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埃塞俄可再生资源(埃及可再生能源)

2023-07-10 12:17:37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说出埃塞俄可再生资源(埃及可再生能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说出埃塞俄可再生资源(埃及可再生能源)相

最近很多人关心说出埃塞俄可再生资源(埃及可再生能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说出埃塞俄可再生资源(埃及可再生能源)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加强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无疑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2022中非智库能源论坛”上,围绕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中国和非洲多国专家、代表展开深入交流,为深化中非能源合作提供专业视角和思考。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基础牢靠,能源合作处于优势互补和深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成熟的能源技术、装备、制造和工程体系,愿意也能够与非洲各国一道,共同开创能源高质量合作新局面,共同谱写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携手推进能源转型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能源使用方式的重大变革,能源低碳、清洁发展已势不可挡。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和发展同样重要。

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存在资金与技术的短板,能源转型仍面临不小挑战。

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戈万加表示,中国在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这正是非洲发展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非洲自然资源丰富,风、光、水及地热能资源都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须继续加强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合作。

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提到:“非洲可利用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制定非洲能源革命的路线图,合作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转型的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经济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张华林则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基础牢靠,能源合作处于优势互补和深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成熟的能源技术、装备、制造和工程体系,愿意也能够与非洲各国一道,共同开创能源高质量合作新局面,共同谱写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去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发布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提出建立新时代中非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启了中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篇章。”张华林表示,中国和非洲均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中非携手推进能源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十分迫切。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表示:“中非之间在气候变化和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非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面,需要政府、企业以及能源领域的多方努力,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模式,从而找到新的合作路径。”

莫桑比克驻华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则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减少经济影响和经济成本。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对许多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团结一致,通过交流经验来解决需要面临的问题,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事实上,非洲拥有极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这将使非洲有机会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记者了解到,位于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地热带的肯尼亚,地热资源储备丰富,是世界上第八大地热能生产国。地热一直以来都受到肯尼亚政府的青睐。

肯尼亚工业化、贸易和企业发展部首席秘书约翰逊·韦鲁表示,肯尼亚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储量丰富。其中,大裂谷地带蕴藏的地热资源可发电7000至1万兆瓦。发展地热能对肯尼亚实现低碳目标及应对气候挑战至关重要。

肯尼亚能源局首席秘书戈登·基哈兰格瓦也称:“肯尼亚计划到2030年实现100%清洁能源发电,从而实现碳中和。中国在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先进的技术,进一步加强中肯之间的合作,将有利于我们实现低碳目标。”

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执行委员、中国石油QHSE首席专家周爱国提出,世界各国地热利用快速发展,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发地热能,年增长速度18%。我国地热总装机容量超20吉瓦,替代标煤2800万吨,占能源总消耗的0.6%。肯尼亚地热资源丰富,境内分布有14个地热区块。未来,中肯双方应利用各自的经验,加强开展地热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研究,进行地热高效利用场景研究及配套技术应用示范,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需平衡低碳与发展关系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正在崛起,与此同时,在全球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传统能源仍将占据主力能源的位置。尽管能源转型已成为各国共识,但在减少碳排放的全球趋势中,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现实情况也应当予以区别考虑。

当前,非洲大陆的大片地区仍难以获得基本生活用电和烹饪燃料,对非洲大部分国家而言,如何平衡低碳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当务之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执行所长黎文涛认为,非洲的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对非洲来说,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固然重要,但气候变化问题是后工业化时代对发展过程的反思纠错,而非洲大多数国家还未进入到工业化。对非洲国家而言,国家发展和工业化是更加紧迫的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十分重要。

中国石油西非公司原总经理王俊仁也表示,能源转型是在能源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在非洲能源供应不足的形势下,各国仍须把油气发展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同时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共同发展。

非洲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天然气作为从化石能源消费向可再生能源消费转型的必需品,未来还将在全球能源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油气领域的投资,不仅是非洲解决能源贫困问题的现实选择,也是抢抓能源转型机遇、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目前,非洲油气剩余可采储量分别为165.7亿吨和12.89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油气剩余可采储量的7%,且非洲多个资源国的油气采储比较高,开发程度较低。”王俊仁表示,近10年来,全球多个重大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非洲海上,包括莫桑比克、塞内加尔等,非洲总体上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王俊仁进一步强调,一个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首先必须解决能源问题。油气作为原料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燃料也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对拥有油气资源的非洲国家,大力发展油气产业,不仅可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也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非洲油气资源国政府应统筹规划,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油气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本国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应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共同合作勘探开发油气资源。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仍将持续增长,这是中非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的经验可以为非洲借鉴,利用中国‘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的经验制定中非合作发展的长期战略,推动实现非洲走低碳排放发展之路。”李俊峰说道。

(编辑:董曙光 校对:颜京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