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今冬LNG价格趋于理性,市场保持微妙平衡,大家是否对今冬LNG价格趋于理性,市场保持微妙平衡感兴趣呢。
截止目前,2018年供暖季的国内液态市场,与去年热闹非凡的行情相比,显得有些平静。
进入供暖周期以来,国内LNG价格在4000-6000元/吨左右的水平徘徊。对照上一年供暖季的LNG价格走势,(2017年11月15日之后)国产LNG价格曾出现过十八日连涨,从3850-4350元/吨一路迅速高走到8000-9000元/吨,甚至破万。暴涨的态势,也一度引发整个能源领域对于天然气利用的热议和反思。
“去年(的LNG价格)是不正常的,今年的价格才是正常水平。”这是多位LNG从业者给出的评价。在他们眼中,2017年年末LNG价格的飙升,源自人为因素的干扰。由此带来的短期暴利,并不利于终端市场的长期维护。尤其对于早年凭借低价将市场慢慢培育起来的液厂供应商来说,上个冬天市场的疯狂令他们感到不安。
“现在是,下游用得起,上游有钱赚,双赢。”多位北方液厂人士表示,今年的LNG行情开始回归理性,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出市场供需状况。在此基础上,企业保持微利。“比去年差一点,但是比往年好很多。”
贸易商套利空间压缩
为何今冬LNG价格起伏相对去年较为平稳?“首先是没有出现气荒,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海气价格跟随国产气价格上涨。”一位东部的LNG从业者给出上述解释。
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市场准备相对充足,是到国内LNG市场波动较小的一个共识。据了解,供暖季之前,大量载有LNG的船舶在码头外海域徘徊无法卸载。由于需求相对饱和不及预期,如何抢时间组织消化这些货物,成为当时波及整个产业链颇为棘手的任务,于是,在以往属于个例的“液来气走”情况开始更多出现。
与此同时,海气价格及时紧跟国产LNG价格上调,海气与国产LNG价差不及去年,压缩了贸易商的套利空间,人为干扰因素受到了抑制。“中间贸易商失去了向更远距离市场输送价差的利润驱动,不再有机会哄抬价格,液留在了原有市场,这是一个能够反映真实供需水平的市场。”
上述人士分析说,去年尽管海气出站价格在5000元/吨左右,但由于国产LNG价格高达8000元/吨以上,其中的价差空间,使得大量海气被贸易商运输到1000公里以外的市场。这又传导回来,导致接收站附近的价格冲向顶点10000元/吨。而今年LNG价格总体偏低,接收站的出站价格有空间跟着内陆LNG上调价格,上调后缩小了贸易商的套利空间。
“南气北上”,是去年天然气行业里的一大亮点,表明构建一个跨区域的互联互通的天然气管道网络的必要性。海气在2017年首次开启了更大范围的征程,辐射距离从三百公里奔向上千公里以外,充分展现了自身的价格竞争力。不过到今年,南北价差已经难以支撑规模性的“南气北上”。
“出站价格真实反映了市场终端价格,维护了市场价格和终端用户价格机制的公平稳定。”不少LNG从业者淡定表示,目前的LNG价格不算低价,属于正常价格、合理利润。“比去年差一点,但是比往年好很多。”这也是他们的普遍感受。
不过在上述人士看来,如果今年冬季出现局部气荒,接收站的出厂价格依然不会飙涨,但会像去年一样留给贸易商空间。原因是接收站以国企为主,即使LNG定价放开,但在国企出厂价环节,依旧会受到无形的管控。但是在贸易商环节,企业性质较为丰富,所以才会出现去年贸易商疯狂倒卖指标的情况。
气温波动,价格弹性明显
12月1日,西北液厂刚刚历经了连续一周的价格下跌。
当时eo询问内陆液厂相关人士,相较于去年的低迷态势是否会在整个冬季持续。对方表示,这一方面取决于与之竞争的海气的船期安排;另一方面,如果气温出现骤降,也将推动液态库存的消化。
果不其然,进入12月的第二周,全国出现开始大范围的降温。中央气象台在12月5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包括华北北部、江淮东部,甚至华南北部等多个地区气温会出现八到十度的降温幅度。冷空气大范围席卷,液态市场的需求和价格也出现了敏感地波动。
