用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同时加氢时间短,一次充氢仅需8-15分钟,续航超过400公里,并且,从制氢开始的全生命周期可以实现碳的“零排放”,将有效解决燃油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汽车发动机不“喝油”,取暖不烧天然气,重工业告别黑煤炭……在不久前青岛国际院士港举办的“十四五”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专家描述了“氢能时代”的未来图景。由于氢能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噪音低及零排放等优点,青岛德先等我省企业和科研机构迅速投入开发推广工作,氢能利用逐渐规模化、商业化。

“目前我们在氢能产业的重点是商用车,我们将按照客户需求,为其精准打造应用场景,匹配生产燃料电池高端商务客车等16种新能源智能城市功能车。”曹斌告诉记者,当前,氢能产业各个环节上的产品都已成熟,相信随着产业配套与相关环节打通,5年左右氢能产业就将迎来快速发展,公司有信心成为国内产能最大、车辆门类最多的氢能源汽车制造企业。

记者了解到,青岛德先生产的氢能源汽车,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园区内实现了“自供给”:氢燃料部分来自院士港制氢企业,车辆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主要来自园区内的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创起信德等三家企业,甄崇礼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也应用到其中。曹斌介绍,强强合作下,各类创新资源也加速集聚,共同推动了共性技术科研攻关和全产业链布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青岛是制造业名城,一方面工业副产氢气充足,具备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应用场景丰富,港口物流、轨道交通等产业都可与氢能技术融合,在应用落地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维说,他已在氢燃料电池领域从业16年,眼下正负责运营青岛国际院士港氢能产业项目,主要研发生产燃料电池发动机,目前已投产。

山东省将新能源作为五大新兴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能源“新动能”,其中,氢能是公认有望被大规模应用的新能源,今年的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数据显示,全省资源优势明显,每年可从煤化工驰放气及其他工业尾气中回收氢气约96.2万吨,仅这部分就可供11.5万辆公交车行驶一年。

眼下,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青岛国际院士港,自2017年便开始布局一条制氢、储氢,电池、整车氢能全产业链。2019年,“同清吉湖”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发起成立,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展开攻关,打造国内顶端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目前,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等两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建成了青岛市第一座日加氢500公斤的集制氢、加氢于一体的科研示范项目,正在规划布局氢能国际研究院、新能源科技产业园项目。

未来,青岛国际院士港将聚焦整车生产和氢能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打通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研发及八大核心装备产业链,积极布局制、储、运、加四大环节,将李沧区氢能产业打造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氢能产业创新高地,形成氢能源、智能制造、汽车制造相结合的新型生态产业。

(编辑:逍遥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