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用电价格(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

2023-05-09 19:17:23
导读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用电价格(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用电价格(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

最近很多人关心再生资源用电价格(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这个事情,环保百科小编整理了再生资源用电价格(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银河证券,陶贻功、严明)

一、 聚焦“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双碳”政策延续。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 规划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转变。整体上来看,这样的表述和 2021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基本一致,保 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对于“双碳”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借助市场力量,推动“双碳”转型。近年来,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一直得到政府政策 和补贴的大力支持,而建立一个高质量高度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则是我国现阶段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前置条件。一方面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协同,可以引导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升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碳排放问题,可以 让企业选择更灵活、成本更低的减排路径,保障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价格发现功能逐步显现。2021 年 7 月,全国碳交易市场 正式启动,截至 2022 年 3 月 11 日,全国市场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达到了 1.88 亿吨, 其中挂牌协议成交量 3196.10 万吨,大宗协议成交量 15656.36 万吨;累计成交额 81.80 亿元, 成交均价 43.51 元/吨,其中挂牌协议成交额15.20 亿元,成交均价 47.56 元/吨,大宗协议成 交额 66.60 亿元,成交均价 42.54 元/吨。3 月 11 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收盘价为 57.60 元/吨,较开市时上涨 12.43%。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后,CEA 价格稳定在 55 元/吨以上。(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电力: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一)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

电力消费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水平。根据中电联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 量为 8.31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3%,用电量快速增长主要受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上 年同期低基数、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等因素拉动。分产业来看,2021年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 长 16.4%,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9.1%,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17.8%,居民生活用电同 比增长 7.3%,电力消费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水平。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提升明显。2021 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817 小时,同比提 高 60 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利用小时 3622 小时,同比降低 203 小时。核电 7802 小时,同比 提高 352 小时。并网风电 2232 小时,同比提高 154 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 1281 小时,与上年 总体持平。火电 4448 小时,同比提高 237 小时;其中,煤电 4586 小时,同比提高 263 小时; 气电 2814 小时,同比提高 204 小时。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 13.0 亿千瓦,同比增长 4.1%;其中,煤电 11.1 亿千瓦,同比增长 2.8%,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 为 46.7%,同比降低 2.3 个百分点。水电装机容量 3.9 亿千瓦,同比增长 5.6%;核电 5326 万 千瓦,同比增长 6.8%。风电 3.3 亿千瓦,同比增长 16.6%;其中,陆上风电 3.0 亿千瓦,海上 风电 2639 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 3.1 亿千瓦,同比增长 20.9%;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 2.0 亿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 1.1 亿千瓦,光热发电 57 万千瓦。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11.2 亿千瓦,同比增长 13.4%,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 47.0%,同比提高 2.3 个百分点,历史上 你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

(二)新能源发电迎来发展良机

非水可再生能源增长空间有限。我国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是 6.8 亿千瓦,其中技术可开 发量约 5.7 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约 4 亿千瓦,截至 2021 年底,6000 千瓦以上的常规水电装 机规模已达到 3.5 亿千瓦,水电发展存在理论上限。而核电由于建设周期长,通常建设周期至 少五年,“十四五”期间预计将新增 15 台核电机组,对应 1610 万千瓦装机规模。由于非化石 能源中水电及核电增量有限,为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发电将迎来确定性快速增长。

政策推动下,绿电产业迎来发展良机。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从系 统建设、项目开放、现货交易、上网电价、分时机制、绿电交易等多方面发布政策文件,进一 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保障我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这些政策的落地,不仅促进了我国新 能源和电网系统的健康发展,也为绿电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积极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建设和消纳。发改委发布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 控制度方案》中明确,对于达到该地区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 线以上的消纳量即不计入该地区年度与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 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于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而言, 新建可再生能源项目、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都不会占用区域的能耗指标,对新能源的接受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政策保障下,新能源利用效率维持高位。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保障可再生能源并 网消纳,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 见稿)》中指出建立保障性并网、市场化并网等并网多元保障机制,各省(区、市)完成年度 非水电最低消纳责任权重所必需的新增并网项目,由电网企业实行保障性并网。2021 年前三 季度,全国风电利用小时数为 1827 小时,弃风率 3.1%;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为 1097 小时, 弃光率为 1.8%。在政策保障下,我国新能源发电利用效率维持高位。

