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喜马拉雅地区边境争端如何影响气候研究合作?

2020-08-04 12:11:59
导读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喜马拉雅地区边境争端如何影响气候研究合作?,大家是否对喜马拉雅地区边境争端如何影响气候研究合作?感兴趣呢

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喜马拉雅地区边境争端如何影响气候研究合作?,大家是否对喜马拉雅地区边境争端如何影响气候研究合作?感兴趣呢。

environmental-sensing-equipment-himalayas-1024x683.jpg

喜马拉雅地区需要长期持续的数据监控,作为各种政策的基础。图片来源:Alamy

自兴都库什-喜马拉雅(HKH)地区八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原定于4月下旬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一场难得的会议,共同商讨本地区的合作及科学决策事宜。会议由驻加德满都的区域政府间组织“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简称ICIMOD)召集举办。不幸的是,新冠疫情打乱了此次活动。

此次会议的组织者耗时两年多才说服中国、不丹、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缅甸的部长们聚到一起,讨论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活动可能会推迟到明年,届时我们希望所有国家都能带着更多的承诺来参加会议,”活动组织者、科学报告《兴都库什-喜马拉雅评估:山脉、气候变化、可持续性及人类》首席编辑菲利普斯·韦斯特(Philippus Wester)说。对于一个存在高度分歧、极度缺乏互信的地区而言,把政策制定者们聚集到这样一个论坛上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然而,疫情期间,边境紧张局势升级,中印在喜马拉雅拉达克地区爆发争端,尼泊尔和印度边境的紧张局势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两国均宣称自己对尼泊尔西北端、马哈卡利河流流域里普列克附近中印尼三国交界处的地区享有主权。尼泊尔议会刚刚通过了一张包括争议领土的新地图,而印度去年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HKH)是亚洲十大河流的发源地,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中有4个位于该地区,那里生活着3.5万多种植物和200多种动物。虽然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却无法通过合作对这里的自然宝藏加以保护及养护,为数百万人的生计提供支持。

濒临灭绝的雪豹是喜马拉雅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图片来源:Himachal Pradesh Wildlife Department

科学研究受阻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表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就指出了该地区缺乏科学合作的问题。报告认为整个喜马拉雅地区是一个数据黑洞。这里的变暖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然而却没有长期统一的监测。报告发表后,该地区各国虽然承诺合作开展研究,从而对气候变化影响进行量化,但过去十年间却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2014年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时,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国际批评给该地区各国政府带来了一些压力,而且科学界也一再警告称缺乏足够的实证信息可能会给决策带来严重的后果,但这一方面却进展甚微。

跬步前行

在该地区工作的科学家称近年来情况略有好转。“根据我的经验,该地区大多数科学家合作得很好,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试图了解大气、冰层和水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我们都希望量化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影响,这是一个与该地区数百万人口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荷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山地水文系主任沃尔特·伊摩泽尔(Walter Immerzeel)说,他研究喜马拉雅地区已有多年。“当然,各国之间的数据共享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但多年来情况有所改善,虽然进展缓慢,大家都尊重彼此的约束,”他还说。

各国间的数据共享非常薄弱,且遭到数据保密政策的阻碍。研究人员和环保人士一直要求公开数据共享,但出于国家安全等考虑,各国政府并未做出太多回应。

一些专家表示,合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坦率地说,科学传统在这个地区没有很深的根基。问题在于这些国家认为他们所作的科学工作会被别人利用…科学传统尚未在该地区的外交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主要问题,”前尼泊尔水资源部部长、著名水资源专家迪帕克·贾瓦里(Dipak Gyawali)说。

军事化地区

HKH地区也是全球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八个国家中有五个国家被2017年发布的“脆弱国家指数”(2017 Fragile States Index)列为警戒状态。同年,智库组织“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也将其中四个国家的相对和平指数评级由“低”调到了“非常低”。

“这种背景之下,合作改善共享资源的管理可以产生超越眼前发展利益的重要红利,包括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及建设长期和平,”ICIMOD总干事大卫·莫尔登(David Molden)在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

喜马拉雅地区已经建有数万公里的道路和军事基础设施。耗资数十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在建设中,它将再铺设3000公里的公路、铁路和石油管道。同样,印度边境公路组织(Border Roads Organisation)正在修建3400公里长的战略边境公路。

“在喜马拉雅一些地区,一些关于外部威胁的信息使人们很容易地忽视区域和国家内部面临的挑战。这种倾向让政府更愿意对河流进行单边主义的利用,而放弃对河流共同管理追求,”学者彼得·恩格尔克(Peter Engelke)和大卫·米歇尔(David Michel)在去年出版的《生态学遇上地缘政治》(Ecology meets Geopolitics)一书中写道。

科学架起桥梁

专家认为,即使各国政府意见不一,科学合作仍将继续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ICIMOD成立以来的37年间,我认为成员国间的紧张关系并没有让我们的工作停止,但事情肯定会更加困难一点,”韦斯特说。“然而,新冠疫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我希望在目前混乱的局势之下,各国仍能继续加强合作。”

HKH地区拥有约2.5亿人口,发源于此的河流支撑着沿岸和下游近20亿民众的生计。该地区也有着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如今这一切都面临威胁。“喜马拉雅地区的军事化、土地用途变化、栖息地破坏和碎片化,都可能导致一些种群数量少的物种灭绝。外交斡旋是唯一的希望。”德里大学(University of Delhi)环境科学家马哈拉伊·K·潘迪特(Maharaj K Pandit)上周写道。

除了无休止的边境争端,专家认为新冠疫情后全球援助制度的改变也将对跨境科学合作产生影响。“不仅是紧张的边境局势,病毒引起的经济动荡,尤其是西方国家面临的经济动荡都有可能导致目前的合作框架发生变化,因为西方国家一直是跨境倡议的关键支持力量。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成员国不可能提供更多资金,而西方兴趣或支持的减少则肯定会波及到科学领域,”贾瓦里说。

英文原文首发于中外对话项目网站第三极The Third Pole。

(编辑:Nicola)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