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坚守信念,相信未来--杨“保镖”与滇金丝猴的故事,大家是否对坚守信念,相信未来--杨“保镖”与滇金丝猴的故事感兴趣呢。
杨学荣在野外安装红外相机 摄影:TNC(廖灏泓)
初见杨队长时,他正准备进山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眼前这个朴实的小伙儿,皮肤黝黑,笑容腼腆。很难相信他是一个已经在老君山社区巡护队工作了十几年的资深“保镖”。仔细一询问才得知,19岁,杨队长就与滇金丝猴结缘,成为了“滇金丝猴”保镖,至今已经有15年了!
那一年,他19岁
早在2003年,时任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老君山滇金丝猴保护项目经理的龙勇诚老师,首次对金丝厂种群的家域范围、种群数量、行为活动规律等关键生态学和行为学特征开展研究。他聘用了三名野外向导,19岁的杨学荣在其中显得尤为稚嫩。19岁的他没有想到,他会自此与滇金丝猴结下不解之缘。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 摄影:赵锷
科研项目结束后,杨学荣对滇金丝猴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想参加由TNC支持的社区巡护队、想参与到保护滇金丝猴的工作中。但这一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父母反对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工作太危险!巡护工作常常要在崎岖的山路上巡护几十公里,父母担心身体不够强壮的杨学荣承受不了。父母的反对与担心不无道理。那时村里还有不少人要到山上偷猎、偷砍盗伐,如果遇上冲突,他会面临危险。巡护路上也可能有各种不确定的状况发生。
巡护 摄影:TNC
一边是父母,一边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如何选择?这个19岁的年青人并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他说服父母家人同意让他尝试这个工作。在日复一日的野外工作中,在老君山的森林里,这个内向的少年逐渐变的更加自信,身体也日渐强壮。
离开与归来
8年时间一晃而过,2011年,杨学荣已经27岁了。这个年纪尚未婚娶在村里可不常见。这可急坏了杨学荣的父母。没有姑娘相中他,一方面是因为巡护队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他无暇顾及个人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他没有像样的婚房。巡护工作补贴有限,他几乎没有攒到什么钱盖房。
老君山 摄影:TNC(廖灏泓)
那年12月,杨学荣提出退出巡护队,想去赚点钱回家盖房。退出之后,他外出务工,做小本生意,用两年的时间盖起了新房。这期间他也没有遇见相对眼的姑娘。离开了巡护队,但他还是时刻牵挂着山上猴子的命运。2013年,他决定要重返巡护队。“房子盖好了,对象再看缘分吧”,杨队长说道。
巡护队的重组
2015年,杨学荣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丰富保护工作经验的老巡护队员。而当年和龙老师一同寻找猴子踪迹的老队长张志明已经64岁。为了让这支队伍持续高效运转下去,巡护队进行了全面改组。巡护队新招聘了6名队员组建了一支拥12人的队伍,老队长老张转任滇金丝猴保护顾问,杨学荣被大家一致选为新队长。他带领的这支队伍,在山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猴子保镖”。
改重新组建后的巡护队合影 摄影:弥司子
与持枪的盗猎者对峙
2015 年 6 月的一天,巡护队员们经历了危险一刻。在老君山金丝厂山峰鬼哭崖,7名老君山巡护队队员发现了3名持枪且带有猎狗的盗猎者。队员们站在悬崖上方对盗猎者喊话,敦促其停止偷猎行为并立即离开。盗猎分子朝上空开枪示威。队长当机立断呼叫了剩余5名巡护队员上山支援,双方僵持许久,最终在人数的压力下,盗猎分子选择撤退下山。
巡护队员没有执法权,又手无寸铁,这样的对峙对巡护队员们是不小的威胁。而这样的情况在老君山十几年的巡护监测工作中常常发生。“如果我有一把枪就好了,我就可以一枪把那只猎狗打死!”年轻的队长杨学荣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和屈辱,愤愤不平地说了这样一席话。
雨中巡护 摄影:TNC
不断学习,自我提升
从纸质地图到GPS,从手工表格到智能巡护终端,巡护工作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队员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身为队长,杨学荣的工作尤为具有挑战性,他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技能。
检查红外相机 摄影:TNC
2017年老君山全面推行了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工作。通过系统培训和学习后,杨学荣带领队员们在近1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精心布设了95台红外相机。根据监测计划,巡护队员需要按季度采集数据,并进行新一轮次的相机布设。现在,除了繁重的野外工作外,杨学荣还需要不断学习电脑和新设备的操作,学习识别物种,定期整理大量巡护数据及红外相机资料。
现在,杨队长已经能够指导队员和志愿者去如何辨识物种并整理照片了。“你看,除了滇金丝猴,老君山还有亚洲黑熊、小熊猫、黑颈长尾雉、血雉等珍稀濒危物种”。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巡护队员在老君山布设的红外相机共监测到20多种大中型兽类和鸟类,面对电脑屏幕里一张张精彩的野外照片,队长的脸上泛着光彩。
清理猎扣 摄影:TNC
但是,当照片中出现猎狗以及手持猎套的山民时,杨学荣脸上的表情立刻凝重了起来。在老君山,包括采集、垃圾污染、无序旅游、打猎(猎套)、放牧等人类活动依然在持续干扰着滇金丝猴以及她们在丽江最后的栖息地。在2017年,巡护队全年共记录并排除干扰事件共276次。
新身份,新挑战
2018年,杨学荣发起注册了老君山第一个本土民非“丽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在过去的15年间,他见证了外来的公益机构为了保护这片山、护好这群猴、帮助这方百姓所做的努力,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白外来的力量终究只是助力,守护家乡的重任需要社区成员共同承担。从村里走上山的少年,下山时已是中流砥柱。他成立的保护中心将不再只关注巡护,也将考虑如何带领社区重建有序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恢复和发展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社区行为方式。
杨队长带领队员巡护 摄影:弥司子
保护和发展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如何守护并巩固过去巡护的成果?如何让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他未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也需要更多人的支持。
(编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