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应理性看待“煤改气”,大家是否对应理性看待“煤改气”感兴趣呢。
当经济最活跃的珠三角区域遭遇煤炭消费零增长约束,“煤改气”会是唯一最优解吗?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造纸、煤电和陶瓷等传统行业的日子明显不好过,这些高度依赖煤炭的传统行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打赢保卫蓝天战的最大阻碍。既要应对国家层面的节能减排要求,又要满足人民对提高环境质量的诉求,还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动产业升级,这对地方主政者来说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对于这些传统高耗能行业,广东省没有明确提出强制“煤改气”,官方的提法是“实施清洁能源改造”。但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双方心里都很清楚,除了天然气,广东没有其他更好的能源选择。
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相对少的天然气,是不可多得的优质清洁能源,但价格也比煤炭高出很多。在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与保持企业经济竞争力之间,是一架需要不断判断、调整的天平。
在层层施压之下,经济最为活跃同时也是煤炭消费最高的珠三角区域,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一场“煤改气”行动。但有意思的是,这项打着蓝天保卫战旗号的行动,看似具有光明正大的理由进行宣传报道,但无论是地方主管部门、天然气企业还是积极改造的自备电厂、陶瓷企业,他们都不太情愿多透露一点消息。
这也不难理解,这不仅事关我们头顶的蓝天,也事关一些企业的生死,“煤改气”注定是一场攻坚克难的行动,相关参与者或多或少都会担心激化矛盾。
能够负担得起环保改造、用得起天然气的必定是这个行业的少数头部企业,他们在产业链中具有较多的话语权,也有能力将上涨的成本传导至下游。对于绝大多数小企业来说,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走不通了,但要适应新的环保政策要求,需要付出更为高昂的代价,即便如此,也无法确保有一个看得见的光明未来。
原因在于这些传统行业已经严重过剩,内部竞争极其激烈。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陶瓷行业产能为140亿平方米,但实际产量只有101亿平方米,大量生产线陷入停工,过度投资带来的恶果逐渐显现,这一轮控煤行动也是加速其淘汰革新的助推力。
但侥幸生存下来的企业,需要担忧的问题一点也不少。首先是气源供应问题,广东是一个缺煤少油少气的省份,一次能源极度匮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是基于国内煤炭资源丰富而逐渐形成的。尽管广东省在天然气利用方面已经制定了从气源供应到管网建设再到降低管输价格的多项措施,但过去发生的气荒,让这些企业还是心有余悸。
除此之外,天然气价格始终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竞争力。由于全国各省对于污染物排放的要求并不一致,“煤改气”既会淘汰一部分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也会促使部分企业向环保标准宽松地区转移。毫无疑问,“煤改气”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将会很快开展起来,但留给所有参与者的时间不多了,要在三年的时间里全面完成“煤改气”改造任务,需要解决的事情太多了,应该科学有序地推进,而非搞一刀切式的运动战,毕竟蓝天不会撒谎。
(编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