近十年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 LCOE 持续下降,新能源发电经济性显著提升。根据 IRENA 披露,2020 年全球光伏发电 LCOE 为 0.057 美元/千瓦时,相较于 2010 年的 0.381 美元/千瓦 时,降幅超过 85.0%;2020 年全球陆上风电 LCOE 为 0.039 美元/千瓦时,相较于 2010 年的 0.089 美元/千瓦时,降幅约 56.2%。近十年来随着技术进步、规模增加,新能源发电的 LCOE 大幅下 降,其经济性提升显著。

相较全球,中国新能源发电的度电成本较低。2020 年中国光伏发电 LCOE 为 0.044 美元/ 千瓦时,比全球光伏发电 LOCE 低 0.013 美元/千瓦时,较 2010 年的 0.305 美元/kWh 下降 85.6%; 2020 年中国陆上风电 LCOE 为 0.033 美元/千瓦时,比全球陆上风电 LOCE 低 0.006 美元/千瓦 时,较 2010 年的 0.073 美元/千瓦时下降 54.8%。随着未来风电规模的增加,技术的更新迭代, 我国新能源发电 LCOE 成本将更具优势,逐渐成为电力供应的主力。

随着成本下降,新能源发电逐步实现平价上网。2021 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 2021 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自 2021 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 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新建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 实行平价上网。这也意味着大部分新能源项目将完全退出补贴,实行平价上网。 碳排放管控支撑绿电溢价。2021 年欧洲议会通过了碳边境调剂机制(CBAM)的决议,正 式启动立法进程。2023 年至 2025 年为过渡期,CBAM 将配合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政策于 2026 年 起生效,覆盖行业为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等。CBAM 的实施方式为欧盟各成员国主管 部门向各国高排放商品的进口商按需出售 CBAM 凭证,这将会增加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削弱 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国内的出口企业更有意愿使用绿电去节约碳边境税带来的成本增 长,绿电溢价将得到支撑。 根据一般经验,如果采用绿电代替煤电,度电减排 700-800g 二氧化碳,我们测算,当碳 价在 50 元/吨的时候,企业能够接受的绿电溢价大概在 0.035-0.04 元/度之间,随着未来碳价 的进一步升高,不使用绿电的消费者承担的碳成本比例就越高,对绿电的需求和溢价的接受度 也就越高。

新能源运营商未来的成长具有确定性。综合来看影响新能源运营商的几个因素,在这样 的双碳进程下,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完全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而随着装机规模的增加、产 品国产替代、技术更迭等因素,我国新能源发电成本也是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电价来看, 未来对于绿电的需求十分旺盛,用电企业也会因为各种限制接受绿电的溢价,电价也有长期的 支撑。因此新能源运营商未来的成长具有确定性。

(三)煤价压缩火电盈利空间,新能源维持高景气

煤价压缩火电盈利空间,新能源发电维持高景气。自去年二季度开始,动力煤价格呈现 快速上升趋势,火力发电燃料成本大幅抬升,净利润下滑明显。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企业中有近 三分之二出现亏损,这其中又有超过半数的是火力发电企业。而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 发电则有 50%企业预告的净利润增速为正,18%的企业预告净利润为负。在政策推动下,新能 源发电维持高景气度。

三、环保:再生资源将成环保行业的“新主线”

(一)循环经济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发展

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再生资源领域带来发展良机。国家发改委于 2021 年 7 月印发的《“十 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 2020 年提高约 20%,单位 GDP 能源消耗、用水量比 2020 年分别降低 13.5%、16%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 86%以 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 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 60%,废纸、废钢利用量分别达 到 6000 万吨和 3.2 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 2000 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 5 万亿元。在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再生资源领域迎来发展良机。

循环经济体系可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资源安全。从“双循环”视角来看,循环经济有助 于提升内循环效率,同时提升外循环中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地位,减少稀缺原材料的对外依赖。 “十三五”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再生资源利用能力 显著增强。截至 2019 年底,包含废钢铁、废有色金属、 废塑料等在内的十大废弃物品种的回收总量约 3.54 亿吨,同比增长 10.2%;回收总额约 9003.8 亿元,同比增长 3.7%。资源循环利用已经成为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体系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从“双碳”视角来看,大力推广循环经济,通过 减少高能耗的原料加工环节,最终来实现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循环经济体系的特征是 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 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数据显示,以废钢为原料相比 以铁矿石为原料炼钢,生产 1 吨钢可以减少约 1.6 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国 2020 年废钢利用量 约 2.6 亿吨,仅此一项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4.16 亿吨。

再生资源领域将成为环保行业的“新主线”。再生资源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废弃的有色金属、钢铁、塑料等资源通过一系列过程进行回收再生,既可以处置废弃物又可深度资源化提炼,具有资源循环+节能 环保双重属性。因此,再生资源领域将成为碳中和背景下环保行业的“新主线”。

