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再生资源(融合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2022-11-14 12:17:54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聚合再生资源(融合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聚合再生资源(融合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相关内

最近很多人关心聚合再生资源(融合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聚合再生资源(融合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饮料瓶、易拉罐、快递盒你平时会怎么处理?

大概会当垃圾扔掉吧?

那下面这一组数据,也许会惊到你了

在中国,大约有1200万人靠回收“可再生资源”为生,养活了5000多家回收企业,3000多家回收加工处理工厂。2018年,我国十大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值8704.6亿,同比增长15.3%。

目前,再生资源回收这条产业链上主要有这么几个环节:拾荒者从前端分类收集废品交给社会回收人员;由卡车转运到城市四周分布的废品站和垃圾场,完成细致的分类、压缩、粉碎;然后由长途货车送往再生工厂。

这么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受经济、技术、市场等因素限制,尚存集约化程度较低、设备环保不达标、配套政策缺失等瓶颈,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不相匹配。

国家发改委2016年印发《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支持废塑料行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互联网+”的出现,让沉寂了许久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再生资源的回收渠道,规范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保证了再生资源市场的良性发展。

线上+线下,“网”住分散的再生资源:

在全民联网的时代,将这张“网”用于集合分散的再生资源显然再适合不过。要让老百姓养成参与再生资源回收环节的习惯,首先解决的是用户体验起来不方便的问题。

互联网“一键呼叫”上门服务,让居民更方便,还能借此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定点回收”可与智能设备相结合,成为小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流动回收车”为租金高昂的写字楼、偏远乡镇实现日清日结。

智能回收设备

流动回收车

互联网回收平台

分类+回收,“融”合单一的清运网络:

在垃圾分类全民化的当下,再生资源回收借用城市已有的垃圾分类智能清运网络,设施共享、联合收运。降低了设备、物流成本;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物流,优化再生资源网点布局和收运路线安排,提升运输效率;规范运输网络,统一标准,杜绝无证经营。

垃圾分类投放点+再生资源回收点

环保+现代,构建智慧的分类运营中心: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投建现代化、自动化的智能分类运营中心,既能够满足再生资源收集、交易、分选等多功能需求,还能建立深加工利用产业链条,实现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同时提供垃圾运输车停放和清洗的场地。通过连接前端的垃圾分类、中间的收集、细分和储运等一系列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垃圾利用率和综合处理效率,构建可持续运营的健康产业体系。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监测+调配,布局全过程大数据“抓手”:

通过搭建回收管理平台,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实现对再生资源种类、来源、收集、运输、交易、去向记录,聚合再生资源体系大数据,加强各个环节管理衔接,加快了再生资源处理、物流、计量统计全程信息化监控。

分拣中心管理平台

2、国内“互联网+再生资源”典型应用

平湖分拣集散中心

平湖市对外展示美好环境的重要窗口

位于嘉兴平湖,占地6000平米,一期建筑面积2500平米,涵盖废纸打包、塑料打包、金属压块、泡沫冷压、有害垃圾暂存等多项业务,回收处置能力60吨/天。

同步打造平湖市示范回收网点,建设再生资源宣教室,不断增强居民的环保认知,成为平湖市对外展示美好环境的重要窗口。

宣教室、有害垃圾暂存、分拣集散中心

兰州市全循环智能分类运营中心

分类、回收“两网融合”

安宁区垃圾分类多品类固废集散处置中心,依托安宁区垃圾分类项目,于2018年启动,回收处置能力60吨/天。

通过扎根社区,布局垃圾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网络,推动垃圾源头智慧分类;分类集中收运,构建生活垃圾收运和废旧物资回收“两网融合”的分类运输网络;通过以资源化和协同处理为导向的末端分类分拣处理设施,实现分类垃圾的科学有效处置。

分类生态运营中心

大数据管理平台

黄岩区全循环智能分类生态运营中心

国内功能最齐全的运营中心

依托2018年度垃圾分类第一大标(黄岩垃圾分类项目),打造国内目前设计功能最齐全的运营中心,回收处置能力50吨/天。

实现垃圾分类从前端分类投放到中端分类运输至末端分类处置的全链条运营,同时通过收编现有流动回收商贩,打造三级回收网络和再生资源交易平台,结合“互联网+”技术,真正推动“两网融合”。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收旧利废行业,而是成为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抓住互联网机遇,勇于创新,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成本可控、成果可见的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使其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惠民之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