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王新平从两山视角看智慧环保的现状与未来,大家是否对王新平从两山视角看智慧环保的现状与未来感兴趣呢。
8月17日,E20环境平台联合上海国际创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组织了主题为“解码智慧环保&促进产融结合”的金融路演活动,E20环境平台合伙人、北京上善易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平博士作了从两山视角看智慧环保行业现状与未来的主题分享,本文根据王新平在路演活动上的分享内容整理而成。
8月17日,E20环境平台联合上海国际创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组织了主题为“解码智慧环保&促进产融结合”的金融路演活动,E20环境平台合伙人、北京上善易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平博士作了从两山视角看智慧环保行业现状与未来的主题分享(详情请点击:)。该篇为王新平在路演活动上的主题演讲详细内容。
王新平
智慧化支撑环境产业向“五化”全面过渡
互联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消费互联网一枝独秀。一方面,我国消费互联网的天花板已经显现;另一方面,2018年底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已达1.1亿户,我国潜在的企业服务需求巨大,远远未得到开发和满足,未来市场空间不可限量,我国产业互联网在2018年开始兴起。
3G、4G时代移动互联网向消费端的渗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5G通信时代的到来,第一次使得通信技术可以进入工业生产领域,5G将实现移动网络向工业生产端的渗透,向万物互联转变。
在国家战略驱动下,环境产业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全球战略让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上肩负了更大的责任与使命。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新课题,也带动了城市发展的新机遇。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顶层设计让环境治理从点源治理逐步走向了系统服务。环境产业将掀起新的发展浪潮,环保产业发展的拐点已经到来,环境产业将会迎接服务业特性的回归,环境产业的内生增长力量必需依赖于科技创新,环境产业将向高质量,纵深化,过程化,精细化,系统化全面过渡,非常需要智慧化的支撑。
环保产业的演变历程,从1.0环保产业,到2.0的环境产业,再到3.0/4.0的绿色产业和两山产业,早先末端治理的时候,需求就是一个在线监测,获取基本的数据。到后来面向效果的时候,进行了联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目前到了绿色产业3.0阶段,工业绿色转型和城市绿色发展,为客户创造环境价值增量的特定阶段,智慧化在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未来智慧化一定要主动融合到环境产业中去,要和产业深度融合,进入生态价值增量的一个服务阶段。未来环境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从绿色产业向两山产业演变,所以未来的智慧环保也必需契合于绿色产业和两山产业,不是一个单纯的互联网技术,是与产业的强连接,需要与产业价值进行耦合。不仅是城市生态环境+工业体系的智慧化过程控制,更是万物互联的知识共享网络,5G通信技术为智慧化带来的是生产方式变革,是消融组织边界的互联价值增量创造,两山产业生态价值奇点与分布式互联网大数据智能中心的自耦合,是未来非常明确的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
我国智慧环保市场空间将逐步释放
我国智慧环保从1996年萌芽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从最开始的在线监测到后来的网络化、物联网、信息资源共享,一直到现在的智慧环保。
环境产业经过前10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存量市场,新增市场依然活跃,面向治理效果的系统服务需求更为突出;前几年过度资本化的快速扩张的后遗症需要逐渐化解。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保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是环保企业必须主动迎接的战略选择,智慧环保是未来发展大势所趋。
在新的需求刺激下,智慧环保市场空间将逐步释放,从“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对外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提供信息共享服务,实现环境信息的互通、互连、互用、互补,形成环境信息、知识、经验和技术的共享和应用。长江经济带“三线一单”数据共享系统建设,要求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简称“三线一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协调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确保发展不超载。精准治霾智能化平台助力京津冀“2+26”蓝天保卫战,提出了“立体监测、精准研判、靶向管控、科学评估”为城市污染精准治霾提供利了技术支撑和管理手段。
智慧环保的三大主要应用场景
智慧化在环境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目前应用得最多领域的是政府公共环境服务,特点是问题导向、需求比较明确,主要包括做生态环境大数据、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监察执法、环境应急管理等。
包括化工园区等重点工业园区的智慧管理,主要是满足两方面需求,一是环保的合规,二是安全的合规。
第三类就是环保资产的运营管理,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不太普遍,利用智慧化来提高环保资产的管理效能。很多大的环保企业目前还停留在“意动心动但是还没有行动”的阶段,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需求和落地方案。
智慧环保面临的主要痛点和应对建议
相对消费互联网来说,产业互联网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智慧化服务企业需要有自己的绝活,深度去挖掘,因为工业体系门类非常多,不能形成标准化产品,大部分是个性化工程,还面临很大的考验,智慧环保行业目前主要面临的痛点有:
1、互联网软件公司服务起点太高、过于高大上,不能切合环境产业的实际应用需求。
2、智慧化平台系统属于环保企业的追加科技投入,预算非常有限。
3、互联网软件公司与环保企业的价值观不在同一维度,环保企业从设备思维、工程思维向技术服务思维转变需要不断引导与培育。
4、有些环保企业缺乏真实有效的底层数据,大数据难以落地。
5、环保智慧化投入产生的效能提升需要逐步显现,缺乏可量化的显性价值计量。
智慧化如何切入环保企业的需求痛点?
