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百科今天分享电力市场遇上碳市场,对煤电意味着什么,大家是否对电力市场遇上碳市场,对煤电意味着什么感兴趣呢。
碳市场,被视为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工具,意在更多借助市场手段而非行政命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018年12月20日,“新环境下的国家碳市场:回顾与展望”媒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主任葛察忠道出碳市场的本质:“管制手段和经济手段作用的目的不一样。经济手段尤其是排污权交易和碳市场,解决企业减排的效率问题。污染企业的控制成本有差异,通过费用成本分析,通过交易能够达到实现治理目标的治理费用最小化。”
碳市场的建设过程需要时间,也经历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如何认识目前碳市场所处的阶段和取得的进展?下一步电力市场如何与碳市场融合?火电盈亏与碳价又是怎样的关系?研讨会上,这三大问题被得以重点讨论,这也是业内当前关注的焦点。
火电与碳价
2018年,火电亏损问题是电力市场的关注焦点。
仅2018年上半年能源形势,火电企业就因煤价上涨、发电成本上升,经营形势严峻,亏损面接近一半。除了电煤价格因素外,发用电计划逐步放开,火电企业开始自主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竞争加剧,在清洁能源加大利用的情况下,火电的机组利用小时数逐年降低,火电企业经营压力日渐突出。
那么,随着碳交易的启动,火电行业会不会遭遇更大冲击呢?
与会嘉宾初步共识是,短期来看,在碳价较低的情况下,火电所受的影响并不大,但长期看,碳市场将对火电行业发展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从碳市场发展角度来说,短期会对火电行业经营,从量级上来说不会构成特别?的影响。但是从中?期?度来说,碳市场?定对?电?业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性的影响,这是一个基本的结论。”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钟青分析。
“目前对火电行业经营影响最大的一个是煤炭价格,另一个是电价,而这两端还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可以预见的是,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电价仍会处于计划和市场双规并行的状态。这两端对火电企业经营的影响要比碳市场大得多。除非碳价对火电成本的影响能达到跟煤炭价格差不多的效果,而且价格传导和体现有一定限制时,影响就会很大。比如在欧盟,如果碳价在20欧元左右,差不多占原料成本20%左右,那影响就很大了。”钟青进一步解释,“目前国家方案还未出台,不太好判断,但如果全国市场配额的分配仍然与试点地区分配松紧程度类似,那么短期内影响不大。”
发改委价格司电力煤炭价格处原处长侯守礼则更看重碳市场对火电行业结构性的影响。
“不同的燃煤机组的能耗是差别很大的。如果有碳市场以后,配上电力市场,应该有助于煤耗比较低的,能够减排的,就是同样一个企业分到的发电集团的一个配额,可以让排放水平很低的机组多发,或者通过发电权的交易等等实现一个总体排放的下降,这可能是市场机制的作用之一。”
侯守礼认为,更多市场因素的进入,将使不同发电机组的成本差异突显,进而促进发电机组节能环保改造的积极性,降低能耗,进而减少碳排放。
电力市场与碳市场
发电行业是碳交易的突破口,2018年开始向发电企业发配额,2019年发电企业需要就2018年实际排放清缴配额。与碳市场类似的是,电力市场也是近几年才逐步成长起来的。
在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马莉看来,电力市场的建设进展比预期快,且取得一些成效。“从市场规模来看,市场化的交易电量规模也是逐年扩大,去年都已经超过20%,占总的用电量20%。2018年前9个月市场交易电量已经突破1.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5%。市场化交易电量已经超过了30%,今年年底市场化交易电量就会超过35%。”
与此同时,电力市场建设的过程中也遭遇一些问题。马莉认为,电力市场建设所遭遇的困惑,对电力行业参与碳市场有一定借鉴意义。“毕竟两个市场的主体还是关联性很密切的。”
马莉从6个方面分析电力市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从电力资源来看,因为负荷分布和能源资源分布是不平衡的,所以需要进一步构建全国统一市场。第二个问题,中国电力市场的设计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市场改革的时候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最为突出一点是中国风电、光伏的装机均居世界第一,怎么能够在市场中既能很好地消纳新能源,又能够保证电力电量的平衡,保证市场的供应,这是市场设计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相信跟碳市场有很密切的关系。 第三,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通过市场交易有效降低用能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对市场的设计提出要求。第四,现在中国依然是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情况,尤其在电力行业,怎么能够促进计划向市场的平稳过渡,并轨的时候怎么处理这些不公平的问题。第五,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促进市场新业态、新模式诞生,市场机制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适应和鼓励创新。第六个问题依然是安全的问题,因为电力系统的供应安全是首先要保证的,而目前中国还是存在很多的安全稳定的问题,所以市场设计肯定是以安全为前提的。”