(二)资源化将成为危废处置的主流

我国危废产生量快速增长,行业空间广阔。我国工业门类全,产废行业多,包含半导体 制造、装备制造、化工、制药、采矿等新兴和传统制造业。相比一般固废和水废,危险废物具 有种类多,处理技术难度高的特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版),危险废物总计 46 大类 467 种。2017-2019 年,全国工业危废产生量分别为 6581、7370、8126 万吨,同比分 别增长 26.1%、13.5%、8.8%,近三年增幅有所放缓。随着国家监管政策日渐趋严,我国对危 废的认证、统计也将进一步细化,未来被纳入危废进行管控的废弃物可能更多。

危废处置量快速攀升,但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2019 年,我国危废持证单位核准能力是 12896 万吨/年,实际收集、利用处置量为 3558 万吨,实际 利用率为仅为 28%,表明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与需求不匹配,不同危险废物种类利用处 置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资源化将成为未来工业危废的主要处置方向。我国危废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已 经初步建立,监管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危废产生企业和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置企业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测算出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进而规划好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置量,同时规划出不同行业、地区的投入产出。

行业特性决定企业经营稳定性有保障。近年来,危废行业受人追捧,许多上市公司、企 业集团凭借资本和技术力量纷纷进入,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龙头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危废 资源化利用与处置企业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借助盈利带来的竞争优势以及自身融资优势 将进行多地域布局,形成规模效应。从危废资源化的企业来看,其上游是产废企业,下游的大 宗商品产物也进入市场自由流通,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不会受传统环保行业那样有政府关系和 应收账款等问题的困扰,企业经营稳定性有保障。

资源化将逐渐成为主流。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 为基准,测算“十四五”期间的危废行业的市场空间,假设到 2025 年我国有 60%的危废(包 括新增和存量)进行了综合利用即资源化处理,36%的危废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两种处理方式 的处理单价参考上市公司部分项目,预计到 2025 年我国大、中城市危废综合利用(即资源化) 有 1400 亿元市场空间,无害化有 1000 亿元的市场空间。

(三)再生塑料应用前景广阔

塑料应用广泛,亚洲塑料树脂产量占全球过半。塑料以重量轻、可塑性强、制造成本低、 功能广泛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全球塑料 产量稳步增长,2019 年全球塑料树脂产量达到了 36,800 万吨,同比增长 2.5%。亚洲是全球最 大的塑料树脂生产地,占全球总产量超过 50%。

“禁废令”改变了全球可再生塑料综合利用业的产业格局。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 国从全球回收塑料并逐步成为重要的塑料回收国,对全球废塑料的处理、加工做出巨大贡献。 2017 年 7 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后,我国禁止 从海外进口废塑料,我国废塑料进口量断崖式下降。对中国市场而言,改变了鱼龙混杂的进口 供应链体系。对全球市场而言,欧美等主要废塑料出口国失去了全球最大的废料处理市场,不 少国家和地区开始为固废寻找新的处理市场。

中国废塑料回收率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塑料工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产销量都位居全 球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约 20%,2020 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为 7603 万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塑料废弃物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塑料制品回收率不高,2019 年仅为 23%, 这与我国塑料制品回收体系的不健全有关。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废塑料回收模式较为传统、低效, 回收过多依赖人力、回收分拣粗放,回收材料品质和数量都难以保证。

两网融合促进可再生塑料回收体系建立。目前国内的塑料循环利用行业长期存在可再生 塑料资源分散化和循环再生产业规模化之间的矛盾,各地政府积极布局两网融合,协调政府主 导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市场自发形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实现生活源再生资源与 其他类别生活垃圾的统一分类交投、分类收运和资源循环利用。在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可再生 塑料回收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完善,有助于我国可再生塑料综合利用业的发展。

(四)环保进入运营红利期

环保进入运营红利期。整体来看,环保企业业绩表现较突出,部分环保企业出现亏损的 原因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环保板块上市公司和行业竞争加剧等 方面。分板块来看,固废板块增速较快,水务板块稳健增长。环保行业发展模式正由快速扩张 的工程模式逐步向稳定经营的运营模式转变,整体运营类业务占比逐步提升,进入运营红利期。

