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让清洁能源的使用变得像网购一样方便,大家是否对让清洁能源的使用变得像网购一样方便感兴趣呢。
可持续发展专题:分布式能源
一家涉足清洁能源和电力领域、使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创业公司,创始人是个学习爵士乐二十多年的文科女生,公司在疫情期间非但没有陷入困境,反而还签了新的订单。
区块链如何在电力行业应用?光伏发电的优势是什么?光伏电与分布式能源开发在中国是否有前景?听说能源APP能每年帮商场和写字楼节省100万电费?
联合国新闻带着许多问号,走进上海市中心一栋 “众创空间“(WeWork)的办公楼,见到了环境署亚太区低碳挑战赛获奖者、上海分未科技的创始人杨凯凯。
数字技术与能源业务
环境署在亚太区低碳挑战获奖者页面上这样介绍杨凯凯和她创立的上海分未科技:“基于区块链和先进的计量基建技术,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业务”,听来着实有些抽象,对此,凯凯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
杨凯凯的公司创立于2018年,最初所开展的项目主要位于东南亚的菲律宾和泰国等地,通过对项目的介绍,或许能更加具体的了解她所从事的工作。
我们希望把分散的中小规模分布式能源资产,比如户用侧的光伏板,还有储能电动汽车,聚合打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电力能源流,然后再卖给一些需要用电的企业或者用户。
而区块链在其中主要起到建立多方协调和信任的作用,好比我们今天刚认识,我要是给你10块钱可能不要紧,但我要给你一万块钱,就可能需要支付宝或者其他第三方机制去协调,区块链扮演的也是类似的角色。
杨凯凯:“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在菲律宾,当地的电网不像国内那么强大,首都马尼拉市区主要由全国最大的马尼拉电力公司管辖,但许多周边地区则需要依靠一些私营企业或者社会资本所运营的小电网。
当地从电网买电的成本大约相当于每度电1.5到3块人民币,用的越多,电费也越贵。因为天气炎热,常常需要开空调,居民一个月的用电量大约在250度左右,电费差不多要300到500块人民币,在人均月收入相当于人民币3000到5000元的情况下,用电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支出比重。
另一方面,菲律宾的光照条件很好,适合安装光伏板,使用光伏电。我们的项目就是与当地的一家基建伙伴合作,在马尼拉搭建了一个市区光伏微电网。
除了降低用电成本外,我们还看到了数字化支付带来的衍生机会。菲律宾的支付环境相对也比较差,许多人没有银行账户,要通过手机软件打车时,常常需要跑到线下的小售货亭,将现金交给店员,再由店员帮忙叫车,而通过我们开发的手机应用,用户不必再跑到售货亭,就可以直接支付,购买光伏电。
受访者供图 | 分未科技开发的分布式清洁能源购买管理手机应用界面
另外,考虑到菲律宾有不少海外劳工,我们的应用也允许在海外的菲律宾人直接为在国内的亲友远程买电或是支付电费。”
而在环境署亚太区办事处所在地泰国曼谷所开展的社区光伏项目,则成功地解决了光伏板“安装难”的问题,还获得了泰国电力监管会的认可。
杨凯凯:“泰国包括曼谷在内的大部分城市就像上海一样,即使用户想装光伏板,也没有屋顶可装。因此我们在曼谷开展的社区光伏项目,是在一家工厂的屋顶安装光伏,产生的电能中大部分,比如60%,由企业自用,其余40%则供给周边的居民。
在泰国使用光伏电比从电网买电便宜,因此居民不但能用上清洁能源,还能降低用电成本。去年,我们的项目入选了泰国电力监管会的创新沙盒,在一共187个项目中排名第六。未来我们也希望能与环境署在曼谷进一步开展合作。”
© 联合国图片/Mark Garten | 在印度政府的资助下,联合国纽约总部的会议大楼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
谈到国内的发展情况,杨凯凯说,由于中国的国家电网较为健全,且生活用电成本不高,因此在国内推广这一模式还存在着一些挑战,但她和团队也已经开始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杨凯凯:“国内推广的挑战第一是经济性,因为大多数国家是个人用电的费用高于企业用电,而国内则是通过商业用电来补贴个人用电,目前生活用电的电价大约是每度电六毛钱,大部分人都不觉得贵,所以除非光伏电的成本进一步下降,否则暂时还不具备相应的市场。”
“第二就是政策性,因为国内的电网非常强大,分布式能源作为一个新的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渡。不过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试点和探索,我们今年也开始在拓展一些这方面的应用场景和业务,比如江苏省开展的七个隔墙售电试点项目,我们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正在积极落地。”
