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朝阳产业(再生资源总部经济)

2023-05-08 19:17:14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朝阳产业(再生资源总部经济)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朝阳产业(再生资源总部经济)相关内

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朝阳产业(再生资源总部经济)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朝阳产业(再生资源总部经济)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全球产业研究院&资源集团新产业团队

2021.08.05 15:24

复星氢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 | 蒋新发:废钢是一个对经营管理者经验素质要求很高同时又是资金密集型的朝阳行业

“星”量汇聚,“氢”力而为。7月10日,由复星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复星资源集团举办的“氢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在上海黄浦江畔外滩金融中心成功举行,现场的专家学者及氢能企业家围绕氢能制备、储运和应用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氢产业政策、技术、模式等方面的发展新成果、新趋势。

新余市嘉锐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新发先生在会上进行了“碳中和背景下钢铁行业降碳路径探讨”的报告,详细阐述了当下废钢行业的痛点和机遇,并着力探讨了如何与复星一起整理合作整合全国废钢生产基地的方法和路径。

————金句摘要————

废钢一种载能节能、低碳环保、可循环使用的再生资源,是唯一替代铁矿石的主要炼钢炉料。国内废钢利用率目前只有21%,相比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废钢企业规范管理难度大,每个厂家的炉型、用料结构、品种都不一样,标准千差万别,无法定下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完全靠管理者经验,这是一个很大的痛点难点。废钢企业长期布局,第一要以加工为主、兼顾贸易,第二设置产废利废集中点,第三寻找税收洼地,第四全国多点布局形成网络。

————主要内容————

废钢行业发展现状

从2013年开始,工信部陆续已发布八批符合废钢加工条件准入企业名单,目前已超过500家;废钢的特点呈现“小、散、乱”的局面,因为这个行业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管理能力差,同时以小的个体户、小微企业为主,从业人员素质差。废钢产业发展极其不平衡,所以国家重点在这个行业进行鼓励,还有产业政策。废钢的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从目前21%要提高到30%,缺口6千万吨到2030年缺口1.6亿吨。这两个指标为今后废钢发展奠定了关键的一个基础。

废钢行业痛点

第一,废钢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企业规范管理难度大。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废钢检验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国标只是一个泛泛的标准,而且每个厂家的标准都不同,因为炉型不一样,用料结构不一样,品种不一样,标准千差万别,所以是“千企万标”,差距很大,无法定下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冶炼企业其他的所有都是有量化指标的,通过检验可以量化指标,判定好与差,唯独废钢没有量化指标,无法量化,完全靠检验人员检验,这是一个很大的痛点难点。

第二,废钢企业财务规范性差,行业税务风险高。废钢资源基本掌握在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手中,回收是倒金字塔型,接近钢厂部分是最顶端,底下的都是靠自然人回收。工矿企业产生的废钢没有带票销售意愿,回收加工企业业务真实性难于自证。而且买卖发票、骗取退税等乱象频发,一直是国家税务总局重点风控行业。

第三,各地方对废钢行业政策不同,导致行业不公平竞争。列入工信部废钢加工准入名单的企业可以享受退税政策,比没有进名单同行业的企业每吨增利60-70元左右。政策导向至关重要。废钢行业全额缴纳增值税,税源大,各地方返税政策差异大,导致税收成本差距大,企业不公平竞争。这条很关键。一个是增值税的,国税,还有地方返税,有奖励,两个加起来以后就造成政策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很多地方难以尽力这样的企业。废钢行业有个奇怪的现象,很多钢厂不是本地的供应商,都是外地的,集中在江西、安徽,因为那里有优惠政策。

第四,政策缺乏连续性,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市场变化比较大,一个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经营纳税,而政府财政按计划控制增长,不供发票或下调企业返还奖励比例,而正常的废钢企业跟钢厂有合同,要连续性、均衡地做,这样就造成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废钢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单位利润薄弱。物流成本也过高,大钢厂的边上建企业,有一定的难度,收废点多面广,企业收购触角越往上经营整合难度越大,基建投入大。废钢销售企业没有定价权,接受的基本都是大型钢厂,规模跟废钢加工厂差距大,加工企业没有定价权,销售渠道单一。还有缺乏议价能力,钢厂掌控能力强,逼迫废钢加工企业把政府给予的税收返还政策让利给钢厂。

如何布局废钢产业,如何切入并实操落地?