四、投资分析

(一)行业表现与估值

2022 年初至 3 月 11 日,SW 公用事业下跌 8.96%,SW 环保下跌 8.19%,同期沪深 300 下跌 12.83%,公用事业指数跑赢沪深 300 指数 3.87pct,环保指数跑赢沪深 300 指数 4.64pct。在 28 个子行业中,公用事业行业的涨跌幅排名为第 15 名,环保行业涨跌幅排名为第 13 名。分 子行业来看,年初至今电力/燃气/环境治理/环保设备分别变动-8.92%/-9.32%/-6.45%/ -17.76%。

年初至今市场波动较大。2022 年以来公用事业板块走势较弱,1 月火电企业发布的业绩预 告显示去年四季度受煤价影响的亏损超出市场预期。2 月末的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油价和 煤价连续大幅上涨,在当前煤炭现货价格下,火电公司盈利承压加重。新能源发电则受益于“双 碳”目标的持续推进,继续维持高景气度。今年环保指数表现优于沪深 300,两会前后,碳中 和概念发酵,环保行业中的资源化、土壤修复等板块获得较高关注度,前期调整较多的行业龙 头在年报业绩预告符合市场预期后,逐渐迎来价值修复过程。3 月由于市场波动,行业也随之迎来大幅调整。

2021 年 6 月以来,由于煤价大幅上涨,火电企业巨额亏损,同时“双碳”目标下,市场 认为火电将被淘汰,给予煤电资产价值大幅打折,但随着煤价逐步回落,新能源发电持续高景 气等因素的影响,电力行业目前整体 PB 来到了 1.8x。2016 年以来,环保行业的估值水平处于 下跌态势,截至 2022 年 3 月 11 日,SW 环保板块估值 PE(TTM)为 18.61x,处于 2014 年以来 的 7.3%分位数,板块低估值明显,配置价值凸显。

年初至今公用事业行业涨幅排名前十的个股全部为电力板块企业,其中火力发电 3 只,热 力服务 3 只,电能综合服务 2 只,风力发电 1 只,光伏发电 1 只。环保行业涨幅排名前十的个 股全部为环境治理板块企业,其中水务及水治理 4 只,固废治理 3 只,综合环境治理 2 只,大气治理 1 只。

(二)投资策略

建设绿色电力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命脉是能源,能源的核心是电 力,电力的清洁与否最终将关系到我国“双碳”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建设以新能源为主的绿 色电力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具有确定性。成本来看,随着 规模的增加,技术的更新迭代,我国新能源发电成本仍处在下降通道,也会进一步保障新增项 目的盈利能力;电量来看,未来新增电量将以绿电为主,需求十分旺盛;电价来看,用电企业 会因为各种限制接受绿电的溢价,电价也有长期的支撑。

再生资源将成环保行业的“新主线”。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再生资源利用的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与 促进作用。根据《“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 2025 年我国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 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 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行业加速发展,市场空间快速打开,相关企业也将迎来高速 增长期。危废资源化、稀土回收再生、再生塑料等领域值得关注。

五、重点企业分析

(一)三峡能源:业绩快速增长,海风优势明显

1.行业情况

2021 年 12 月末,中电联发布了《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研究》,其中预测 2025 年、2030 年、2035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 9.5 万亿、11.3 万亿、12.6 万亿千瓦时;“十 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电源年度投资分别为 6340 亿、7360 亿、8300 亿元等。我 国电力需求还处在较长时间的增长期,双循环发展格局将带动用电持续增长,新旧动能转换,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推动电力需求刚性增长。能源转型发展呈现明显的电气化趋势,新能源发电 成为未来的主流。

2.公司情况

三峡能源是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战略实施主体,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全国 30 余个省区, 装机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均位于国内新能源企业第一梯队,具有完备的发电、运营等能力。2021 年末公司新能源投产装机容量合计 22.7GW,其中风电投产装机容量 14.3GW,同比增长 61%, 光伏投产装机容量 8.4GW,同比增长 29%。新能源发电运营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海上风电的企业之一,以“海上风电引领者”为战略目标,先发优势明显,海上风电资源储备居国内前列,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格局成型。公司 2021 年上半年海风 投产装机容量 1.94GW,市场份额 13%,预计 2021 全年最高实现新投产 2.94GW 海风项目,市场 份额增至 17%,公司依然保持领先优势。受益于运营能力增强及海风项目投产,2021Q3 公司毛 利率提升至 59.8%,净利率也始终保持在 30%以上,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驱动因素

“十四五”电力行业发展规划发布;存量补贴发放提速;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速。

(二)高能环境:产能持续扩大,布局深度资源化领域

1.行业情况

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其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 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再生资源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 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废弃的有色金属、钢铁、塑料等资源通过一系列过程进行回收再生, 既可以处置废弃物又可深度资源化提炼,具有资源循环+节能环保双重属性。

