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谁才是全球环境治理的破坏者

2020-12-14 10:40:34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谁才是全球环境治理的破坏者,大家是否对谁才是全球环境治理的破坏者感兴趣呢。近日,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发推特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谁才是全球环境治理的破坏者,大家是否对谁才是全球环境治理的破坏者感兴趣呢。

近日,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发推特称,中国在破坏环境方面“独占鳌头”,各个国家、企业和公民必须要求中国停止其破坏性行为。

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克拉奇在内的一些美国政客,频频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上抹黑中国,妄图否认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成就,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

但是“克拉奇们”选择性地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在推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体现出的责任与担当,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事实是什么?事实就是中国提前和超额完成了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已经上升到15.3%,可再生能源装机已占全球的30%,在全球增量中占比4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还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本身就进一步体现了中方愿与各国携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愿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并为达成《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作出重要贡献。

然而,美国一些政客却罔顾这些事实,他们的真实目的是试图掩盖其自身破坏环境、阻碍国际环境治理进程的面目。

不久前,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纷纷表态,对特朗普政府退约决定表示遗憾和失望。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指出,美退出这一协定,将自身的减排责任推卸给其他国家,在《巴黎协定》履约问题上带了坏头,为其后续实施及全球温控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全球公域”问题,“外溢性”最为明显,世界各国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相关挑战亟需国际社会在多边主义框架下,通过强化规则建构、履约实施合力应对。但美出于一己私利,在多边环境领域选择性“缺席”。美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等多边环境条约,但迄今均不予以批准。美方这种“签署但不批约”的行为,凸显了其不愿受国际环境条约约束,逃避自身国际责任的单边主义心态,充分暴露了美对国际环保努力的漠视和对多边环境领域的不合作态度。美方的不参与,致使相关条约下的多边治理覆盖面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巨大空洞,如《京都议定书》管控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减少了三分之一,对全球环境完整性、环境多边条约的实施效果带来严峻挑战。

正人不如先正己。在事实面前,“克拉奇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谁才是全球环境治理的破坏者!

(编辑:逍遥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