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史立山坚决补齐核电关键技术“卡脖子”短板,大家是否对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史立山坚决补齐核电关键技术“卡脖子”短板感兴趣呢。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史立山致辞。
10月30日,在由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能源局、中国能源报社、中国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主办的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2019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史立山做了致辞。
以下为发言内容:
今年是烟台第四年举办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成功打造了核电技术和产业融合的论坛品牌,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得到了业内外广泛关注和认可。
多年来,山东省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烟台海阳建成了AP1000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省内企业积极参与核电技术装备的研发与自主化,山东省成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形成了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成为引领我国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核电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在运核电机组47台,装机容量4873万千瓦,排名世界第三,在建机组11台,装机1208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核电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作用不断凸显;核电安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安全水平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核电装备自主化、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能力国际领先,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总体来看,我国核电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在全球新一轮核电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宝贵的比较优势。全球能源正面临向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挑战,核电是清洁低碳电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8年,核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0%,在发达经济体的占比达到18%。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加快,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特别是煤炭消费占比59%,煤电发电量占比70%,均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出约30个百分点。
2018年,我国核电发电占比约为4.2%,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占比仍然偏低。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是必由之路,对优化我国能源布局、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核电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与新时代核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需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新情况,认真研究谋划,做好相关工作。结合本次论坛,我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坚决补齐核电关键技术的卡脖子短板。
由于我国高端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少量核电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仍依赖进口,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这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强化创新驱动,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力争早日掌握关键技术诀窍,形成自主能力,掌握我国核电在科技竞争和产业安全上的战略主动,支撑核电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核电安全发展中的作用。
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核电作为高精尖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紧密把握前沿科技发展大势,积极推进核电各阶段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增强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力。创新核电安全监测的手段,提高核电装备的制造水平,进而推动全产业链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核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提高核电安全除了要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地加强核电管理工作。信息化技术在核电管理中的作用和潜力非常大,需要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各大核电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取得良好成效,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大力度,使我国核电管理能够为全球核电发展做出一些新贡献。
第三,能够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核电领域中的运用。
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区块链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诚信是核电行业发展的基础,核电行业需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核电领域,特别是在制造领域、管理领域的应用,努力寻找结合点和新型产业模式,促进全产业创新发展。
此外,烟台在支持核电项目建设、推动核电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出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烟台已经在核电供热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建议在核能制氢、海水淡化、能源低碳转型,以及核能智能化利用等方面,开展更多探索和试点示范,这方面的前景非常广泛。
会议相关背景
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核电顶级企业的专家,深入研讨我国核电发展问题,共商未来我国核电发展大计,希望各位专家、各位代表深入了解,凝聚形成共识,积极为我国核电发展出谋划策。
据悉,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2019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以“安全新高度,产业新发展”为主题,汇集了政府部门、院士专家、行业学会/协会、高校院所、三大核电集团、核能产业链相关企业,以及媒体代表等共计1000余人,围绕核能安全和核电产业链发展等话题展开研讨。论坛期间设置了主旨演讲、揭牌、签约、高层研讨会、供需研讨会、论坛成果发布会以及院士行(参观考察)等活动。
(编辑: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