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交换机制(再生资源交换机制图)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交换机制(再生资源交换机制图)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
一个沉默的竹篮(背篓),在垃圾堆旁边,静悄悄的站着。
旁边两排垃圾桶,放不下;它在垃圾桶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它其实还很新,本来不应该这么短命。
编织它的匠人,如果看到这一幕,可能会心疼。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当我们侃侃而谈这个时代缺乏匠人精神,却忘了,别具匠心的东西是会被爱惜的。我们很少会去爱惜一件东西,去想着发挥它最大的物之所值。
如果在农村,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面,这个竹背篓应该会轮流在各家转一圈,见证十多个娃娃从小到大。
可是在它都市里,在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城市中,没有人要。哪怕是免费想赠送出去,可能也找不到需求方、找不到接手的下一家。
而像这类旧背篓、旧衣等问题,可能是“垃圾分类”无法解决的。在不了解来源的情况下,在较大概率上,即使有需求也不愿意用,因为怕来源不明、不安全、感染。
新妈妈们在淘宝上,使劲去寻找新的产品。在网上、手机上举手之劳下单,然后在家里等着收货、打开重重包装、开始使用就行。
娃娃们的衣服也是。小孩子长得快,几个月,一件衣服穿不了十多次,就需要淘汰。哪怕其实它们质量都不错,可是剩衣服,却无处可去。
都市水泥森林里面房价的高昂价格,更令囤积变成了一种奢侈行为——一个物品闲置之后实际代价比物品本身价格高N倍!!!于是最后,绝大部分这些小孩子们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在短命的“服役期”之后,就和这个竹背篓一样,沦落到与垃圾桶为伴的地步。
都不曾去想:一件商品,从砍伐材料或提炼原料,到人工加工、物流成本……甚至被丢弃后的后期焚烧处理,各个环节,其实是有不小的环境资源代价的。
整个社会的服装用品生产,都在迎合这种习惯:新颖的款式,漂亮的外观,低廉的价格,短命的使用期。
人们都不喜欢雾霾,邻避污染源,都向往碧水蓝天;可却不曾意识到,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节约、不爱惜,导致了雾霾和污染。
如果你曾经搞过大扫除,你就明白:这种问题是多么严重。废旧的衣服、物品,明明还可以用,还比较新,却除了扔掉别无去处。
如果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那么请问:它正确的位置,在哪里?
2018年3月两会上,我们第一次听到了“高质量发展”这个词。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高频出现。可是,我们城市化现实生活中的这种问题,解决方案在哪里?
其实,城市中的各社区、街道、学校等机构,在这个问题上,只要认真去探索,大有可为。完全可以鼓励人们把闲置衣物捐赠、或者开设二手市场、周末跳蚤市场,让人们去交易。
对于那些没有时间交易的居民/学生,社区、街道、学校等机构可以建立一种回收机制。如:捐赠物品,进行一定的估价,予以虚拟币/分值;通过这种虚拟分值,下次这个捐赠者可以换到自己需要的、心仪的东西;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时代,不再能够继续依赖原来习以为常的榨取自然资源的方式,来谋求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际上有一个“地球生态超载日”(the Earth Overshoot Day)的概念,是一个衡量人类消耗资源超过自然再生能力的时间指标。如今,每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到得越来越早。去年的生态超载日是8月1日——人类仅仅7个月,就耗尽了全年可再生资源。中国的表现更糟:中国2018年“生态超载日”在6月15日已早早开始,也就是说:2018年,中国人在6月15日就花光了一整年的可再生资源。
人类如何挽转全球生态破产形势?
让物,能各尽其值。
文/绿会Linda 核/花花 编/小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