第一,要以加工为主,兼顾贸易。按工信部的文件规定,有征7返3,加工企业自己要有加工基地。只有符合条件才能符合征7返3。但贸易废钢,地方政府会给一个地方税收流程的返还。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这是最佳的一个选择,就是加工为主、兼顾贸易结合。

第二,到产废或利废相对集中区域设置加工点或资源收集点。我们公司在江西新余,产废相对比较大,利废在三五公里范围之内,这样建企业就比较合理,产废量成本相对可以控制,物流成本也可以掌控。

第三,寻找税收洼地成立企业,对没有税收优惠政策但产废量大的区域建议采取贸易方式经营。征7返3是属于普惠制的,不管在各个地区建设都有。但地方税收政策不一样,在发达城市不愁税源,不需要补贴行业,没有地方税收政策,在比较穷的地方或老区有地方政策,比如江西,50%的地税,省政府收取5%,45%的地税返还95%,这个政策在发达地区江浙、广东、湖南、湖北基本没有。湖南的加工供应商,一个月采购40万吨废钢,50%到60%左右的供应商是江西的,湖南只有一半,江西一大半,因为湖南没有优惠政策,所以供应商都是外地的。这一点很关键,两者都要兼顾。最好有地方政府进行配套。

第四,单个加工点规模不宜过大,但全国可以多点布局、点多面广,形成一个网络,可以寻找一个比较好的单点加工企业,它的管理模式可以进行复制,造成总体效应,便于布局、掌控物流和资源。

第五,物流是否达到要求,也很关键。最好是有水路水运,铁路公路,最好三个结合起来。最好是水运。现在看来,公路比铁路好。

第六,地方营商环境。

如何合作去整合全国废钢生产加工基地?

首先成立产业平台,通过新设的形式成立产业平台,整合国内的废钢基地和标的。此平台承载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再生资源运营平台,主要是作为集团总部,对旗下整合进来的废钢基地做一个统筹管理,包括业务层面、合规层面,进行整体赋能。比如,协助组织货源、协助跟地方政府谈判,设计维护恰到好处的内控体系。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产业互联网平台,所谓互联网平台,首先当然可以结合实体业务规模成为一个大数据平台或是在线交易平台,但真正的核心功能是用一些新兴科技手段,比如区块链,应对行业的固有风险。

如何整合全国的废钢基地?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按区域划分,每个区域整合1到2家的有潜力的废钢基地,这个区域未来的废钢经营活动,包括贸易、实体加工,都是围绕基地进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跟当地外部的废钢基地进行合作,比如考虑到运输、辐射半径,综合成本,可能采用委托加工的贸易形式跟当地建立良好的竞争生态圈。另外,前期如果资金量有限,会选择优先布局废钢供需最为活跃的(华东、华北、华中)市场。从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开始,我们一直在不断储备自己的废钢标的和基地,现在已经有可靠的合作方5家,而且未来还会源源不断增加,而且这些标的大多数都有废旧汽车拆解资质,在当地已经做出了品牌效应。

其次,产业互联网平台最核心的作用,就是应对行业最大的痛点,税收风险。而行业税收风险主要的根源,在于监管存在缺口的前提下,整个行业上游个体户缺乏主观纳税的意愿,同时没有培养起纳税的习惯,还是不规范,加上本身从业素质相对比较低。导致采购的时候没有经销发票,这样采购的真实性、商业实质没有办法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定,从而导致所得税成本的问题。这样就产生了双重风险,也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风险来源。我们现在设想,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采用产业互联网方式,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运用科技手段,基于真实的交易产生数据,然后通过区块链确保数据真实、不可篡改,数据还实时上传到大数据平台,建立起完整的交易链条,整个交易以后可以自证,同时这个平台所有数据接口可以拥抱监管,向税务部门开放。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跟上游个体户建立起比较好的互动,采用线上交易,可以作为采购平台也可以撮合双方的交易。过程中也赋能上游个体户,帮助其批量注册纳税身份。上游为什么要在这个平台进行交易?因为采用平台,肯定会提高税负成本,我们跟地方政府谈政策、补贴,获得的补贴反哺个体工商户。

最核心的逻辑还是在于后端,废钢加工如何建立起完整的交易链。

关于整体架构的搭建。首先要组建一只产业基金,孵化投资产业平台,同时核心管理团队在平台中一起持股,通过产业平台再整合各个废钢资源。这里架构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要点是合作要以基金的形式开展实施。可以引入相关的产业资本一起对平台赋能。另外就是废钢行业存在一些系统性风险,基金作为投资性主体会弱化上游股东的经营属性,主要起到合规的目的。同时简单的股权结构,也可以让平台层面的决策更高效。

第二个要点就是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核心竞争力,需要丰富的从业经验,还有吸收资源、整合货源的能力,要有格局,站位高,有风控意识。废钢行业每天的经营活动涉及频繁的大量的资金往来,有风控意识非常重要。而且对行业发展趋势、政策风向变化要有精准的预判。

第三个要点是产业平台对废钢基地的整合方式。对存在历史沿革问题、但有潜力的废钢基地、合作方,我们建议基本是对方以资产注资,产业平台以资金出资,成立一个合作主体,轻装上阵,这样就会存在资质前移的问题。废钢行业尽管有所谓废钢加工准入条件平台作为资质,但该资质的门槛并不高,且也不是前置审批,而是后端,即便产生新的主体这个资质一年之内肯定能解决。相比于处理企业原来的或有问题、历史沿革问题,这个麻烦会少很多。

以上是对废钢行业的一点思考和实务层面的一点分享。本周三发改委“十四五”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刚刚发布,市场反响非常热,说未来涉及到再生资源的市场可能达到5万亿。但其实很保守,每年废钢市场产值可能就达到1万亿,未来国家对再生资源的重视程度也会越来越重,相信未来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会不断推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