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营养土(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

2023-05-14 15:17:34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营养土(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营养土(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

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营养土(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营养土(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家住北京市回龙观龙腾苑小区的姜女士这些天从网上买了一个垃圾分类桶,并开始和家人一起使用。“5月1日就要开始正式垃圾分类了。以前在家,什么垃圾都直接丢到垃圾桶里,从现在开始,这个习惯要改一改了。”姜女士说,垃圾分类是件好事情,每一位市民都应该为城市的干净整洁贡献一份力量。

的确,垃圾分类关系到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近年来,北京在垃圾分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扎实有效的有益经验。

4月27日,记者从“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北京市垃圾分类将正式步入法制化、常态化、系统化轨道。

实行垃圾分类,如何分?怎么扔?北京市都做了哪些准备?《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指导

卓文芳是北京市延庆区儒林街道儒林苑社区的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早晨7点,她都会准时来到社区内的垃圾分类站点,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对分类不正确的垃圾再次分拣。

“您看看我今天这垃圾分得有没有问题。”早上8点半,社区居民手提着一袋袋垃圾陆续来到社区垃圾分类站点,卓文芳也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每接过一袋垃圾,卓文芳首先打开垃圾袋仔细进行检查,确认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错误分类,她就会帮助居民进行分类,将垃圾扔进相应的垃圾桶中。如果有发现投错的垃圾,她还会用夹子进行二次分拣。

据儒林街道办事处主任马向东介绍,儒林街道共选聘了55名专业垃圾分类指导员下沉社区,每天在社区垃圾投放站点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家庭源头分拣、社区指导投放”。

“结合即将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我们对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加强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让垃圾分类工作走进千家万户,从而达到入脑入心。”马向东说。

与上海的垃圾分类有所不同,北京市统一按厨余垃圾(绿容器)、可回收物(蓝容器)、有害垃圾(红容器)和其他垃圾(灰容器)进行分类。市民不知道如何分类怎么办?除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指导帮助,市民们还可打开垃圾分类查询小程序“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输入垃圾名称或拍照上传图片,便可查垃圾类别、如何投放。

那么,居民在家中如何进行提前分类?记者了解到,居家分类要遵循“两桶一袋”原则,即两个垃圾桶,一个放厨余垃圾,一个放其他垃圾。纸张、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单独装在一个袋子里。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为顺利开展垃圾分类,已做好充分准备。全市设置了垃圾分类桶站、分类驿站11.3万余组,共有厨余垃圾运输车1259辆,其他垃圾运输车6412辆,密闭式清洁站、小型垃圾中转站980座。

“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稳步提升,可满足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如刚表示。

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安贞西里三区,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扑面而来,单元楼旁墙上悬挂着垃圾分类宣传栏,不管是小区草地、树木旁的绿化广告牌,还是居民楼单元门上、宣传栏里,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广告,有卡通图片也有各色标语,风格清晰,一目了然。

浓厚的宣传氛围旨在让居民逐步树立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通过浅显易懂的图文,教会居民怎样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共同营造生活新时尚。

“阿姨,再过两天咱北京就要开始垃圾分类了,这张宣传单上面写的很清楚,哪些垃圾属于哪一类,您收好,下月开始可千万想着别投错喽。”在安贞西里社区,每周有2至3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以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商户和居民进行讲解,让商户和居民切身感受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点滴的垃圾分类行为。

在儒林街道悦安居社区,记者看到,社区内醒目位置悬挂着垃圾分类宣传条幅和标语,社区入口旁的大喇叭循环播放着垃圾分类动员广播。在社区的宣传告示栏内张贴着致居民的一封信、垃圾分类宣传漫画和海报,生动详细地介绍垃圾分类知识。

儒林街道还充分利用“早安儒林”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展宣传工作,不定期推送垃圾分类小知识以及寓教于乐的小视频、小游戏,让广大居民动动手指就能学到垃圾分类知识。

“其实垃圾分类并不难,养成习惯了更是几代人受益的大好事。居委会给我们转发了小视频、小游戏,大家在游戏中就能学到垃圾分类知识,真是既有趣又实用。”悦安居社区居民岳松山说。

“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选树‘文明家庭’示范户、公示垃圾分类‘红黑榜’、推行‘绿色银行’等多举措激发社区居民全面执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分类知晓率、分类投放准确率、分类参与度三个100%,以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和督查机制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巩固分类成效。”马向东说。

记者了解到,近日,首环建管办印发了《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工作方案》,指导各部门各区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定了面向居民和社会单位的指导手册,制作挂图、折页、标语口号等宣传资料,统一宣传培训课件,筹建垃圾分类宣讲团。在微信、微博等线上广泛开展知识宣传,加大“两桶一袋”家庭分类宣传,利用有线电视开机画面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直达600万用户家庭。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一方面使废物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也可缓解城市的垃圾处理压力,保护环境卫生。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小区中推行多种垃圾分类模式,以减量化、资源化为目标,推进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减量提质增效的着力点,为缓解厨余垃圾就地转化收运环节瓶颈问题,同时也向老百姓科普一下厨余垃圾资源化知识,学院路街道二里庄小区引入了“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这台机器不仅能“吞下”厨余垃圾,还可以“吐出”营养土,在社区家门口实现有机物质的循环再利用。

社区单位、菜站产生厨余垃圾后,进行分类把塑料袋挑出来,把可腐烂的厨余投入机器进行堆肥,24小时候能够产生营养土,进行二次发酵后可以用于屋顶花园种植。

在志新西路7号院,社区工作人员试行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智能化投放设备,建立了垃圾分类积分制度,参与率达81%,目前该小区的厨余垃圾准确投放率达80%以上。

除了最为常见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市民也十分关注可回收物的投放、回收问题。西城区城管委联合德胜街道在全区率先启动“预约回收服务+定点投放计量返现”服务,每周六的下午两点到五点,派再生资源回收车进小区充当临时点位,方便居民处理废旧物资。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出,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也可以采取固定站点回收、定时定点回收、上门回收等方式,开展回收服务,方便单位和个人交售可回收物品。

此外,不少企业也加入到垃圾处理工作之中。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再生能源发电厂工程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每日可处理厨余垃圾200吨,餐饮垃圾200吨。项目采用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技术,通过高温复合微生物、快速腐殖化集成装备和转化工艺精准控制技术集成,将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快速降解转化为生物腐植酸土壤调理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