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环卫时评垃圾分类要出实招重实效,大家是否对环卫时评垃圾分类要出实招重实效感兴趣呢。
日前,由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环卫所牵头实施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确定了20个试点小区。7月29日,这20个试点小区内首个智能垃圾分类收集平台在闻都新苑小区投入使用。
垃圾分类让城市“轻”下来,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这几年首府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智能垃圾分类收集平台投入使用,此举有利于垃圾精准投放、城市精细管理。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分类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业已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尽管很多市民有了认识,但自觉、长期参与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的意识还不强。文明习惯的培育有一个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日本,垃圾分类精细化程度相当高,比如,不同材质的纸张就分为好几类分别进行回收。尽管分类非常复杂,但日本从幼儿开始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从小培养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于此而言,要让垃圾分类“习惯成自然”,除了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引导外,还应注重“小手拉大手”、志愿者的示范带头,用知识的普及提升意识,用自治的力量规范言行,从而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
垃圾分类要落地,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至关重要。从许多地方的探索性实践来看,采用“有偿回收”的正向激励方法是不错的尝试。比如,推行“垃圾换商品”,鼓励市民用积聚日常生活中的牙膏壳、塑料瓶等换取日常用品;又如,建立“绿色账户”,积分能在微信、支付宝中兑现使用,或者冲抵物业费。只有让垃圾分类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让人们真正爱上垃圾分类。
一言以蔽之,垃圾分类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有教育引导,有奖惩机制,再加上自治的力量,管治并举打好持久战,就会促使人们垃圾分类行为慢慢固化,成为“践行绿色生活”的新风尚。
(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