LNG挂牌价格从12月6日“止跌回稳”,到12月7日局部微涨,再到12月10日大面积上浮150-380元/吨,12月11日局部进一步上浮500-700元/吨,久违的涨势持续数日。直到12月14日,LNG价格上涨的态势趋于稳定。
“(12月)10号左右用量增加,14号左右减少。”上述内陆液厂人士表示。据其统计,仅在气温骤降的12月10日当天,其LNG的销量就比此前增加了30%以上;12月14日之后,部分定价较高的液厂价格出现回调,但多数液厂的价格保持稳定,“需求量略下降,但产量很低,价格基本没动。”
持续几日的寒潮无疑为液厂的“去库存”,带来了短暂的契机。“需求量明显增加,液厂库存就是那段时间降下来的。”一位液厂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的市场运行较为健康,“最近库存较低,产销平衡。”
贸易商和运输车队的超常规加价,是去年液态价格推波助澜的重要因素。据eo了解,近期贸易商的中间加价幅度在几十元左右,上周降温时升到100-200元/车。与去年出现的500-1000元/车的加价幅度相比,今年的加价相对平稳。
随着冷空气散去、气温稳步回升,从12月18日开始,LNG价格开始出现明显回落,连日降幅在100元-200元/吨左右,甚至出现局部货物积压的状况,市场供应充足。
气温似乎已经成为影响今冬LNG挂牌价最为直接的要素。事实上,真正的暖冬情绪从10月开始蔓延。国家气候中心于10月份发布了关于2018/2019冬季气候趋势的官方预测,得到的初步结论是,“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保持微妙平衡
年初投资主体对今冬还是跃跃欲试,但到目前,价格的涨幅普通不及预期。“今年冬季目前多维持在4000-5800元/吨的价格水平,相比之下,去年是6000-10000元/吨”与此同时,去年年底增加的大量运输车辆,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不少停运的情况。
不过从全年的平均价格来看,情况又有所不同。“今年的平均价格比去年要高,淡季不淡,夏季价格明显高于往年。去年只是年底价格飙升,但前九个月价格较低。”一位山西液厂人士表示,“但也确实低于预期,明年预期会维持在目前的价格。”
不过也有西北液厂人士指出,这与中石油供应的管道气原材料成本上涨有关。据其介绍,今年夏季均价4000元/吨,较去年高出1000元/吨左右。原因主要是原料气较去年更高,成本高出去年1000元/吨左右。
“隐约能感觉到,当海气价格低廉时,国产气限气减少供应量,带动国产气价提升,海气价格跟随维持。”该人士表示,“否则国产气将大量进入华北市场,迫使华北区域的海气价格更低。”于是,市场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在LNG价格出现暴涨的2017年之前,液厂普遍未感受到LNG市场价格能够有大幅度的起伏。“冬季价格波动不算大,气温影响也小。”有北方液厂相关人士表示,他在2017年之前几乎没有经历过限气的情况,上游供应的原材料相对充足,“合同量就是申请量。”
直到2017年,天然气消费量出现超预期的爆发式增加,相应的产业链各环节却准备不充分。加之中亚气方面出现了违约式供应减少,以及第一年大规模“煤改气”带来的诸多衔接问题。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储气设施,都在去年突如其来的增量面前遭遇瓶颈。
当所有的麻烦集结到一起之后,管道气气源商不得不临时压缩资源量的配给。限制供应的出现,使得液态供应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给贸易商留出了运作的空间。即使在供应相对充沛的今冬,液厂依旧有限气的压力。
(编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