环保设备管理、环保项目运维服务是目前应用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基础应用。以污水处理厂为例,进水污染物浓度的变动幅度很大,出水水质要求稳定不变,这种频繁的工艺动态调整需要智慧化自动管控。智慧环保的业务拓展方向主要包括固废处理(目前在危废处置、垃圾分类等领域智慧化应用比较普遍)、水务行业(底层自动化基础比较好,工艺优化具有提升空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改扩建过程中同期导入智慧化升级)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平台建设。
站在未来看现在,环境产业智慧化会取得哪些应用成效?
在创造新价值方面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品智能化、数据即服务、新商业模式等创新应用,能够加速企业在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为工业企业创造新价值、塑造新竞争优势。如某水泵厂商通过大型水泵远程监控平台,提供备件服务、保养服务、故障诊断等服务,优化营业收入结构,售后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40%,逐步实现从卖设备到卖“设备+服务”的转型,成功将数据变现。从应用场景的角度,目前针对高价值设备的在线管理和针对重点业务与运营环节的优化两大场景应用较为普遍,社会化资源协作的创新应用较为有限。
智慧环保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环境产业对智能文明的认知与认同。
让我们比较庆幸的是“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在职场中日益壮大,80后进入管理层,90后迈入职场。这一代工作群体多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更能接受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更愿意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变革。
智慧环保践行者,未来之星会是谁?
目前行业内大致有以下五类智慧环保企业:
1、BATH类巨头:资本雄厚、后台技术超强,但是缺乏对产业应用的准确把握,不接地气。
2、传统监测公司转型进军智慧环保行业:由监测转型,在硬件和在线数据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受此限制难以突破创新。
3、新进入的一些有互联网基因的行业新贵:互联网基因、超强执行力,但是对产业认知相对匮乏,与客户沟通界面需要解码器,资本需求较大。
4、真正懂产业的行业大数据实践者:完全从产业出发,对环境产业有深刻理解、能读懂客户(政府和企业),在软硬件方面自身相对弱一些,需要整合行业的优秀技术,完全从产业应用需求出发,结果导向,过程控制,与工业绿色化过程高度融合。
5、区域性环境产业软件集成服务商:对政府需求认知较深,对环境企业智慧化深耕意愿不强。
智慧环保的杀手锏应用尚未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行业复制推广的难度比较大,常常是个性化项目进行推广,因此复制推广的难度较大,所以需要打造环保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拓展“智能+”,为工业绿色化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形成“去中心化”的开放创新价值生态。
智慧环保企业的未来之星在哪里?我们认为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更有机会:(1)对环境产业智慧化需求有深刻洞察;(2)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方面实现关键应用技术突破;(3)既有互联网行业锐意变革的勇气、又有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4)环保智慧化共性服务需求的交付成果从工程型向产品化、从定制化到标准化。
一切技术进步都要不忘初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技术手段的突破都是为了实现生态价值正向溢出的放大效应,真正实现人、社会、自然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两山产业转型。
(编辑:小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