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保百科带来环境保护Vs经济发展,伪命题还是真冲突,如果您想了解环境保护Vs经济发展,伪命题还是真冲突,请往下看。
环境保护会影响经济发展吗?
会吗?
不会吗?
就像反腐会不会影响GDP,这个问题不仅为斥为伪命题,还会被认为是“奇谈怪论”,严肃地予以批判。
但在环保风暴越刮越猛烈的当下,凌冽的寒风触发了一场冷思考。12月9日,2017环保上市公司峰会在广东肇庆开幕,这个云集了环保产业界大佬的峰会,今年是第三届。
1
对环保市场来说,绿色发展,万亿市场,已经成为共识。2017年的环保业界,最惊天动地的事儿,就是环保执法带来的市场格局深刻变革。
千里之外的华北气荒,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坦率来说,环保企业是环保执法的受益者,这两年,正是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执法力度,使得环保企业获得了大量订单,开辟出广阔的市场。
环境商会会长、博天下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认为,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对环境的污染之上的。如果在环境高压政策的驱动下,这些存量的污染产业,必然会在政策的驱动下,或者搬离中国,或者失去生存空间。
快速推进的煤改气,解决了环境问题,却忽略了温暖问题。环保执法,很显然已经影响到了民生问题。
如今,煤改气政策改弦更张,优先保障供暖,天然气缺口却不可能随着一纸文件而补上来。所以,最先遭到天然气断供危机的,必然是工业企业。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很多工业企业已经因为污染被关掉了。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认为,环保执法,显然已经影响了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的价格纷纷上涨,煤炭、钢铁、水泥、玻璃、天然气,已经涨到了2011年以来的最高价,但这一轮价格上涨不代表需求旺盛,而是因为供给不足。
在供给不足的成因里,强力推进的去产能和治理散乱污行动,强烈干预了市场供求平衡。如果说“猛药治理沉珂”还有其道理的话,无分轻重,一律关停的运动式执法,必然带来对市场的显著影响。
当大宗商品都上涨,整个社会的工业生产成本会显著提高,这就是环保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2
在环保风暴下,整个社会都在付出成本,如果成本不可避免,至少不应该使之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认为,环保执法应该遵循正确的路径,治理污染绝不能让企业停产或限产。
刘胜军认为,环保执法不能只依靠行政,要靠法律的手段,市场的手段。一刀切的行政手段必然带来的问题是,第一,会对市场形成过多的干扰,比如说停产,直接带来了市场上某种工业品的缺口。第二,行政化手段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相关企业并没有因为限产和停产,提升清洁生产能力。
是的,污染的企业也有合法的权利,不可以行政化手段随便拿捏。
过去,环保执法陷于“宽松软”,个别地方甚至对污染企业打开绿灯,在这样的环境下,环保产业当然没有生存空间。
如果用一刀切的方式,将昔日的污染企业清理出市场,则环保产业同样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境地,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必须遵循良性的治理路径,在法律的框架下,一些企业通过提升产业水平,重新获得生机,一些企业则因为成本压力,选择退出市场。
如果这些工业企业不进行技术升级,那环保产业的机会也会丧失。
简单粗暴的行政化手段,一定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镇痛。简而言之,环境保护执法,当然是一件正确的事儿,但必须正确地做。
作者介绍:赵口袋,资深媒体人,生态资本论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