© 联合国图片/Eskinder Debebe | 蒙古国乌布苏的一个家庭使用太阳能板为蒙古包供电。
能源创业故事
创业本就不是易事,在能源电力相关的行业创业更是显得有些“小众”,让人没想到的是,杨凯凯并不是“算法狂人”或程序员,也不是能源电力背景出身,她大学的专业是英国文学和法语,还学过二十多年的爵士乐。
杨凯凯:“我是大学时期开始接触区块链的,当时投资了比特币和其他一些加密货币。之所以会对能源,尤其是分布式能源感兴趣,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马斯克的影响。之前读了他自传里面的文章,里面写道,太阳其实是一个最好的发电体,而且可以无限地用下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从前年开始,光伏的边际成本逐渐降低,我就开始想,区块链是不是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现实世界里,在能源的应用场景里体现价值,然后从2016年起慢慢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Giulianna Camarena | 秘鲁的丘利皮亚社区已经开发了浮动太阳能电池板,为灌溉项目提供电力。
杨凯凯说,虽然国外在2013年左右就有了分布式能源的概念,但直到2017-2018年,光伏基建的成本有了显著下降,这个领域的商机才慢慢显现出来。
杨凯凯:“传统电力行业一定是电网拥有的资产才能参与,但未来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参与的机会就会更加多元。分布式能源的特性就是非常分散,位于用户用电侧,而不是在电网公司里,比如电动汽车就是和你在一起的,储能可能就在商场里,光伏板就在你家的屋顶上,而且个人或者小工商业,发电和用电的量都不是很大,通过这些分布式的能源资产,就能够形成一些小型的局域电网,自己发电用电,实现平衡。”
能源行业新机遇
今年新冠疫情来袭,许多创业公司和小企业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有些甚至陷入经营困境,但杨凯凯表示,虽然海外的一些项目因为疫情被迫推迟,但国内市场却产生了新的机遇。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Louis Fourmentin | 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牵头的绿色翻新项目的一部分,技术人员在南苏丹拉贾夫的一所警察学院安装太阳能电池板。(2018年8月21日)
杨凯凯:“公司在最近的调研中发现,我们开发的这个能源交易应用,还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用电管理方面的问题。打个比方来说,一个打车软件,不可能只有打车的界面,肯定还兼有路线规划等一系列管理功能,我们的应用也是一样。许多企业发现,应用程序中的能源管理功能,能够帮助他们分析用电情况,给出指导建议,让每月的用电成本降低3-5%。”
“电费是许多经营场所的一项重要支出,大部分工商业一个月的电费可能就要二三十万元,我们最近接触的一些商场,每月的电费要达到300万人民币左右,每月节省3-5%就意味着保守估计也能省下9-15万,一年就是大约一百多万。在疫情的背景下,大家对于运营成本都有所考量,这一点对于用户来说颇具吸引力,因此最近我们的业务发展不错,还签了新单。”
© 环境署图片 | 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从夏威夷起飞。
对于创业这件事,杨凯凯并没有把它想得太大,她说自己不是要去“颠覆”些什么,而是希望尝试通过新的技术,来解决一些“说大其实也不太大”的问题。
杨凯凯:“从成立到现在,我们融资一共融了500万不到,其实预计是明年开始有收入的,但实际上今年已经实现了收入。公司现在有14个人,另外还有一位英国员工,即将开始帮我们筹备英国业务。”
“要说想出一套什么商业闭环,我觉得不太可能,那些都是一家企业成功了之后别人再去给它定义的,与其想那些遥远的东西,不如想想怎么解决现阶段的一些问题,怎么让问题变得更好解决。”
“目前使用光伏主要的问题,一是没有可安装光伏板的屋顶,另外就是许多人虽然明白光伏电实惠又清洁,却无法一下子拿出安装所需的一笔前期投入。而我们就是希望通过一些新的技术,通过我们开发的能源交易平台应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能源交易中来,更加低门槛、低成本地购买和使用清洁能源。”
(编辑: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