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刘文婷理性看待我国电动汽车召回事件,大家是否对刘文婷理性看待我国电动汽车召回事件感兴趣呢。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但随之安全问题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国已召回电动汽车涉及5家企业、24种车型,召回率达1.5%。近期,北汽、众泰和江淮3家自主品牌车企也申请批量召回问题汽车,总数量超过8.7万辆。
召回事件背后透露出哪些问题?第一,动力电池的安全仍是短板。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安全的核心,其安全问题主要是由热失控引起的“起火”和“爆炸”。电池的安全特性优劣主要取决于电池设计、选材和生产工艺等因素。一是安全设计重视不足。如电芯缺少安全阀、开关元件等额外保护装置,正负极容量比设计不合理等。二是关键材料安全性有待提升。隔膜在锂电材料中技术含量和安全作用最高,由于高技术壁垒和价格,国内生产厂商多选用中低端市场的国产隔膜。三是生产工艺较为落后。部分电池组生产企业由电子产品组装厂演变而来,传统电子产品的组装方式使电池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难以保证。第二,安全准入门槛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被召回的问题车辆多集中在2016年前后生产上市,正值我国电动汽车产能“大跃进”时期。在财政补贴等强政策激励下,部分生产企业短期内迅速推出众多车型,电池技术和制造工艺明显不足,甚至部分电动汽车车型是燃油汽车的改造版,并盲目扩大产能,无疑埋下了众多的安全隐患。
一方面,要理性看待召回事件。媒体曾报道电动汽车的召回率为1.5%。实际上,从2004年我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起,我国燃油汽车召回率已达25%。而在美国,召回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某些年份召回汽车的数量甚至比出厂汽车的数量还高。因此,社会大众应理性的看待召回,正确的认知召回。企业对有缺陷的产品进行修理、更换等,保护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提前预防,这是企业的正确态度。另一方面,苦累内功,强化核心技术竞争力。随着“后补贴时代”的到来,我国电池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将迎来洗牌,更加多元、理性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将逐步形成。安全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车企应更注重产品质量。并且,在新一代电池研发中,把安全指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刘文婷,赛迪智库安全产业研究所研究人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安全生产发展战略、产业规划、政策法规、经济运行等。
赛迪智库安全产业研究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中首家设立的专门从事安全产业研究的机构。专注于工业和通信领域安全生产发展政策及热点难点问题研究,长期致力于为政府部门和工业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政策、战略、规划等研究服务。研究范围涵盖安全产业、工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信息化、民爆行业等领域,研究重点包括安全发展战略、产业规划、政策法规、经济运行、产业投资、国际比较等。提供有关专题报告、规划咨询、案例分析、试点评估等服务。定期提供《安全产业研究》内参,撰写《2013-2014年中国工业安全生产蓝皮书》和《2014-2015年中国安全产业发展蓝皮书》。研究所以业界资深专家为顾问,以博士和硕士为研究主体,在权威网站发表数篇文章,完成多个课题的研究,支撑中国首支安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建立及运行,形成了一支学术严谨、专业互补、思维创新、经验丰富、务实高效的研究队伍。
(编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