2.公司情况

公司业务领域涵盖环境修复、城市环境和工业环境三大板块。根据公司公告,预计 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7.20-8.00 亿元,同比增长 30.89%-45.44%;扣非归母净利润 6.86-7.66 亿 元,同比增长 26.42%-41.16%。2021 年公司固废危废资源化业务开展顺利,收入和利润同比均 有较大增长。另外报告期投产生活垃圾焚烧电厂数量较上年增加,总体确认收入及实现利润均 增长。 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在手危废核准规模 53.599 万吨/年,在建项目合计 93 万吨/年。此 外,公司布局深度资源化,江西鑫科新建 10 万吨电解铜及其他多金属深加工生产线;收购鑫 盛源与正弦波,布局镍的深度资源化,切入新能源材料产业链。随着产能逐步释放,成长持续 性可期。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垃圾焚烧在运营项目共计 12 个,在建项目 2 个。在运总产能达 9500 吨/日、在建产能为 1600 吨/日,稳定的运营为公司业务扩张提供充沛现金流。

(三)英科再生:产能释放+降本增效,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1.行业情况

近年来,基于社会责任和环保理念的增强,国内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国外出台相关法令强 制提高再生料的使用比例,我国再生塑料领域迎来发展机遇。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到 2025 年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因地 制宜、积极稳妥推广可降解塑料,健全标准体系,提升检验检测能力,规范应用和处置,再生 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

2.公司情况

英科再生从全球 50 个国家、累计超过 400 家可再生塑料回收企业回收采购可再生 PS 塑料 原料,主要采购地区为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产品外销毛利率高出内销 15pct,渠道 优势明显。公司从国外采购的可再生塑料成本较低,以 2012-2018 年期间为例,国内外采购均 价的均差在 1000-2600 元/吨之间。而部分亚洲国家允许进口可再生塑料,因此国内企业向海 外转移产能后,可降低直接材料成本。 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凭借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国际先进的核心技术,较强的科技创 新能力,积累了优质客户资源,成为全球领先的 PS 塑料循环利用企业,未来公司还将不断扩 大塑料的回收再生品类,释放产能持续增厚公司利润。 根据业绩快报,公司 2021 年实现营收 19.88 亿元,同比增长 17.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润 2.26 亿元,同比增长 80.79%。一方面公司主营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实现了新产品、新渠道 和新客户的拓展与布局;另一方面公司重视实施精益生产,实现产能释放与降本增效双赢,盈 利能力大幅提升。

(四)华宏科技:稀土回收废钢双重减碳,公司双轮驱动潜力大

1.行业情况

我国稀土开采、冶炼产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全球范围内短期供给增量主要来自国内总量 控制指标的增长。2022 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 100800 吨,同比增 长 20%。需求端,碳中和背景下稀土材料前景向好,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是新能源、节能环保 等领域核心材料:我们测算新能源汽车是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增量最大的下游,2025 年镨钕需 求有望达 2.46~4.10 万吨;稀土永磁工业电机对应 2025 年镨钕需求有望达 1.5 万吨;风电永 磁电机 2025 年镨钕需求有望倍增至 1.2 万吨左右。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的 15%,是占比最大的制造业。长流程工艺吨钢碳排放强度约为 1.46 吨 CO2/吨钢,而短流程电炉吨这一数值为 0.08,减碳效应显著。因此发展电炉钢是促进 行业碳减排的有效手段。《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鼓励发展短 流程炼钢。废钢是短流程电炉炼钢的主要碳素原料,将显著受益电炉钢产能的增长。2021 年 我国炼钢用废钢约为 2.33 亿吨,占粗钢产量为 22.56%。这一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 36%相比有 较大提升空间;同时我国进入汽车报废高增长周期,也将成为废钢产业链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2.公司情况

公司形成了稀土回收及废钢回收两大再生资源业务及电梯零部件业务。公司废钢加工设备 市占率约在 30%左右,是该领域龙头,同时完成了汽车拆解、废钢加工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 稀土回收领域,公司废料处理能力超过 2 万吨,具备 5500 吨镨钕氧化物产能,市占率超过 25%, 是行业绝对龙头,打通了废料收集-稀土回收-磁材加工的稀土回收产业链。

3.驱动因素

稀土价格、废钢价格上涨;新能源、碳减排相关重大政策或事件;公司产业链延伸、外延 扩张动作。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