电力市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碳市场接下来的发展也需要纳入考虑。更为重要的是,发电行业作为率先启动碳交易的行业,两个市场面临着协调和融合问题。
本轮电力体制改革在发电和售电侧引入竞争,电力行业的生产和定价机制都发生很大的改变,鉴于此,马莉认为,碳市场跟电力市场确实需要同时推进。
“一个方面,市场范围确实需要协调。电力现货市场的试点是8个试点,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或者推广。碳市场的试点跟这个试点范围是不一样的。两个市场的试点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会考虑不同省份对它的影响的问题,因为电力本身就需要全国进行电力电量的平衡。”
“第二个方面,在两个市场中促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机制设计真的需要协调。比如可再生资源配额制、配额交易、清洁能源跨省的外送等,这些电力的供给机制、碳的交易机制以及省间省内的现货市场交易机制之间的协调问题,都会涉及怎么真正有效促进协调促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问题。”
“第三个是市场主体的协调。这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催生了很多的多元化市场主体,这些主体与碳市场中纳入的主体是不是要协调,如何履约,这些都需要进行探索。”
碳市场建设进展
2013年首个试点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2014年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全部启动,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电力行业成为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2018年,伴随着最新一轮机构改革,刚开锣不久的碳市场遇上主管部门转换,原本由发改委领衔的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工作,转交给了加强版环境部。
“今年4月,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职能由发改委划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全体人员进行整体转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毫不放松地持续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会上,环境部气候司履约处副处长王铁就目前碳市场建设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据王铁介绍,全国碳市场的制度体系建设正在持续推进中,其核心是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的基础法律框架。“目前条例草案已经形成,并经过多轮修改。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加快推进条例出台进程。”
此外,条例配套制度的方案也在研究制定中,包括碳市场的管理办法、企业碳排放报告的管理办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
在碳市场的建设中,碳排放数据的质量决定了配额分配的精准程度,是市场成败的关键决定因素。王铁介绍,重点排放单位的历史碳排放数据的核算报告、核查以及监测计划的制定工作非常重要。“我们组织开展了2016、2017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并建立了相关在线平台,解决地方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技术和政策问题。”
与以往环境执法不同的是,碳市场更讲究市场秩序的建立。在葛察忠看来,管制手段和经济手段作用的目的不一样。“我们现在严格执法是针对排污者的不达标行为或者违法行为,至于经济手段,是提高企业完成控制目标的经济效率。”
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总裁邹骥也从时代背景上阐述对碳市场的理解。“能不能把碳市场进一步推向深入,应该是整个改革开放洪流里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碳市场的本质是以市场原则创造一个公共产品市场。现在中国在寻求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对公共产品外部性用市场手段进行管理,配置碳容量资源,包括其他的环境容量资源,就已经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了。用市场的原则首先创造这样一个公共产品的市场来配置资源,解决外部性的问题,解决公共产品的管理问题,这也是进入高质量经济增长阶段一个新的重要的议题。”
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周期分为基础建设期(2018年)、模拟运行期(2019年)和深化完善期(2020年后)三个阶段。在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初期阶段,配额是免费分配的。配额分配方法有基于当年实际产量的行业基准法和基于当年实际产量的历史强度下降法两种。高耗能产业和数据基础较好的行业,比如电力行业,可以采取基准法,以行业能效基准来确定企业配额分配。
(编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