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矿属于什么再生资源(锂可再生矿产资源)

2022-11-17 16:21:46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锂矿属于什么再生资源(锂可再生矿产资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锂矿属于什么再生资源(锂可再生矿产资源

最近很多人关心锂矿属于什么再生资源(锂可再生矿产资源)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锂矿属于什么再生资源(锂可再生矿产资源)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最近一段时间,A股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报纷纷公布。不难发现,锂矿企业几乎都赚得盆满钵满,净利润增幅惊人,似乎新一轮锂资源牛市又要到来了。

而另一边,是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的无奈。就在上个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直言:“我现在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彼时就坐在台下的曾毓群也在随后回应称“是上游材料涨价,导致电池厂商成本增长。”

如此看来,似乎车企、动力电池企业都在给锂矿企业打工。

多家锂矿公司半年报净利大增

锂矿企业中,藏格矿业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根据该公司披露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藏格矿业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35.1亿元,同比增长218.53 %,实现归母净利润23.97亿元,同比暴增438.01%。

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份无比壕气的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以总股本15.8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98元,相当于盈利24亿元,分红30亿元。

相关资料显示,藏格矿业主要产品为氯化钾和碳酸锂。其中碳酸锂业务方面,藏格矿业的全资二级子公司藏格锂业主要利用盐田摊晒过程中排放的老卤为原料,从超低浓度卤水中提取锂元素,生产出电池级碳酸锂产品,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础原料,主要销售给下游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

但藏格矿业还并不是锂矿企业中的老大,半年狂赚126亿元的紫金矿业才是真正的龙头。与此同时,今年以来紫金矿业在矿产上下游已进行了三起收购,涉及四座金矿或锂矿,收购总金额达104.4亿元。

车企和电池制造商都是“冤种”?

锂矿企业疯狂赚钱的另一边,是无奈的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锂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涨幅超过10倍,一度涨至51.5万元/吨。成本的压力最终只能转移到最下游的车企身上,电池成本上涨成为车企业绩承压的一大主因。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车型都上调了售价。

从车企的角度来看,锂电池原材料的价格跟它们无关,更为直接的是动力电池制造商卖给它们的电池变贵了。最先挨喷的是独占动力电池近四成市场份额的宁德时代,上个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调侃自己在给宁德时代打工时,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等车企大佬也都纷纷发声支持。

但宁德时代觉得自己很冤,毕竟自己卖给车企的电池涨价也是因为自己购买原材料的价格涨了。根据宁德时代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综合毛利率18.68%,同比下降8.58%;其中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15.04%,同比下降7.96%;储能系统毛利率6.43%,同比下降约30.17%。

车企和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利润都在下降,锂矿企业却业绩大涨,“钱被谁赚去了”这个问题似乎也有了答案。只能说,如今车企和动力电池制造商其实都是在给“矿企”打工。

锂矿争夺战决定谁是车市赢家

锂矿企业之所以收益大增,有很大原因要归结于新能源车型的热销。作为动力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锂矿产能明显已经供不应求。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明显加快、全球汽车电动化提速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的储能市场对于锂电池的总需求只会越来越高。

而没有上游锂矿、锂盐资源的车企和动力电池制造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本逐渐走高,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如果车企和动力电池制造商都不想给“矿企”打工该怎么办?出路只有一个:买矿。

为了避免被“卡脖子”,不少车企都不再只专注于整车产品生产制造,而是将原材料的布局纳入发展规划。再加上锂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谁能夺得更多的锂矿资源,谁就获得了未来的主动权。比如比亚迪、长城、特斯拉等车企,都已经在全球各地开启了锂矿争夺战。

同样做出转变的还有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均在积极加码锂矿项目布局,以及产能建设,保障锂盐的供给。

车叔总结

新能源汽车市场繁荣的背后,其实也隐藏了不少问题。动力电池对于锂矿等原材料的高度依赖,让锂矿企业成为了主导价格的一方。而车企和动力电池制造商想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得主动出击。但锂矿的开发难度高、产能不可复制性、扩张周期长、资本开支大等问题,注定无法快速释放大量产能,产量增长也相对较慢。车企和动力电池制造商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力量扭转局势,至少在这几年,“矿厂”可能都会是最大的赢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