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保百科带来纾困措施直击痛点 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代表委员和各界人士共议中小企业发展之策,如果您想了解纾困措施直击痛点 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代表委员和各界人士共议中小企业发展之策,请往下看。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从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获得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当地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还面临一些痛点。尽管如此,在接受调查的1575家企业中,仍有近60%的企业认为2022年机遇与挑战并存,34%的企业预期乐观。
直面中小企业发展困难,近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密集把脉、对症开方,减税降费密集落地、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举措不断、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持续加码。不少中小企业也“爬坡过坎”积极主动作为、加快自身转型。这两天,前来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也纷纷围绕化解企业“痛点”建言献策。
发展向好困难仍存
“目前,京沪港深各个分公司均正常开工,开工率100%,年后两周新入职员工数是去年平均数的3.3倍,境外分公司开工状况也呈现上扬趋势。”思谋集团北京中心主任王树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营业收入目标是去年的3倍。
开年以来,不少企业铆足“虎劲”加油干,力争实现“开门红”。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反映了这种向好态势:今年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4,按可比口径环比上升0.2点,连续3个月上升。其中,效益指数为74.9,比上月回升0.4点。投入指数为83.8,比上月上升0.3点。反映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8.6,比上月上升0.5点。
不过,在需求改善、预期向好的同时,小型企业景气水平并不高。国家统计局3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小型企业PMI为45.1%,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节后复工复产相对滞后,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来自青岛市的问卷调查可见一斑。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琳告诉记者,根据问卷调查,制约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四点:
一是供给冲击、成本压力加大。不少企业表示“成本上升,有订单无利润”。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困难中,排名前三的是用工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
二是需求收缩、市场订单减少。由于需求不足等因素,问卷反映国内订单下滑的企业占比22%,外贸订单下滑的企业占比15.56%。
三是资金紧张、税费负担依然较重。一些企业希望政府进一步减轻税负,更大力度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希望拓宽融资贷款渠道。还有企业反映厂房、商铺租金费用较高。
四是部分中小企业受制于用工、环保、用能用电等因素无法扩产,导致部分订单延期交付,同时也加大了下游客户流失的风险。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今年2月发布的中小微企业成本调研报告也显示,一些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成本上涨挤压利润空间。局部疫情散发等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企业负担。
“目前,受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中小企业在原材料价格、订单、用工、融资、物流成本等方面存在困难。”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平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症下药增强信心
直面中小企业发展之痛。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延长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提供激励资金支持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缓解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压力”……
从部委到地方,接连打出“组合拳”,持续释放纾困惠企暖意。
——减税降费持续出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财政部表示,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抓好降费率政策“直兑直达”,抓好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抓好缓缴社保费“靶向发力”。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央行表示,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加总量、扩大受益面、降低融资成本。
——力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厚植创新发展土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围绕产业链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项行动,鼓励大企业开放技术、市场、标准、人才等创新资源。财政部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也迅速行动,综合施策。山东省青岛市对企业实行分类扶持,并制定了工作任务清单、政策清单、项目清单;广东省推出包括降成本、市场开拓等25条具体举措;湖南省全方位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